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難到非得要專業棒球人說的大家才相信嗎?!354 …
※ 引述《Johnason (MilkTea)》之銘言:
: Bonds的揮棒的兩個特點
: uppercut讓他帶長擊球距離
: max bat quickness讓他能跟球跟到最佳揮棒時機(不是指late swing)
: 前者少有人克服
: 不過後者是所有打擊者必須追求的目標是無庸置疑的
: 台灣打者的問題就在:不追求後者
: 所以我倒是認為模仿Bonds反而可以拯救只會推打(late swing)的中職鳥槍
: 推 MoodyMood:不好意思 我看不太懂 uppercut 還有max bat quickness 11/24 18:07
其實我好像用錯英文了
應該說swing quickness orz....
: → MoodyMood:的確實意思 能不能用中文稍微解釋一下 我怕我誤會了 11/24 18:08
: 推 Eliel:max bat quickness 追求極快的揮棒速度!? 11/24 21:03
no really
雖然在短路徑揮棒的觀念中
the shorter you swing->the longer you wait->the better you hit
但是我認為對同一位打者來說
「最短揮棒路徑」與「最大揮棒速度」是天平的兩端
真正應該追求的是所謂的「最佳揮棒敏捷」(swing quickness)
因為加速到最大需要時間!時間會換取空間!
所以要加速到最大也需要揮棒軌跡的長度!
所以對同一位打者來說
若要加速到最大,他會需要比較長的揮棒軌跡
所以揮棒速度(長打)與揮棒軌跡中間有替代關係
打者必須找到一個平衡點,就是「對這一位打者」來說:
有一個最佳的揮棒軌跡(不一定最短)與揮棒速度(不一定最快)
但是可以讓這個揮棒在「最短時間」內打到球(max swing quickness)
因此可以自然達成的擊球距離與擊球準確度間的平衡
balance between hitting for average and hitting for power
兩者都是5 tools 與7 skills的重要項目
**
最後,swing quickness vs. bat speed
這篇文章可以參考參考(Bonds vs Griffey)
http://www.webball.com/skill/nyman_vs.html
(chucky提供給我的 @3@/)
雖然我認為Bonds跟Griffey只是各自尋求其balance
Bonds不會無法達到max bat speed
而Griffey也不會不能max swing quickness
只是兩人的approach不同罷了
--
個人BBS「棒球」討論板
PTT2(ptt2.twbbs.org)->城市之戀->休閒農場->MilkTea
My Blog
http://blog.xuite.net/johnason/milkte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09.122.70
※ 編輯: Johnason 來自: 140.109.122.70 (11/25 15:45)
推
11/25 17:28, , 1F
11/25 17:28, 1F
推
11/26 00:47, , 2F
11/26 00:47, 2F
→
11/26 00:48, , 3F
11/26 00:48, 3F
→
11/26 12:04, , 4F
11/26 12:04, 4F
推
11/28 01:48, , 5F
11/28 01:48, 5F
→
11/28 01:50, , 6F
11/28 01:50, 6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4 之 15 篇):
CCF 近期熱門文章
PTT體育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