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2024世界盃馬龍半決賽決賽Part.3.1

看板tabletennis (桌球)作者 ( 天空笛)時間1周前 (2024/05/04 22:45), 1周前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我比較習慣用網頁版發文, 所以排版用網頁會比較容易閱讀, 如果用手機看會有一些地方會突然斷行。 講完馬龍的逆側、反手發, 我要先談另一個大家談論很多的主題, 就是馬龍在這兩場比賽中得分率很高的擰球。 馬龍平常比賽擰球的使用率比較低, 因為圍繞著正手的體系來講, 擺短控制為主可以有更多的直接搶衝機會。 不然擰起來則會形成連續相持 反而對於反手為主的體系的對手更加順手。 然而這兩場比賽中,馬龍擰球讓大家眼睛為之一亮, 這次林高遠和王楚欽面對馬龍的擰球也跟著做出戰術上的調整, 但仔細真正去算,其實馬龍擰球的比例仍然不高, 實際計算了一下這兩場比賽擰球的次數如下: https://imgur.com/qqi6JA7
https://imgur.com/H56cH3F
可以看到馬龍擰球的次數遠低於林高遠, 也比王楚欽少, 而且針對王楚欽那場細看, 馬龍在接發球環節, 使用擰球的次數遠低於王楚欽, 接發使用擰球平均一局只有2.5球。 馬龍使用擰球的目的和王楚欽林高遠不同, 王楚欽和林高遠擰球的目的是打起上旋之後打相持, 對於王楚欽和林高遠來講那是打法的主軸。 但馬龍使用擰球的目的是配球, 冷不防地給你一板擰球,出乎你的意料, 那麼即使十球當中只配兩球, 你的注意力依然會完全被這兩三顆球拉走。 世界杯兩場比賽, 馬龍在短球的處理上並非以擰球為主軸, 可是無論觀眾還是對手都完全被這個配菜給拉走注意力了。 「我有擰球,你要小心我,因為我擰球會得分。」 這種心理戰術就會強化主軸的台內控制的效果, 所以其實馬龍這兩場真正使用的還是台內控制, 擰球的使用除了搏殺得分的野心之外, 更多的是,分化你對於台內控制的注意力。 也就是少量使用但有注意力放大的效果, 只打個兩三球卻讓你整局都在注意這個球。 要做到這點, 擰球就得要非常有侵略性, 若是僅僅是穩定擰球之後再打連續, 那麼給人的感覺將會是被迫作的變化。 因此馬龍擰球出手這一下, 就要夠冷且有高得分機率。 所以我想針對擰球這個主題來聊聊, 包含接發時的擰球、第三板搶攻的擰球、控制中進攻的擰球, 這三個階段還是有些不同的細節。 然而我想先談比較特別、馬龍使用的「交叉步擰球」, 馬龍在王楚欽這場使用了三次交叉步擰球: https://youtu.be/j4XY9qo0tbs?t=28
https://youtu.be/j4XY9qo0tbs?t=121
https://youtu.be/j4XY9qo0tbs?t=188
馬龍會這樣打其實滿讓人驚訝的, 我想王楚欽應該也感到很驚訝, 踏交叉步去擰球是非常不合理的步法, 擰球不像正手爆衝可以一板過, 正手倒地爆衝你可以魚死網破不要了, 但是擰球出不了這麼高的質量, 踏交叉步出去冒的風險太大。 馬龍第一球是第三板搶攻, 後兩球都是控制中進攻, 並沒有在接發球時使用。 我先講幾個結論: 1.交叉步擰球是一種搏殺,較不常見,難以連續。 2.屬於先準備長、後準備短的啟動方式。 3.不適用於接發球。 我們來看看什麼是交叉步擰球。 一般正常擰球的步法是, 右腳往台內去踏、左腳跟上、踏穩蓄力之後等球出手、還原回來打連續。 然而交叉步擰球則是, 在移位前就開始準備蓄力,或者邊移位邊蓄力。 右腳往前踏步但踏步的幅度並不足夠妥善擊球、 所以左腳從後跨右腳交叉加大幅度移位並同時擊球、 因為移位的幅度大、往右前的衝力大難以煞車, 故難以停住還原回來打連續, 即使煞住了還原回來,也會比一般的移位方式晚很多。 如圖,左腳從後跨過右腳 https://imgur.com/Hy6Cgkq
https://imgur.com/9b0li54
簡單講, 正常擰球是踏定位之後再擰, 交叉步擰球則是邊移位邊擰球。 ==== 補充說明一下, 交叉步如果用在正手, 無論是挑球還是拉球,向正手位跑還是向側身位跑, 交叉的相疊都是左腳在前、右腳在後。 交叉步如果用在反手, 無論是擰球還是拉球,向正手位跑還是向反手位跑, 交叉的相疊都是左腳在後、右腳在前。 ==== 交叉步擰球就會如同正手側身倒地暴衝一樣, 就是搏殺那一板,打上了就是我的、被防到我也不要了。 就如同王楚欽那場的第三球, 防回來即使在身體附近,馬龍也不打了。 也可以看到第三球被防回來之後馬龍就再也不使用了, 因為這種球只要有意識到對方這板要搏殺, 防進的機率還是很高的, 只要對手防進, 自己就算回來補救,後面的連續仍會劣勢。 所以這球的用意在於出其不意、在於搏殺、在於配球, 場上不能以這個做為主軸, 拿來作為主軸就會有明顯漏洞, 主要是嚇你一下,抓住你的注意力, 讓你去注意這顆而疏忽台內控制或其他的戰術套路。 換個方式形容, 這就是一個麻辣辛香或是酸鹹刺激的小配菜, 可以強烈刺激味覺、增添整體色彩, 必須要有但多了會破壞口感、也傷身不宜多吃。 交叉步擰不能用於接發球, 對方擺短時來球的旋轉較低、可能冒高, 但對方發球過來弧線都會控制低、有旋轉變化, 若以踏交叉步的方式衝上去搏殺擰球, 就幾乎沒什麼進球率。 那麼為什麼馬龍要用交叉步擰球? 為什麼不是像大家一樣先踏進去再擰呢? 踏進去不是更可以很穩定發力嗎? 拿林高遠這幾個例子: https://youtu.be/gFmtCYopbE4?t=109
https://youtu.be/gFmtCYopbE4?t=185
林高遠這兩球的範例就是很明確地, 先踏好之後穩定發力, 不但可以準確看著球發力和控制落點、 假設對方回擊也能妥善銜接下一版。 那為什麼馬龍不這樣踏? 這樣擰不是更好嗎? 因為, 先踏進去是建立在預判到短球機率很高的前提, 假設這一球對方有很高的機率給長、少機率給短呢? 先踏進去結果對手給長球了, 自己二次啟動讓位去拉, 那麼拉球的質量也很難高, 穩拉的情況下只能進入到五五的相持, 甚至可能會被對方算好反拉。 一般來說預判通常都會做至少兩個順位的準備, 比方, 第一順位準備長的要正手搶衝, 第二順位準備短的要劈長。 或者 第一順位準備短的要擰球, 第二順位準備長的要兩面拉。 但是, 但是, 但是, 如果有人說我第一順位準備長的要正手暴衝, 第二順位準備短的要發力擰, 這個在重要賽事中, 就會是非常不合理且不理智的設定。 為什麼? 因為, 以短球的彈跳軌跡, 能讓你妥善擊球的甜區相對於長球來講小很多, 也就是能讓你準備好的時間、能調節的時間比長球少, 如果你在外面第一順位先準備長球, 第二順位就沒有時間可以先踏進來站好再發力擰了。 比方林高遠的這球 https://youtu.be/gFmtCYopbE4?t=333
他第一順位是準備反手發力拉長球, 結果來球短了,他二次啟動上去, 能讓他調整的時間只夠他使用劈長了。 可以看到在同樣區域, 反手拉和反手擰站位也差異不大, 僅僅是一步的前後距離而已,也不夠時間去發力擰, 那麼假設今天準備的是正手爆衝, 預先有全台讓位準備的時候, 今天來球是一個短球, 還有可能調整身體站位重新踏上去站好再擰嗎? 就算真的讓你踏上去了, 要嘛失誤, 要嘛那球擰不出質量被打回頭, 然而被打回頭因為你的移位在匆忙中調整, 後續銜接也會被動。 所以當你第一順位是這球對方接過來有可能長, 我要準備有侵略性的搶衝。 但是我第二順位也不希望短球只是穩穩回過去, 那要怎麼辦? 那就是搏殺 怎麼搏殺? 踏交叉步衝上去, 順著身體的勢可以發力, 也可以趕上很短的甜區時間。 可是這球就有點像正手爆挑, 線路比較死,線路通常會順著發力方向打, 那麼打了幾球會很容易被對方看穿線路。 因此這是不能常用又很高階的技術。 馬龍用出來還用三次, 真的有嚇到我。 我本來想把我想講的一次寫完, 但篇幅好像太大, 而且平常忙, 不分段會拖稿太久搞到自己寫不完, 所以我可能分多偏一點來寫。 我們下一篇再來談談接發擰球這個環節, 以及還有控制中擰球、第三板擰球。 談完之後再來談這兩場馬龍在銜接時的戰術。 以及節奏運用。 -- FACEBOOK「天空笛之砲嘴響乒乓」https://goo.gl/HKd6Ru 這是一個用嘴巴打球的園地。 當你的嘴砲能夠響乒乓,那麼你便練成了用嘴巴打球; 歡迎加入我們,用嘴巴成為世界頂尖。 請趕快在這裡按下「讚」,就可以搭上世界頂尖嘴砲列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3.91.3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bletennis/M.1714833912.A.970.html ※ 編輯: skypiper (1.173.91.35 臺灣), 05/04/2024 22:45:37 ※ 編輯: skypiper (1.173.91.35 臺灣), 05/04/2024 22:47:43
文章代碼(AID): #1cDadubm (tabletennis)
文章代碼(AID): #1cDadubm (tabletenn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