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跑步、連續型血糖監測、心率與體感

看板Road_Running (路跑 - 跑步 - 馬拉松)作者 (AKG702我來了)時間11月前 (2024/12/16 18:12), 11月前編輯推噓20(20045)
留言65則, 15人參與, 11月前最新討論串1/1
事先聲明:這只是基於個人經驗做的心得分享,非業配或鼓勵購買且使用醫療器材 身為一位醫學生, 血糖控制不管在病房還是家中都是經常被詢問的問題 剛好最近Youtube上看到有人在分享他監測血糖與運動的關聯性 覺得很適合來輔助判斷賽前以及賽中補給時機 和平常戳手指(finger sugar, FG)直接看血糖不同的是 CGM偵測組織中的糖濃度,所以跟FG比起來約莫有5-14分鐘的滯後 藥局中方便購買的連續型血糖監測(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 CGM) 有台廠的瑞特安活和美國的亞培 考慮到瑞特每隔1分鐘就打一個點,還可以不用一直靠卡傳資料 可以更細緻的進行分析,最後選了台廠 裝上後layout大概像這樣,可以根據需要加備註和校正數據 https://i.imgur.com/IoA3omR.jpg
前兩天數據會不穩定一些,隨著每天早上的空腹校正數據會越來越準 [個人資料] 27歲男性,無過去病史,跑齡約2.5年,之前爬山為主 PB: 3k(11:40) 10k (41:02) 半馬(1:30:42) 心率:靜止(60)、暖身(128-138)、輕鬆跑(139-154)、乳酸閾值(175)、最大(195) 讓大家更好對照自己狀態 *懶得看圖表可跳至結論 [以下正文] #Day1 7.28k Recovery run P5'43 HR136 剛裝好就迫不及待的在晚餐前跑了個7.3k的恢復跑 數據如下 https://i.imgur.com/nG9DRej.jpg
https://i.imgur.com/lY5ZFAj.jpg
當天的2-4k體感相當輕盈,不費力就有5'40 但到了5k之後開始有點餓,心率上升,微喘還只能5'48 大致上跟血糖波動很符合,剛起跑時血糖就隨著上升 到了25分鐘左右升到最高點就一路降到停錶 #Day2 13.66k Easy run P5'18 HR148 沒想到這天會成為這10天中跑最遠的一天 晚餐前,無補給、補水 https://i.imgur.com/5lnNsco.jpg
https://i.imgur.com/dX3AUJj.jpg
著重探討3個時間點 1. 起跑~3k:血糖逐漸上升,速度沒特別快但心率也輕鬆維持略低 2. 6.5k:覺得蠻餓,努力維持速度仍持續下探,索性放慢6秒,讓心跳不要太爆 不過血糖也出現微微平台期,下降趨勢減緩 3. 8.5k~結束:逐漸回血,稍加輸出就能用一點心率換取速度 血糖逐漸回升至停錶後下降 有意思的是 雖說現在跑13k的累度跟半年前跑8k累差不多 但第一個撞牆點還是出現在半小時左右,意外的蠻早 #Day3 12.35k Easy run P5'33 HR153 正中午飯前跑,一樣無補給、補水 還挑了個爬升特別多的路線 https://i.imgur.com/iwNFQbz.jpg
https://i.imgur.com/g9z16iA.jpg
https://i.imgur.com/7ERgLqJ.jpg
今天起跑前就餓了,前5k還勉強撐得住 但28分鐘糖燒完開始下降,配速心率也馬上母湯 9k左右的長上坡,讓心率跟配速馬上爆了 而10k爬完坡後狀態回來不少,血糖的下降也有一個相對的平台期 回顧GAP,發現爬坡度輸出的功率較後面的平路低 但體感、心率、血糖變化都差了不少,代表個人爬坡肌力不足 #Day4 400m*20 P3'31 停休88s 一週一次的跑班強度課,有先吃完晚餐+晚休後進行 https://i.imgur.com/QCR5uDo.jpg
https://i.imgur.com/QwMXDYH.jpg
今天值得關注的是從起跑開始到結束,血糖持續上升了一個小時以上,可能原因如下 1. 有先吃晚餐,供給撐得住 2. 停休而非持續輸出,血糖消耗有緩衝時間 3. 強度過高身體不多摧一點糖出來扛不住 可能因為這天強度過高,加上前面累積的疲勞 禮拜六身體有點傷到,後面就沒有跑步,只有踩訓練台了 腳踏車的血糖曲線大致也都符合前25分鐘穩定後下降的趨勢 踩台時會喝水,不過似乎心率影響不大 [結論] 雖然沒有機會嘗試果膠與血糖的關係 但還是可以找出大致輪廓 從前三天連續的跑動可以得知我身體反應分兩種 1.一開始不餓:前3k穩定後慢慢下降,半小時下降到低點後反彈 2.一開始餓:血糖直接上升,半小時燒完下課 其他影響因素如Day4內容所述 在跑動過程中,狀態下滑與血糖有趨勢上的關係 故補充果膠的目的應是盡量避免血糖下降到過低 平常吃飯大概可以看出自己的onset約為20分鐘,又過30分鐘會回到基準線 以之前經驗來說,猜測果膠的onset為10分鐘,duration為20分鐘 理論上,6-7k(25min P4'15)補充一支果膠經濟效益最佳 但考慮到水站通常都是2.5k一個 在半馬時間比較短,重量影響不大的前提下,5k一支膠更保守一點 心理上也可以有所期待,讓體感時間過得比較快 另外賽前那支膠可以考慮在起跑前15分鐘左右進食 雖然說測連續型血糖一天成本在100多元 且不論廠商大概就只能測7-14天就要買新的 但配合上體感進行分析後 未來只用體感就可以大致猜出現在血糖的狀態 (就跟跑久了可以喊出誤差不超過10%的心率一樣XD) 還是挺值得的 ——————————————————————— 順便推銷一下小弟的IG https://instagram.com/howieis?r=nametag 大部分是攝影\登山相關的照片 雖然現在跑馬之後更新頻率堪憂就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6.174.20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oad_Running/M.1734343976.A.123.html ※ 編輯: howieisafool (36.226.174.208 臺灣), 12/16/2024 18:13:51 ※ 編輯: howieisafool (36.226.174.208 臺灣), 12/16/2024 18:17:27

12/16 18:31, 11月前 , 1F
這是很棒的分享謝謝,正有打算明年50 km 以上的賽事使用看
12/16 18:31, 1F

12/16 18:31, 11月前 , 2F
看。:)我有注意到今年的 UTMB 冠軍 (Hoka 自家的員工)
12/16 18:31, 2F

12/16 18:31, 11月前 , 3F
,也有使用連續血糖偵測,這應該是測試自己何時該補,該補
12/16 18:31, 3F

12/16 18:31, 11月前 , 4F
多少的好工具。
12/16 18:31, 4F
雖然說CGM因為偵測組織間糖分濃度,理論上和平常手指血糖會有時間上誤差 對醫學上來說可能會需要進行校正啥的 但實際上來說,組織間的糖份跟肌肉能否使用的關聯性直覺上應較高就是了 也可以說明為何CGM數值跟體感關聯如此立即 對馬拉松比賽來說更希望看到乳酸偵測工具面世 賽中使用的話,考慮到手機重量、查看會造成分心、耗時 可能還是超馬或越野會更適合一點

12/16 19:05, 11月前 , 5F
推一個!
12/16 19:05, 5F

12/16 19:24, 11月前 , 6F
12/16 19:24, 6F

12/16 19:37, 11月前 , 7F
感謝分享,感覺好像在寫paper……我自己初半馬也是5K
12/16 19:37, 7F

12/16 19:37, 11月前 , 8F
一膠,確實肌肉力量比較撐得住
12/16 19:37, 8F

12/16 20:01, 11月前 , 9F
12/16 20:01, 9F

12/16 20:34, 11月前 , 10F
膠就是讓你頂過熱量斷層最痛苦的時期 如果已經訓練有素的
12/16 20:34, 10F

12/16 20:34, 11月前 , 11F
人 甚至不用膠也可以撐過
12/16 20:34, 11F
小弟不才認為即使對於訓練有素的人,力氣與其用在撐過去,不如拿來快幾秒XD

12/16 20:52, 11月前 , 12F
Kipchoge表示:.... https://imgur.com/z7ntAVx
12/16 20:52, 12F

12/16 22:43, 11月前 , 13F
好detail!
12/16 22:43, 13F
※ 編輯: howieisafool (36.226.174.208 臺灣), 12/16/2024 23:03:13

12/16 23:26, 11月前 , 14F
長知識,推!
12/16 23:26, 14F

12/17 00:43, 11月前 , 15F
大推
12/17 00:43, 15F

12/17 06:58, 11月前 , 16F
請問你所選擇的CGM, 其數據資料是否可以直接匯出例如 json
12/17 06:58, 16F

12/17 06:58, 11月前 , 17F
或是 csv ? ( 我想將與其他指標疊在一起看), 另你提到每
12/17 06:58, 17F

12/17 06:59, 11月前 , 18F
分鐘打一個點,這是指它每分鐘就真實量測一次嗎?最後它的
12/17 06:59, 18F
對喔 手機app可以看到每分鐘的數據

12/17 06:59, 11月前 , 19F
值會不會因為跑步動態中劇烈變化有所干擾例如汗水之類?我
12/17 06:59, 19F
大致上數據還是連續性的,沒有亂跳,應該還算合理 我是沒在跑間歇組休的時候測血糖啦,太辛苦了

12/17 06:59, 11月前 , 20F
原本想購買的是長距離耐力運動員所使用的運動用CGM,結果發
12/17 06:59, 20F

12/17 06:59, 11月前 , 21F
現倒閉了, 簡直就像薩若斯般彈指一下啪就沒了lol,因此使用
12/17 06:59, 21F

12/17 06:59, 11月前 , 22F
家用CGM似乎是唯一選擇。再次感謝你的分享。:)
12/17 06:59, 22F
廠商有說他們不會提供一般民眾匯出原始數據的功能 但未來和醫院合作會給醫師做數據分析 我自己是跑步當下邊跑邊記住當下體感 回來後慢慢拉每分鐘血糖變化跟跑步數據,寫下當天心得 真的要弄成圖表的話要自己手key

12/17 07:54, 11月前 , 23F
原po提到乳酸偵測工具,實際上已經有運動員在使用了喔(請
12/17 07:54, 23F

12/17 07:54, 11月前 , 24F
參考挪威神童小哥Jakob Ingebrigtsen)不過是用在平時訓練
12/17 07:54, 24F

12/17 07:54, 11月前 , 25F
而不是比賽中
12/17 07:54, 25F

12/17 08:07, 11月前 , 26F
locka 大,我記得他是用傳統的乳酸計手指扎針,然後他練習
12/17 08:07, 26F

12/17 08:08, 11月前 , 27F
時扎了超多針XD 還是有已經有新的可以連續偵測乳酸的穿戴設
12/17 08:08, 27F

12/17 08:08, 11月前 , 28F
備?我才正要開始嘗試扎針說 XD
12/17 08:08, 28F

12/17 10:47, 11月前 , 29F
目前乳酸都還是要札針,連續札很多針QQ
12/17 10:47, 29F

12/17 10:48, 11月前 , 30F
我目前對於如何進一步解讀使用CGM資料也覺得有些困難,
12/17 10:48, 30F

12/17 10:50, 11月前 , 31F
使用亞培的freestly,連結到health2sync會比較容易分析,
12/17 10:50, 31F

12/17 10:51, 11月前 , 32F
但運動和飲食資料都要手動註記,無法直接從Garmin匯入
12/17 10:51, 32F
可能畢竟多數CGM的TA還是以糖尿病患為主 針對運動連動比較少

12/17 11:28, 11月前 , 33F
可以問一下心率監控心得嗎? 主要是間歇課表要用的
12/17 11:28, 33F
我自己只有在恢復跑跟輕鬆跑在看心率,控制強度不要太高 間歇時會更關注體感跟配速 說到底比賽當天更重要的還是那個累度有沒有辦法撐完 自己跑半馬平均心率179,也是比理論的乳酸閾值心率高

12/17 20:18, 11月前 , 34F
對唷,他是用普通的血乳酸測試儀。(感覺要連續監控血乳酸成
12/17 20:18, 34F

12/17 20:18, 11月前 , 35F
本好高 哈哈)
12/17 20:18, 35F
跑完一趟就要戳一次手指,我真的不行 費錢還廢手指

12/17 20:18, 11月前 , 36F
是說討論到這個讓我想到一些其他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例如
12/17 20:18, 36F

12/17 20:18, 11月前 , 37F
平常訓練時用儀器監控各式數據ok,但比賽時使用的公平性?
12/17 20:18, 37F

12/17 20:18, 11月前 , 38F
總覺得了解自己的身體並根據自身體感回饋知道什麼時候需要
12/17 20:18, 38F

12/17 20:18, 11月前 , 39F
補給,這種策略面的較勁也是比賽的一部分
12/17 20:18, 39F

12/17 20:18, 11月前 , 40F
可是話說回來,現在也不會有人覺得戴跑錶跟穿碳板鞋是作弊
12/17 20:18, 40F

12/17 20:18, 11月前 , 41F
了…難道關鍵是在於成本或是普及程度嗎?好奇大家對這題的
12/17 20:18, 41F

12/17 20:18, 11月前 , 42F
想法~~
12/17 20:18, 42F
※ 編輯: howieisafool (36.226.174.208 臺灣), 12/17/2024 21:52:01

12/18 04:38, 11月前 , 43F
locka 這討論有趣。Nike 的第一雙原型鞋曾經被視為
12/18 04:38, 43F

12/18 04:38, 11月前 , 44F
technological doping 畢竟實驗的結果 running efficiency
12/18 04:38, 44F

12/18 04:39, 11月前 , 45F
增進的 4%, 然後速度提高 3.4%。在36場主要賽事中佔了31場
12/18 04:39, 45F

12/18 04:39, 11月前 , 46F
的頒獎台,沒穿他們家在頒獎台下的當然都說母湯,在這場陷
12/18 04:39, 46F

12/18 04:39, 11月前 , 47F
入泥淖的混戰之中最後雙方還是都做出妥協,分別訂了規矩。
12/18 04:39, 47F

12/18 04:41, 11月前 , 48F
我猜接下來除非有引起跑場的殺手級應用改變整個戰局的應該
12/18 04:41, 48F

12/18 04:41, 11月前 , 49F
也會走同樣的路吧!(大喊作弊不公平-> 混戰 -> 最後身體
12/18 04:41, 49F

12/18 04:41, 11月前 , 50F
還是不自主的跟上)我覺得CGM不太可能引起這樣的混戰,畢竟
12/18 04:41, 50F

12/18 04:42, 11月前 , 51F
有人真的需要,而有人用於自身補給策略,doping 效果不明顯
12/18 04:42, 51F

12/18 04:43, 11月前 , 52F
:) 而傳統乳酸計扎一針需要15 ~ 45s 才會得到數字,條件很
12/18 04:43, 52F

12/18 04:43, 11月前 , 53F
嚴苛,汗水污染又或是陽光等會數據就會跑掉,然後再扎一次
12/18 04:43, 53F

12/18 04:44, 11月前 , 54F
一次約等於一個排骨便當。一篇中文名為大跑量而低強度的乳
12/18 04:44, 54F

12/18 04:45, 11月前 , 55F
酸閾值間歇訓練是否是長跑訓練的「下一步」的論文有提到
12/18 04:45, 55F

12/18 04:46, 11月前 , 56F
Jakob Ingebrigtsen 的訓練方式,其索引最後一篇值得一讀
12/18 04:46, 56F

12/18 04:47, 11月前 , 57F
其中提到挪威測乳酸以及雙乳酸閾值的歷史,作者在他的文章
12/18 04:47, 57F

12/18 04:47, 11月前 , 58F
描述中兩年之內扎了五千多針 lol 現今其實已經不用扎那麼多
12/18 04:47, 58F

12/18 04:47, 11月前 , 59F
針。
12/18 04:47, 59F

12/18 04:53, 11月前 , 60F
期待將來非侵入式測法出現並且持續生存下去
12/18 04:53, 60F

12/18 14:13, 11月前 , 61F
堪誤,非兩年之間。而是指開始進行乳酸閾值訓練之後總計。
12/18 14:13, 61F

12/19 08:25, 11月前 , 62F
這類CGM 對岸捲到一顆500台幣左右,也是15天週期 三分
12/19 08:25, 62F

12/19 08:25, 11月前 , 63F
鐘一紀錄
12/19 08:25, 63F

12/19 13:20, 11月前 , 64F
感謝分享
12/19 13:20, 64F

12/19 19:32, 11月前 , 65F
12/19 19:32, 65F
文章代碼(AID): #1dN_qe4Z (Road_Running)
文章代碼(AID): #1dN_qe4Z (Road_Run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