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大家看過大陸陳式太極拳嗎?跟其他太極流 …
原文恕刪
有篇文章「太極拳在台灣」,作者也是郭教授
其中講述幾家太極在台的流傳和發展
原址 http://http://www.twwy.org/article_detail.asp?rowId=11
轉錄如下
===================================
太極拳在臺灣
東 海 大 學 政 治 系 副教授
臺灣武藝文化研究協會 秘書長 郭應哲
發表:大韓民國全州市2005年9月2日
演講:國立體院2005年10月21日
1949年(民國38年),蔣介石率領中華民國政府播遷臺灣,隨之遷移至台的大陸各
省人士達二百萬人,予臺灣當地各方面之影響極巨。而太極拳,只不過是其中一個面向。
流傳至台的太極拳至少有三個特色:第一、具體而微。臺灣有太極拳之流傳也自1949
年始,而來自大陸各省,流派甚多,其中亦不乏代表性傳承,可以說是太極拳一個摘要切
面,具體而微。第二、延續傳統。中華民國政府至台之後,處處標榜其系中國文化道統之
所在,比如其國民教育系統中,往往聲稱蔣介石乃祖述所謂「堯、舜、禹、湯、文武、周
公、孔子,以迄 國父孫中山先生」,此一說辭,當然是蔣介石為其威權政體尋找正當性
的政治宣傳,但也正因為所謂「傳統中華文化」具政治正確性,臺灣的中國人很習慣以「
保衛、復興中華文化」來看待中國老東西,太極拳的傳承在此風氣之下,標榜傳統師承,
若欲探訪太極拳面貌,在臺灣,頗有「禮失求諸野」現象。第三、融合創新。臺灣地小人
稠,太極拳來自大陸各省,流派紛陳,習武者若難抑廣習博參之念,則轉益多師相當方便
。故在各派家法之外,目前臺灣太極拳家,不乏兼長數家而獨樹一格者,在保守傳統流派
之外,又能出入自得。
總的來說,臺灣雖是中國文化邊陲地帶,但因1949年局勢之大變局,兩百萬大陸
各省軍民入台,帶入了多姿多采的各省人文景象,中國薈華於臺灣,太極拳只不過其中之
一。複以島國遺民,往往崇憬原鄉斯文,寶之護之,情切過於故國同胞,傳統文化中興於
臺灣,太極拳居其一。而臺灣地小人稠,加以半世紀和平發展,對太極拳的創造發展也提
供了良好條件。
以下謹根據本人的見聞,並參考相關資料,就臺灣流傳之太極拳現況,予以述評。
壹、陳氏太極拳
臺灣流傳的陳氏太極拳,雖然傳人不多,但陳太主要的流派,卻都俱全。曾在京隨陳
發科練拳之潘泳周指出:陳氏的拳藝在台是很齊全的,包括陳氏頭套十三式大架、新架(
按:指十四世陳有本所創)、小架(按:指十五世陳清萍于趙堡鎮所創)以及二套炮捶都
有。現分說如下:
一、杜毓澤(光緒23年~民國79年,河南省博愛縣人):所富傳承為:跟十六世陳延
熙習有老架,並一部份炮捶。又跟趙堡架系十七世陳名標習小架及炮捶。故其輩份可到十
七世,乃在台最高者。杜氏所從藝者,皆陳氏名手,乃因杜氏尊翁杜嚴,兩榜出身,點過
翰林,當過知府,望重一方。陳鑫《太極拳圖說》乙書之序文,即出杜嚴之手。故杜氏傳
承特別。如依徐紀所論,杜氏之拳架,可有三項地位:
(一)保存陳延熙「老架」練法,與今日習見者不同,為比較研究重要資料
(二)保存陳名標的「忽雷架」,依徐紀所訪,今在陳溝亦無練習者,可稱稀有。
(三)炮捶兼老架、小架二系,亦獨樹一格。
杜氏之拳架古樸、簡潔、嚴謹,穩重大方,與今日習見特別強調纏絲抖彈,並且形諸
於外的練法,確有不同。其傳承表如下:
(傳承表見附件)
二、王鶴林(河南省博愛縣人):陳氏十七世陳發科宗師到京授藝,即王鶴林家所聘。
蓋
以王氏體弱多病,乃父伊文公在京,特經杜芾堂引介敦聘陳氏到京施教,時為民17年間
。抵京後安置于「覃懷會館」。陳氏在王家院落單獨學了五年。之後,王氏於民28迄3
0年間在陝西省城固縣就讀西北大學,結識17世新架陳子明,又時加請益。王氏的拳架
,舒坦大方,為其特色。而延師到府授藝,西席東少主之關係,自有不同。其在台傳人不
少,早年門生如黃浩然、劉金科、林秋山、林石桂、陳慶發、王清璋、張大昕、陳南光等
人,目前其妻舅賀紀林在台中頗有傳授。
三、潘泳周(江蘇省吳縣人):於民國20年就讀北平大學時,到「覃陽會館」與陳發
科
習藝,習得大架頭套十三式與二套炮捶。其拳架柔和內斂,剛烈不形於外。潘氏長於文采
,著述甚豐,于太極拳理發明甚多,著有《陳氏太極拳大全》二卷等。此外,潘氏宏揚陳
太甚力,門下傳人目前有教拳者,如劉德長、洪塗生、洪允和、李心發、江弦蒼、馬延基
、林純仙、蕭抒國、管仲福、張東海、徐東啟、林耀堂、余仲苗(以上在台);潘元德、
周文沛(在美)等等。為數甚眾。在台影響力甚大。
四、王夢弼(河南省溫縣陳家溝鄰村招賢鎮人):為陳發科早年弟子,民15年與陳之
外
甥王司孔共同學陳氏老架于陳氏故居。王之拳架,據徐紀所見,與杜毓澤「幾乎全同」。
五、郭青山(河南省溫縣城北東梁所村人):習新架于陳省三。
六、王晉讓(民前6年~85年,河南省沁陽徐堡鎮人):是在台傳趙堡架的名師。其
拳
架習諸于18世陳應德。徐堡鎮離趙堡鎮只有二十來裏,王氏因曾遇盜賊幾遭不測,家中
長輩遂聘陳應德每月來家中授課一周,連續三年。他自謙三年只學一套空架,後更因為見
了楊太傳人厲毓海的太極拳文雅美觀,遂「藏拙」不傳。來台後於民53年間始開始教拳
。王氏所習,大陸或稱「活步方圓架」,俗名「忽雷架」,臺灣則多稱「陳家小架」或「
趙堡架」。其特點為架子小,拳打臥牛之地,王氏授拳之場所不過二坪大小。而演來松活
抖彈,全身顫抖,全不用力,概走柔圓纏絲之勁,而勁發瞬間,觀之不甚美觀,不見驚人
之舉,而卻能服人;推手之功力亦甚受推崇。因此臺灣習陳氏太極者,往往再問學于王。
可見王氏之藝在精不在多,而外似無華,內實菁英。現將其系譜對照杜毓澤者,列舉如下
:(傳承表見附件)
貳、楊氏太極拳
在台楊氏太極拳名家甚多,不只系出嫡傳名門,而拳藝醇正老道,功夫高強者頗不乏
人,故往往享有威名,而門下英才更是輩出。間有別辟蹊徑,而另享名號者,鄭子太極(
鄭曼青系)、黃氏太極(黃性賢系)等等。可以說,楊氏太極在台之發展甚為蓬勃,且推
向全球,享譽國際。其次,某些宗教修煉派別,或者更專精某派武術者,或另樹一格太極
拳,每從楊氏拳架而衍生,此類別另立他節說明。
一、王延年(山西省太原市人):幼即好武,亦好丹道之術,民29年曾修道於金山派
門
下,道號上壽子。民21年,承形意拳老師穆修易介紹,拜山西省政府秘書王新午學習太
極拳。民34年,又承丹道名師張茂林介紹,拜于楊澄甫之徒張欽霖門下。據載,張欽霖
告之曰,所傳乃「楊家秘傳」。故王氏衍派謂「楊家秘傳太極拳」。來台後,不只勤於教
學,且熱心太極拳之相關發展。從習者眾,不乏社會各界各流,並遍及世界。其發起或參
與之太極拳相關組織,均具開創性及代表性,諸如民40年偕眾成立「臺灣省國術會」;
民49年偕陳泮嶺等成立「中國太極拳俱樂部」,任總教練。民52年與韓振聲等成立「
中美文化經濟協會太極拳學術研究委員會」。民55年與韓振聲等成立「中國太極拳學術
研究會」,任教練、委員會主任委員。民64年與石覺將軍(曾任考試院銓敘部長)成立
「中華民國太極拳協會」,並繼石覺擔任第五屆理事長。該協會即今之「中華民國太極拳
總會」。要之,王氏乃在台推展太極拳,尤其組織發展上之主要代表性人物。其門徒甚多
,較資深者如侯先助、侯海全、李進川、林景泰等等。現簡列其譜系如下:
(傳承表見附件)
二、王炬(子和)(民前1年生,山東省濟南人):其楊氏太極拳主要師承于呂殿臣,
而呂乃楊澄甫幼徒,與董英傑、李亞軒、崔一士等均為楊澄甫之得意門生。此外,王子和
另有傳授,藝不只出於一家,主要有二:其一、李香遠(字寶玉)。李氏習藝于楊兆林(
字振遠),兆林乃露禪長子鳳侯子,鳳侯早死,故兆林之拳藝出於班侯所授,乃楊家小架
系統。此外,香遠亦曾受藝于郝為真,也有「武氏太極」之傳。其二、李壽籛。王子和來
台後,曾又與壽籛苦練兩年,壽籛藝乃少侯及班侯之徒僧妙蓮所授,也是小架系統。董英
傑於《太極拳釋義》中曾云:「振遠先生之拳系緊湊之架子,打來不快不慢,澄甫先生系
寬大柔綿而緩,少侯先生則緊湊而速」。故詳究之,王子和之太極拳兼楊武二家,武氏出
於郝為真,就楊家而言,又兼班侯、少侯、澄甫三者。一般說來,王氏之拳架概以平跨走
趟子,特重腰腿功夫之鍛煉,演來松柔而舒展,大開大展,招招之間,均出諸以精準之線
條。中軸安穩,手足出以自然,狀似懸絲傀儡然。而拳趟走來,極富綿延不絕而快慢有間
之獨特韻律感,實暗藏玄機。此外,又特重推手訓練,彼名之為「對待發勁的架子」,來
自于楊家小架之緊湊快速手法,及剛猛之勁,在推手中練習。發人剛中帶脆,手法快速連
綿,角度出之以巧,不見濁力。准此,體用兼備,次第儼然。尚值一提者,王氏有二徒,
一為郭秉道,一為鄧時海,均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教授,故王氏傳衍,布於各級學校之中
,使其推廣佔有一定之優勢。當然,其門徒遍于社會各界,不乏名流,自不待言。王氏授
藝之處,名為「華步庭」,而其拳藝又名之為「楊氏武藝廣法系統」。現錄其譜系如下:
(傳承表見附件)
三、鄭岳(曼青、曼髯)(民前10年~64年,浙江省永嘉人):鄭曼青早於大陸即
享
1.威名,曾任職中央軍校及任湖南省國術館長,其拳藝依陳微明所敘,乃出於楊澄甫,陳
氏云:「楊師澄甫南來,(鄭氏)從學太極拳六年,師德配侯夫人抱疾垂危,得君援劑而
起,師感之,悉以口訣相授,他人所未聞也」,此外,複有道家內功傳承,陳微明云:「
(鄭氏)至蜀,複遇奇士與究,道益晉」。而其門內則多傳承自張欽霖而來之左萊蓬,左
氏內功。鄭氏於台公開授太極拳甚早,其門徒頗多以授拳為專業,門下菁英輩出,均卓然
成家,個個能打,在台蔚為一派,故或稱為「鄭子太極拳」,乃楊氏在台傳承而別子為宗
者。鄭子太極拳要求,全身要鬆淨,所站之樁是高架子,但跨腿足能接地之力,狀似柔軟
無力,然觸之發勁十分剛猛渾厚,特徵十分獨特。其能蔚為一派,喊出名號,特徵明顯亦
要因之一。鄭氏人稱「五絕」,蓋指其身兼拳、醫、詩、書、畫五藝,更善囑文,於拳理
之闡揚,著作甚豐。其門下弟子正式叩頭拜師者近百人,較富聲名者,依入門長幼之序略
為此1.劉錫亨 (曼公指定之掌門大師兄,曼公仙逝後, 繼任時中學社社長,任期長達13
年, 創辦研究班培訓鄭子太極拳教練人才),2.羅邦楨 (美國),3.黃性賢 (馬來西亞),
4.陶炳祥 (台北),5.宋志堅 (台北),6.徐憶中 (現任時中拳社 社長),7.干嘯洲 (台北
),8.鞠鴻賓 (高雄),9.林宣敏 (桃園),10.陳志誠 (美國),11.徐逢元 (美國),12.吳
國忠 (苗栗),13.柯啟華 (台北),14.張肇平 (台北),15.廖禎祥 (台北)此外尚有 王建
今, 王詩章, 梁棟材, 施漱芳, 許崇明, 葉秀挺, 郭琴舫, 周德培, 劉宗表, 于賢文, 綦
江濤, 楊崇堅, 陳紬藝, 蘇紹卿…等人。(洋人弟子不在其列)等等,再傳徒眾,不計其數
。而諸子均望重一方於太極拳界。系出吳國忠之陳取寬氏於臺灣嘉義成立「如魚太極拳學
院」,駸駸然有成家之象。
四、黃性賢(民前1年~81年,福州人):少時即學白鶴拳、羅漢拳,來台後又拜虎
尾二高林國仲為義父,習百草傷科與縱鶴拳。又訪鄭曼青,入其門下。
民44年曾參加臺灣省國術比賽,得太極拳組總冠軍。45年應新加坡福州十邑同鄉之請
,赴新加坡授拳,此後即在星馬授藝。民69年後又逐漸返台活動傳藝,達數十次。尤其
「鬆身五法」相當廣傳。晚年退居馬來西亞砂勞越州首府古晉「靜居晚棲」,終返逝于福
州,落葉歸根。黃氏太極拳藝出於鄭子之門,而其福州鶴拳功底乃究其武學不可忽略者,
終能獨樹一格或得力於斯。其成名甚早,以故飄然南渡南洋,再返臺灣,頗能風靡一時,
功夫高強甚有傳誦,故又名之為「黃氏太極拳」。其在台弟子以施錫欽、王明義較有名。
五、張敦熙(江西安義人):張敦熙先習「字門拳」,少時又兼習各家。民19年于天
津
拜通臂門張策二弟子周景海為師,而張策為「京東三張」之首。張策以通臂成名之後,又
拜學太極拳于楊健侯,故張敦熙兼習有楊氏太極拳。據其門下弟子言,張氏之太極拳,手
法快速,而擅長節拿抓閉,內勁甚深。其於學術研究投入頗多,作品具一定學術水準。張
氏在文化大學國術組授課多年,弟子多該時之後出。
六、熊養和(江蘇阜甯人,曾任阜甯縣長):幼即廣泛接觸武術,所學太極拳出於楊家
,
來台後避居宜蘭,逐漸傳授其武藝,太極之外名之為少林。而太極相關有拳、刀、劍等,
均有專著,為在台授太極拳較早並影響力較大之諸子之一。其拳架大開大合。入門所練,
強調低襠,幾乎貼地而行,類陳家溝之「娃娃架」。早年之門生有俞賢詮、郭延獻、楊清
玉、林祥華、簡天拱、林連富、陳皇、呂振忠、孟善夫等。幼徒黃清麟頗能保全其藝。其
嫡孫熊乃祺能繼祖藝,現均居臺灣宜蘭。
參、其他流派
一、孫氏太極拳:在台傳人有李燦(女士)、趙錫民、張英建、張世榮等人,均系鄭懷
賢
乙系,而習之于成都。且不專主太極,蓋形意、八卦均必兼學,其中李燦親近鄭懷賢多,
能藝多。張英建曾獲台港澳國術總冠軍,張世榮授藝于台南。張世榮門下有張少泉教授,
精于科學理論,結合科學,有《撒放論》等著作,允稱難得之作。另有居浩,曾著《孫氏
太極拳》一書,當亦習此派
二、武氏太極拳:約有張峻峰氏有授。張氏乃山東省鄒平縣人,其八卦掌系出高義盛,
形
意拳系出李存義與張兆東,而太極拳則系出郝為真,故其太極拳明顯結合了形意、八卦,
而張氏在台形意、八卦之聲名掩過太極,故此系傳之不廣。
三、吳氏太極拳:早年在台有八步螳螂拳名師衛笑堂習此。自稱乃在上海向精武體育會
的
吳鑒泉所習。後民70年左右,有霍潔泉者來台定居,也有所推展,霍氏習於「香港鑒泉
太極拳社」之吳公儀,為吳之入室弟子。自名其吳氏太極拳為「精武迷蹤太極拳」,為紀
念吳鑒泉之友霍元甲
四、吳峻山派太極拳:為中央國術館吳峻山氏所傳,又稱八卦太極拳。吳氏太極拳實出
自
郝為真,八卦掌出自董老公。曾任中央國術館教務長,其弟子在台能傳其藝者有二,其一
李元智,中央國術館第二期,畢業曾留校為教師。其二為傅淑雲(女士),乃參加第十一
屆柏林奧運會表演隊員之一。來台以傅之傳人較多。如台中馮向華將軍等人能此藝。
=====================================
其後仍有兼長太極拳之名家等部分,煩請查原文
現在台灣的太極流派真的很多,還有些直接上中國取經。
至於風格差異,總覺這問題說來很複雜...簡單的說,
文中傳承圖表的每個支線,在目前能找到老師的,可能都有些風格不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0.131.31
推
03/01 00:10, , 1F
03/01 00:10, 1F
→
03/01 00:10, , 2F
03/01 00:10, 2F
→
03/01 00:11, , 3F
03/01 00:11, 3F
推
03/01 23:25, , 4F
03/01 23:25, 4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 篇):
MartialArts 近期熱門文章
PTT體育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