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號HIT雜誌所談的變化球理論
陳正益寫的這篇文章確實是問題很多, 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了.
很多段落的內容都有問題. 我想最大的根源就是來自於所謂的
真空理論.
第118頁 任何在大氣中移動的物體都會在他身後不斷造成短
暫的真空,也許短暫到只有千分之一秒....
我不知道哪一份科學文獻有提及這樣的描述, 特別是在流體力學
的書籍裡. 至少我還沒看到有使用"真空"的概念來解釋或描述流
場中流體複雜行為的書籍或網站.
雖然說在大氣中的運動物體是有可能壓縮或舒張空氣, 使空氣密
度改變, 但是密度能有大的變化? 我們僅僅從簡單的物理概念就
可以看出端倪. 這個方法就是比較兩個速度的相對大小: 即物體
的運動速度與聲速的大小差別.
聲波是一種壓縮波, 其典型速度大約: 340m/s
而每小時160公里的棒球相當於: 45m/s
由於棒球擾動空氣的的速度遠遠低於聲速, 所以擾動振幅將極其
細微, 也就是密度變化極其微小的意思. 這樣自然沒有理由會出
現密度為零的真空環境. 舉例而言, 我看到日本人在做的關於棒
球流場的電腦模擬, 就是在不可壓縮流的設定下作計算.
既然真空理論有問題, 所以基於此概念出發所做的變化球原理的
所有解釋, 認知與描述都多所謬誤. 顯然作者並不知道棒球縫線
對流體的行為有關鍵影響, 不了解縫線真正的作用在哪.
其他有空再聊...
--
本文除賣台集團其餘一律無權轉載
※ 編輯: fscy 來自: 140.115.34.149 (01/09 01:41)
推
推140.112.250.227 01/09, , 1F
推140.112.250.227 01/09, 1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 之 2 篇):
Cobras 近期熱門文章
PTT體育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