Re: [請益] Chris Taft

看板NCAA (美國大學體育協會)作者 (My destiny. My curse.)時間21年前 (2004/10/22 06:35), 編輯推噓4(403)
留言7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oDOM (oo)》之銘言: : 前幾天逛nbadraft.net時,發現這名球員在2005年的選秀預測目前高居 : 前三順位(前二順位都是外籍球員Orz),感到有點驚訝,因為我對Pittsburgh : 的印象,好像是隻後場比較強的球隊,至於鋒線就似乎只有防守認真,進 : 攻能力普通,當然,我對這隻球隊認知不深,如有錯誤煩請指教。 雖然要挑球隊帶頭的,大概就是過去幾年的 Brandin Knight 與去年的 Carl Krauser 這兩名控衛,加上那個號稱有多種灌籃花式並在去年扣籃 大賽演出脫衣灌籃的後衛 Julius Page,而讓人有匹茲堡以後場為主的 印象,但是其實以前任教練 Ben Howland 與蕭規曹隨的繼任者 Jamie Dixon 的戰術觀念來說,嚴密的盯人防守與攻守兩端的籃板拼搶一向是 正字標記,進攻上注重團隊的傳導能力,擅長用很多肌肉大個卡住籃下 ,這是過去匹茲堡即使沒有良好射手,整體投籃命中率依舊居高不下的 原因。 如果要比較的話,某種程度可以把匹茲堡類比成 Big East 聯盟的斯巴 達人,因為 Howland 跟 Izzo 在很多觀念是很像的,因此匹茲堡訓練 前場大個其實蠻有一手。 : 回規正題,不知有沒有人可以多介紹一下這位球員嗎? 所以順著這個脈絡來看,既然匹茲堡擅長用前場肌肉大個搶籃板並製造 高命中率的投籃,為何他們的前場大個過去出路感覺沒有斯巴達人好? 大部份原因在於天生條件,他們所招收的前場球員沒有斯巴達人的資質 優異,通常主將都是小號的矮大前鋒,像以前的 Left 跟現在大四的 Troutman,肌肉是有,也夠拼,但是就是不到六呎八的身高矮人一截, 自然沒什麼職業前途。 而 Taft 的天生條件卻比這些前輩好太多,他的身高有符合四號標準的 六呎十,夠壯又夠快,面框投籃手感也有,背框也有個樣子,整體雛形 非常優異,到匹茲堡的戰術體系下很適合,去年匹茲堡在 Howland 走了 後戰績還更出色,除了控衛 Krauser 比前任 Knight 還穩外,新人 Taft 超乎期盼的擔下內線也是主因,有幾場轉播的確讓人眼睛一亮。 今年升上大二的 Taft 應該也會有不錯的發揮,因為內線學長 Troutman 還在,Troutman 去年常把不起眼的工作包下來,例如去扛防守第一線, 或卡住對方的大個子,而讓 Taft 增添火鍋與籃板的機會。 不過說老實話,Taft 的身價居然現在有這麼高還是讓我很訝異,雖然高 中也不是毫無名氣(紐約州高中年度球員),但是純以去年的球場數據 與主宰力而言,他不算大學籃壇的頂尖(去年平均 10.9 分),同屆的 Deng、Humphries 都比他要顯眼,現在這種身價可能是幾個情況造成的 結果,第一是 NCAA 長人欠缺,季前目前被認為第一等的大學 PF/C 其實大多都有身高不足的問題,這點六呎十的 Taft 就未來定位而言較 佔便宜,上等的四號身材與運動力。第二是他很年輕,大二而已,各方 面的雛形都很好,在匹茲堡的發展機會也不錯,因此會被視為潛力股, 如果匹茲堡今年有跟去年一樣的表現,他的確很有棄學的本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6.30.24.87 ※ 編輯: conan 來自: 66.30.24.87 (10/22 07:23)

163.13.115.117 10/22, , 1F
跟ND的健康的Francis相比呢?
163.13.115.117 10/22, 1F

218.171.16.162 10/22, , 2F
看來還是得等球季開打才知分曉了 :)
218.171.16.162 10/22, 2F

218.34.202.59 10/22, , 3F
推好文............XD
218.34.202.59 10/22, 3F

66.30.24.87 10/22, , 4F
Francis 身材條件都很好,大一數據比 Taft
66.30.24.87 10/22, 4F

66.30.24.87 10/22, , 5F
還出色,但去年大二 ND 整體打法出問題,戰
66.30.24.87 10/22, 5F

66.30.24.87 10/22, , 6F
績跌下去,加上他後來又受傷,整體表現不如
66.30.24.87 10/22, 6F

66.30.24.87 10/22, , 7F
預期,因此身價跌下去 :~
66.30.24.87 10/22, 7F
文章代碼(AID): #11U3cqOT (NCA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 篇):
4
7
文章代碼(AID): #11U3cqOT (NC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