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聞] 鷹俠默默耕耘自我期許高
記者陳筱玉/特稿
●鷹俠有個非常美國化的名字--路易斯,面孔白淨也頗帶著點美國大男孩的憨厚
,但卻是所有外國選手中,最堅持用自己的母語一巴拿馬話的選手,來華發展只是他
職業生涯的一個里程碑,正如同在美國打天下時,他不輕易放棄自己的國籍和語文,
他只盼望有一天能回到自己的鄉土,耕耘一片園地讓巴拿馬的小孩子,將來能以留在
國內打球為榮。
在三商隊,鷹俠沈默寡言,練球認真對生活小細節特別挑剔,不輕易接受不習慣的
事物和食物。
然而隱藏在拘謹外貌之下,鷹俠有顆火熱的心,每週末必向狄斯可舞廳報到,在喧
騰的霓虹燈閃爍下,手足舞蹈將滿腔鼎沸的熱血投入瘋狂的樂音中。他在美國職業隊
4年時間,球運始終平平,他的代理人日前來華看過職棒開幕賽後指出,鷹俠的特色
在反應靈敏、腳程快,擅長觸擊和短距離安打,在強調長打的美國球場,威力自然受
限,但這種打擊技巧極適合台灣的比賽型式,鷹俠這一趟是走對了。
當初三商隊爭取鷹俠,曾不惜採低姿勢放棄其他好手,林信彰不敢「大聲」要鷹俠
,故意做出「不小心撿到」的姿態,等其他3隊發現苗頭不對,鷹俠已落入三商手中
。
這可能是鷹俠生平第1次被視為如此熱門的人物。雖然他從小就是個冷靜、執著的
選手,在巴拿馬也小有名氣,但一直未曾大紅大紫,他習慣躲在暗處練球,習慣了被
人忽視的滋味。
但他從不忽視自己打球的目的,在美發展時,他有很好的機會在大學改讀別的科目
,但他卻堅持留在聖路易紅雀隊作二等兵,因為他希望多吸收點美國球團的知識,回
到家鄉組棒球隊。
台灣願意每月付8、9萬元的代價請將,是鷹俠離美來華的主要原因,他告訴經紀人
:「我已23歲,無法再等下去。」他的意思是,他必須割捨進入大聯盟的美夢,先到
別處賺點錢累積資本。
每逢低潮,鷹俠最佳化解方式是睡覺,週末假日很少看到他在球場額外操練,雖然
對台灣的食物不太適應,他卻是幾名洋將中最少生病的人,他珍惜自己的身體,一如
職業生涯。為了讓更多巴拿馬小孩能站在自己的球場上打職業賽,他必須儲備足夠的
精力--這是他打球的目的;也是他對自己的期許。《鷹俠小檔案》●1967年2月3日
生,巴拿馬人,游擊手,未婚,身高180公分,體重86公斤,1987年打擊率2成88,有
18支全壘打。
學歷--大學肄業。
經歷--聖路易紅雀隊、費城菲力隊2A。
星座--水瓶座。
特質--理想主義者,博愛、客觀。
嗜好--音樂、游泳。
專長--跳狄斯可舞。
【1990-03-24/民生報/05版/職棒新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9.140.114
Tigers 近期熱門文章
PTT體育區 即時熱門文章
23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