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職棒 vs. 台灣大聯盟

看板Sabermetrics作者 (Win Shares 痴漢)時間18年前 (2006/03/07 06:2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考慮了三個不同的模型比較 1. 看1995~2004 (tml期間加上前後兩年) 所有打過兩聯盟的球員成績 2. 看所有在兩聯盟都出賽過的球員 成績只取跳槽前後兩年以內 像路易士這種中間有斷一年的 就只取一年 如果是同一年在兩聯盟都有成績 則取該年加上前後各多一年 斷兩年以上的則忽略 3. 看所有在兩聯盟都出賽過的球員 成績只取跳槽前後一年以內 如果是同一年在兩聯盟都有成績 則只取該年 像路易士這種中間有斷一年的 就忽略 結果, 同一批打者面對兩聯盟的投手(+防守) 以及同一批投手(+防守)面對兩聯盟的打者 成績有何差異呢? 先算出所有基本的數據, 然後用 RC/27 以及 RA 來看成績變化 1. 面對cpbl打者的那批投手成績 RA是面對tml打者的 109.15% 面對cpbl投手的那批打者成績 RC/27是面對tml投手的 93.31%= 1/107.17% 直覺來說 如果兩聯盟競技外在環境(場地, 記錄判定, 裁判, etc)完全一樣 上面兩個數字就大約可以代表投打分別的實力差距 取個幾何平均 大約可以代表聯盟實力差距 (109.15*107.17)^.5=108.15 也就是cpbl對上tml時 可以當成是得失分都約佔了 8.15% 的優勢 用畢氏理論勝率可以估計出 兩聯盟對抗一百場比賽 戰績約是 57.78:42.22 有人說 tml給安打標準寬 這有影響嗎 即使這是真的 那麼影響就是會對在tml投的成績不利 打的成績有利 是對攻守雙方的成績同時影響 也就是同時影響到 109.15% 和 107.17%兩個數字 但是是朝反方向影響 取平均之後 這個影響就幾乎被抵銷掉了 其他環境上差異造成的結果也是如此 再來看看其他兩個模型算出來的結果有沒有大差異 2. 文字與上相同 只列結果 113.59%, 107.21%, 110.36%, 對戰結果估計 59.73:40.27 3. 128.55%, 101.15%, 114.03%, 對戰結果估計 62.84:37.16 (這個模型中 tml被合併時的外在因素影響最大 例如春訓) 從以上三個模型 考慮tml整個歷史的平均水準 與同期cpbl的平均水準 我估計兩者對戰一百場之下, cpbl贏的場數大約是 60場 -- Win Shares (暫譯勝場貢獻指數) 是由棒球統計魔人 Bill James (現任紅襪隊 Senior Advisor, Baseball Operations) 所提出用來衡量棒球選手攻守整體價值的一套系統, 我 將原公式作了些許的調整與取捨, 以用來計算中華職棒史的球員排名. 相關文章放在 ptt BBS 站 CPBL板精華區以及台灣棒球資訊網專欄區 http://twbaseball.info/column_alist.php?editer_no=21 歡迎來信指教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9.162.28.246 ※ 編輯: Debugger 來自: 220.130.152.1 (01/18 09:51)
文章代碼(AID): #143BMX52 (Sabermetrics)
文章代碼(AID): #143BMX52 (Saber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