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感想] 如夢似幻的開季

看板Pistons (底特律 活塞)作者 (籃球真是好危險)時間8年前 (2017/11/14 20:44), 編輯推噓9(904)
留言13則, 10人參與, 8年前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 引述《ChenWay (Chenway)》之銘言: : : 至於爛的定義是什麼?你覺得Ish Smith的防守好嗎?RJ的防守連Ish都比不上 : :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一起討論 : 首先我的回文的口氣很差先跟作者道歉 : 再者關於RJ的防守,原本想替他護航一番,但我手邊所查到的資料都在證明我才是憑印象 : 寫文章的那位。 : https://goo.gl/LLt1ir : 大家可以看DIFF%這個數據,關於這個數據的意義可以參考下面這篇文章 : https://goo.gl/Xu6vS6 : 基本上DIFF%越低表示對位者的命中率比平常低,表示防守者防守越好 : RJ的DIFF%是+3 : Harden -1.2 : John Wall -9.3 : Lonzo Ball -7.9 : Stephen Curry -8.0 : 有興趣可以繼續找其他控衛 : 端看DIFF%這個數據而言,RJ的防守的確殘破不堪,這點作者沒說錯。 關於防守數據,個人在暑假談過 結論就是基本上還是要靠球探報告,還有各項數字一起看才行 就個人觀察的結果,RJ的防守還是很爛的那一群 有影片的網誌版如以下連結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43686 防守貢獻,大概是籃球場上最難量化的部分。在這個大數據的時代,在衡量防守價值的時候,還是得依靠傳統的球探報告。 主要原因,在防守沒辦法切割成一個個的獨立事件。對於一個防守球員來說,一次成功阻擋對手切入,逼迫對手傳球,在BOX上不會留下任何紀錄。一片空白,對於防守球員來說卻是成功的結果,讓防守數據上先天就有所不足。 舉例來說,馬刺連續兩年最佳防守球員Kawhi Leonard,在16-17年的防守數據上有些難以解釋的地方。當他在場上的時候,馬刺團隊防守每100次球權會丟掉106.9分。反觀他在場下的時候,馬刺每100次球權僅僅丟掉98.3分而已,兩者的效率相差極大。有Kawhi在場上的時候,數字顯示出來團隊的防守效率僅稍微優於平均,沒他在場上卻是幾乎滴水不漏的防守勁旅。 同樣的Kawhi,前兩年他拿最佳防守球員的時候,團隊防守數字呈現出來的卻是截然不同。14-15年Kawhi首次拿最佳防守球員,他在場上馬刺每100回合失分99.8,不在的時候失分104.8。15-16年連莊最佳防守球員,有在場上馬刺每回合失分97.2,不在的時候失分101.8。前兩年的數字都非常符合直覺,有最佳防守球員在場上,馬刺的防守效率比較好,失分較少。但到了16-17年,整個情況卻反過來。正值當打之年,25歲的Kawhi,沒道理突然變成團隊防守的負分! 比較有可能的解釋,是對手選擇直接放棄Kawhi防守下的球員,讓他參與進攻極小化。通常Kawhi防守的都是對方的王牌,讓對手幾乎放棄自己的進攻王牌,對馬刺來說防守就成功了一半。話說回來,能夠成為一支隊伍進攻王牌的人,讓他不參與進攻,球隊進攻反而效率比較高,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這個弔詭的現象,顯示了防守數據的不可靠 相同的例子實在太多太多,除了一個一個play來觀察,很多時候防守真的很難用數字表示。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哪些防守數字,比較能讓我們了解球員在防守端上的真正貢獻! 第一級防守數據:幾乎沒有任何參考價值 Synergy Play-Type的防守數據,基本上完全不可用。使用這種數字,會讓防守的貢獻嚴重失真,甚至誤導。但低位單打的防守數據,可信度就很高。原因?一對一被吃掉或是防守成功,就是看防守功力和投籃手感而已。 其次,是對位球員的總命中率。如同前面所提的,最成功的防守,是對方直接放棄進攻,把球傳給隊友。但在對位球員命中率上,最成功的防守完全看不到任何東西。再來,每個投籃一定有一個防守者。很多時候導出大空檔,倒楣的是最後一個輪轉的球員。然而,空檔的產生有時候根本就是第一線防守的問題啊!所以使用這個數據,也要非常小心。 最後一個要非常小心的數據,是個人的DRtg(每一百回合失去的分數)。跟團隊數據不一樣,個人的DRtg不是球員在場上時球隊的DRtg。相反的,個人的DRtg只是一個估計值。舉例來說好了,活塞中鋒Andre Drummond的DRtg是99,排名聯盟第一。但只要有看過活塞比賽的人都知道,其實Drummond在場上活塞的防守反而是比較差的。有他在場上時,整體活塞的DRtg111.8!詭異吧。 第二級防守數據:價值不高,但勉強可以參考 首先是防守的WS。使用WS這數字要很小心,因為他是經過一連串複雜的計算而來,很多人(包括小弟在內),根本不了解其中的參數到底是什麼。WS的計算是用分鐘效率為基礎,對於上場時間少的球員會比較有利。 接著是ESPN計算的真實效率值(Real Plus/Minus),還有數據盒子效率值Box Plus/Minus Real plus/minus。這兩個數字也是計算出來的,最大的問題如同前面所說,計算是基於看得到的數字,諸如火鍋籃板抄截等等。成功防守的價值很難展現出來,只是另類的看圖說故事而已。舉例來說,來自法國效力費城七六人的得分後衛Timothé Luwawu-Cabarrot,在這個排行榜上名列14位。在他後面的有勇士大鎖Klay Thompson,你覺得這樣合理嗎? 第三級防守數據:價值尚可,必須搭配其他數據使用 球員場上場下防守效率差別。當球員在場上,球隊防守效率較好,這位球員自然在防守上是有所貢獻。但要小心的地方,除了前文裡面有提到的Kawhi效應外,還有使用在同隊球員的比較上面,尤其是相同位置的球員,因為他們搭配的可能是截然不同的隊友。 舉例來說,馬刺中前鋒David Lee從來不以防守見長,而替補中鋒Dwayne Dedmon的活動力和拼勁都廣受好評。數據上來看,有Lee在場上,馬刺每一百次球權會比Dedmon在場上多丟掉2.8分。但焉知這不是因為馬刺更常安排Kawhi和Patty Mills和David Lee一起上場? 接著,是場上五人的防守效率。舉例來說,費城七六人當T.J. McConnell 打控球時,比Sergio Rodriguez主控時防守效率好上不止一截。但這會嚴重受到樣本數大小的影響,即使這個場上組合超過100分鐘,那也只不過是兩場多一點的比賽時間而已。這樣短的時間內,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所以在使用場上五人防守數據時,我們還是得搭配其他數字來服用。 第高級防守數據:大膽放心使用吧 屬於防守數據的王者只有一個,很可惜這個數字只適合給中前鋒使用,那就是當球員在籃框附近時,對手投籃命中率。這個數據幾乎不會受到其他隊友影響,也不會因防守陣型不同而改變。顧名思義,這個數據會產生一定是防守球員在籃下,而且對方在籃下出手投籃,最簡單直接的反映了球員的護框能力。 唯一的缺憾,是這個數字無法反映球員的嚇阻力。當一位球員切入的時候,看到籃下補防的中鋒是Rudy Gobert,還是灰狼狀元郎 Karl Anthony Towns,做出來的動作可能截然不同。碰到法國大掃把,切入球員傳球的可能性高得多,直接挑戰的不會是多數。切入球員不選擇攻擊籃框,而選擇把球傳出去,在數字上面不會有任何影響。 除此之外,這個數字幾乎是能完美呈現球員的護框能力。原因如下: 1.防守球員的位置很接近進攻球員,而且不是被迫錯位。 2.進攻球員投進與否是一翻兩瞪眼,直接反映在這個數字上面。 3.幾乎所有球員的基準點都相同,不會因為球隊防守體系或是進攻節奏有所改變。 另外一個防守數字的王者,是經過節奏調整後的防守數字。這邊說的不是球員每分鐘的效率,而是調整過快慢不同的節奏,產生出來的最終數字。對於鋒衛球員來說,這是一個相當可靠的指標。 結論 我們現在能看到的防守數據,很難單一判斷球員防守的防守好壞。最高等級的防守數據,往往是主流媒體或是評論最容易忽略的地方。舉例來說好了。各年的阻攻王通常都是該年度最佳防守球員的熱門人選。但在個人很久以前的文章中(敲火鍋等於好防守?從Whiteside談起 ( https://goo.gl/SaK591 )),就提過這點。 還好,近年來曾有過傳統數據不怎樣的Marc Gasol拿下最佳防守球員,而Draymond Green也在票選上擊敗了大掃把Rudy Gobert拿下這項大獎,表示抄截和火鍋在投票者心中的比例,已經越來越低。這並不是說Gobert的防守不好,事實上,他在籃下的嚇阻力和影響力,可能只有推特王Embiid可以跟他稍微比較一下。Green得獎,在於他暨擁有強大的護框能力,同時兼備防守側翼球員的優秀腳步。不過17-18球季,Gobert還會是最佳防守球員的熱門人選。 這篇文章的用意,不是說全部的防守數據都是垃圾,毫無參考價值。這裏只是想提醒大家,沒有一個防守數據能全然反映球員的能力。使用每個數字之前,最好都能理解他背後是如何被計算出來的,這樣在詮釋上才不會有問題。另外,目前沒有數據能力衡量球員在無球狀態下的防守能力,這也是未來值得開發的區域。 防守的價值真的很難呈現,即使到了這個大數據的時代也是一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0.70.13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istons/M.1510663462.A.04B.html

11/14 22:39, 8年前 , 1F
推這篇
11/14 22:39, 1F

11/14 22:57, 8年前 , 2F
推這篇,之前研究就是想了解這個
11/14 22:57, 2F

11/14 22:58, 8年前 , 3F
hustle stats的shot contest和deflection也有部份參考
11/14 22:58, 3F

11/14 22:58, 8年前 , 4F
價值
11/14 22:58, 4F

11/15 01:05, 8年前 , 5F
好文
11/15 01:05, 5F

11/15 02:50, 8年前 , 6F
推推
11/15 02:50, 6F

11/15 10:54, 8年前 , 7F
推推~好文
11/15 10:54, 7F

11/15 10:56, 8年前 , 8F
U文
11/15 10:56, 8F

11/15 15:44, 8年前 , 9F
好文!不過我是不認為後衛的diff%是完全不可用XD
11/15 15:44, 9F

11/15 19:21, 8年前 , 10F
希望活塞版多一點這種討論 意見不一樣也沒關係 才會有更多
11/15 19:21, 10F

11/15 19:21, 8年前 , 11F
分析跟探討 才能進步
11/15 19:21, 11F

11/15 22:45, 8年前 , 12F
推~好文
11/15 22:45, 12F

11/16 00:01, 8年前 , 13F
好文被逼出來惹
11/16 00:01, 13F
文章代碼(AID): #1Q2kKc1B (Piston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Q2kKc1B (Pist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