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巨大 有怪力 運動神經的歐美人 極真空手

看板MartialArts (武術 - 格鬥)作者 (agent)時間11年前 (2014/01/01 20:30), 編輯推噓13(13046)
留言59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7 (看更多)
1.人類是一個種,不以個別基因論,人類的基因在個體差異上的歧異度遠超過種間差異 至今並沒有任何證據顯是有某個特殊基因和特定運動有關,並在黑白人間有差異 是不是飲食文化問題造成,我們可以比較移民後代,譬如移居歐美的日本人韓國人 和目前仍居住在日韓的人之比較。不過這必須排除移民仍然有殘存的飲食和文化習慣。 2.說某種人反應神經慢,更是毫無根據的,人類的神經細胞吃一樣的ATP,傳一樣的電訊 號(電哪有差),用一樣的神經傳導物質,至今也沒有證據說上面的離子通道有什麼 不同。雖然板友可能無此意,但這樣說實在有點種族歧視的味道... 肢體比較長的人,從末端傳到腦的時間似乎還要比較久XD 優秀運動員的反應速度是訓練出來的,這點平常有看相關書籍的人應該不用多解釋。 3.一個芬蘭人和一個德國人的基因差距、一個冰島人和法國人間的差異,有機會比我和 火槍兵的差距大,也有機會比納豆和真正的黑人之間的差距大 更何況真的要說白人,請問你要說祖先是央格魯薩克遜、賽爾特、泛拉丁、羅姆族、 斯拉夫、羅馬人、甚至北非白人和中近東的白人... 而黑人是東非西非南非北非還是中非...是盃格米人還是胡圖人圖西人... 身高大小高矮胖瘦可以差很多,而有些我們覺得都差不多的,在他們眼中是看到可以 分出來種族屠殺的 4.我記得沒錯的話,K-1極盛期的空手道和全接觸空手道的代表人物,分別有 瑞士人、荷蘭人、俄羅斯人、巴西人(黑、白)人、蒙古人都有 5.K-1從開始辦到沒落為止,有超過一半以上的荷蘭人,這似乎不是荷蘭人基因特別好的 問題,更何況荷蘭境內有大量的德國人後裔,德國就沒半個前幾名選手? 而同樣的問題出現在MMA場上,MMA場上的荷蘭人比例遠不及kickboxing的;MMA場上的 泰國人遠不及Muy Thai的,這應該也不能怪基因吧XD 6.K-1 max的比賽當初最有名的三個人,一個泰國人、一個日本人、一個荷蘭人 何況有很多日本選手(之前GP總是請一堆韓國巨漢...) 同樣是亞洲人不應該在這方面把運動表現問題歸責於基因上 7.以基因歧異度而言,就如阿里罕推文所說,台灣原住民跟南島民族非常非常非常的接近 南島民族有Mighity Mo, Rey Safo 台灣原住民理論上都應該能練到這麼壯和怪力 而台灣的"漢人"80%混了原住民血統,應該也要分享到這種神威才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6.6.223

01/01 20:37, , 1F
4 5 6主要是宣傳度問題吧
01/01 20:37, 1F

01/01 20:38, , 2F
就像高大的歐洲人適合打籃球
01/01 20:38, 2F

01/01 20:38, , 3F
但他們還是流行足球
01/01 20:38, 3F

01/01 20:38, , 4F
看一下NBA 黑壓壓的一片~
01/01 20:38, 4F
一直以來很多人試圖找出為何美國黑人打籃球、白人打棒球 兩這之間的因素在哪裡?我只能說就算人類基因組解碼完,目前仍然沒有發現能從 基因上解釋的證據。不過如果你從小到大的環境都鼓勵或暗示你,不走讀書路線 你可以____的時候會有一種推力,更何況如果某圈子都是自己"文化"的人,會更容易 選擇這個圈子 一直以來也有關於男生數理比較好的問題是否跟基因有關,但目前較有證據力的解釋 都偏向被鼓勵影響表現。更何況如果表現不好的時候可以怪基因,覺得理當如此, 就更容易漠視自己的問題。 回到健身練大隻或健力的問題,您有注意到我國的運動產業也相對不發達,運動科學也 相對不發達,而根本上運動習慣根本就遠遠不發達嗎? 敝人當初在荷蘭一家很小沒有名氣的運動場練kickboxing一個半月 我過去是社團等級,平均一週去一次,忙的時候可能沒有去的空手道,沒有健身、沒有 重訓、大學以前沒有運動習慣除了小時後有游一點泳── 那個訓練場是阿姆斯特丹大學外包宿舍旁邊的體育館:一樣半調子練拳的新手, 體能也沒好到哪去,跟我差不多大隻宣稱自己練過柔道和krav maga的白人新手 大腿被我低踢幾下就快走不動了...... 但是也有比我矮壯的黑人(過去有十年以上拳擊和跆拳道經驗來學kickboxing)或是很高大 的荷蘭人kickboxing老手,以我的力量不要說打不痛根本踢不痛,連前踢他肚子都硬吃 那種...... 個人經驗是覺得,不要怪"種族",所為種族根本就是文化上的不是科學上的

01/01 20:39, , 5F
這只是流行或文化的問題 但体型無關
01/01 20:39, 5F
※ 編輯: NSACSS 來自: 114.36.6.223 (01/01 20:54)

01/01 20:55, , 6F
不對 和體型 體格絕對有關
01/01 20:55, 6F

01/01 20:55, , 7F
你說k-1 MAX 因為那是有限重量的
01/01 20:55, 7F
恩因此應該說體型和體格,相同體重身高下不應該怪基因 舉MAX就是為了控制變因 ※ 編輯: NSACSS 來自: 114.36.6.223 (01/01 20:56)

01/01 20:55, , 8F
基本上會把差距縮小 因為體重限制住
01/01 20:55, 8F

01/01 20:56, , 9F
身高一定也會受限 造成大家同重量
01/01 20:56, 9F

01/01 20:56, , 10F
矮的重砲 高的拉距離
01/01 20:56, 10F
突然想到希臘小光頭 Andy Souwer 烏克蘭死神這三個人之間 可能差15cm以上有吧XD ※ 編輯: NSACSS 來自: 114.36.6.223 (01/01 20:58)

01/01 20:57, , 11F
k-1最早無限量級起家 日本不是沒有
01/01 20:57, 11F

01/01 20:58, , 12F
身高185以上體重100KG以上
01/01 20:58, 12F
無限量級的問題我覺得可以回歸身高體重: 日本高大的選手比例較少(無論什麼因素,17世紀的荷蘭船員記載台灣原住民很高大) 因此在此量級下母體樣本少,優秀的人相對就少 ※ 編輯: NSACSS 來自: 114.36.6.223 (01/01 21:00)

01/01 20:58, , 13F
的選手 但很抱歉 這些日本精挑細
01/01 20:58, 13F

01/01 20:59, , 14F
選的高手 放在世界最多到一流選手
01/01 20:59, 14F

01/01 20:59, , 15F
這是天生無法改變的差距 佐竹雅昭
01/01 20:59, 15F
日本當時高大的選手如佐竹等,大多是極真空手系統的(如果說錯請指正) 是否在訓練上,譬如對頭部重拳的防禦有什麼問題呢(?) 畢竟空手道系選手無論任何國家,似乎近來在kickboxing屆表現不佳(?) ※ 編輯: NSACSS 來自: 114.36.6.223 (01/01 21:03)

01/01 21:00, , 16F
最早代表日本 已經是出類拔萃的
01/01 21:00, 16F

01/01 21:01, , 17F
真的放到WORLD GP也只能算
01/01 21:01, 17F

01/01 21:01, , 18F
中間 
01/01 21:01, 18F

01/01 21:02, , 19F
也不對喔 高大的選手亞洲 印度很多
01/01 21:02, 19F

01/01 21:02, , 20F
但是印度選手完全不行 你說高大嗎?
01/01 21:02, 20F
這樣說問題有點複雜(搔頭),我最想指出的就是並沒有證據顯示基因是個運動表現因素 恩對,理論上如果兩個國家,同樣身高體重,同樣文化、同樣運動訓練方式和量, 反正就是差距唯一只剩下人種,應該不會有顯著差距,不過這樣的實驗難做。 北印度人在基因上跟白人比較接近,南印度人在基因上應該是比遷徙到南島的南洋黑人 (同一批從東非出走)更早落地生根的分支 ※ 編輯: NSACSS 來自: 114.36.6.223 (01/01 21:07)

01/01 21:03, , 21F
印度越高種姓 西亞(波斯吧? )白人血
01/01 21:03, 21F

01/01 21:03, , 22F
統越多
01/01 21:03, 22F

01/01 21:04, , 23F
K1 是 空手道 辦的比賽
01/01 21:04, 23F

01/01 21:05, , 24F
Andy ,Peter ,Ernesto,Remy絕對不是
01/01 21:05, 24F

01/01 21:05, , 25F
最高最壯的...
01/01 21:05, 25F

01/01 21:06, , 26F
你這樣說Felho..Andy..Fetosa情何以
01/01 21:06, 26F

01/01 21:06, , 27F
01/01 21:06, 27F

01/01 21:07, , 28F
極真空手對頭部防禦較差 但那是指
01/01 21:07, 28F

01/01 21:07, , 29F
最初訓練 佐竹在94的時候就已經在
01/01 21:07, 29F

01/01 21:08, , 30F
國外KB道場訓練過還有嚴謹的科學訓
01/01 21:08, 30F

01/01 21:08, , 31F
練了
01/01 21:08, 31F

01/01 21:09, , 32F
為什麼要用日本當例子 因為日本是最
01/01 21:09, 32F

01/01 21:10, , 33F
注重現代武術和科學訓練的東方國家
01/01 21:10, 33F
日本會不會受到文化因素影響,比較硬操呢(?)這我不太清楚,尤其是早一輩的日系教練 這我不敢說死。會這樣說一來是一些空手道經驗;一來是以前有篇轉錄文說日本柔道訓練 過程中的傷亡率很高......不過我不知道當時那一輩所謂大量級頂尖日本選手的狀況 ※ 編輯: NSACSS 來自: 114.36.6.223 (01/01 21:13)

01/01 21:10, , 34F
他們針對冠軍寶座不可為不努力爭取
01/01 21:10, 34F

01/01 21:11, , 35F
但一到重量級還是沒有辦法..
01/01 21:11, 35F

01/01 21:11, , 36F
老實說 K1 就是佐竹他們道館辦的
01/01 21:11, 36F

01/01 21:12, , 37F
規則也是佐竹他們流派訂的
01/01 21:12, 37F

01/01 21:15, , 38F
當初是是採用歐美踢拳規則 
01/01 21:15, 38F

01/01 21:15, , 39F
不會硬操 我當初看左竹訓練影片是
01/01 21:15, 39F

01/01 21:16, , 40F
帶氧氣罩跑坡度跑步機 最硬操的是
01/01 21:16, 40F

01/01 21:16, , 41F
不要因為佐竹面對歐美選手的表現 就
01/01 21:16, 41F

01/01 21:16, , 42F
看輕佐竹啊
01/01 21:16, 42F

01/01 21:16, , 43F
泰國...Buakaw的訓練場還沒牆壁勒
01/01 21:16, 43F
這倒是個事實,還有黏滿膠帶的沙包 ※ 編輯: NSACSS 來自: 114.36.6.223 (01/01 21:18)

01/01 21:57, , 44F
之前提過 像拳擊 現階段高手集中在
01/01 21:57, 44F

01/01 21:58, , 45F
73~63KG 178cm~165cm這身材差距其實
01/01 21:58, 45F

01/01 21:58, , 46F
沒有想像中大 已經被印證很多次
01/01 21:58, 46F

01/01 21:59, , 47F
調到同體種 技術影響力遠大於身高手
01/01 21:59, 47F

01/01 21:59, , 48F
01/01 21:59, 48F

01/01 22:00, , 49F
但像籃球 真的是怪力+運動神經的人在
01/01 22:00, 49F

01/01 22:00, , 50F
現的 看NBA HL就知道了
01/01 22:00, 50F

01/02 01:39, , 51F
http://ppt.cc/bxQx 雖然這文章有主
01/02 01:39, 51F

01/02 01:39, , 52F
觀成分也很討戰 但我跟這篇文章的想
01/02 01:39, 52F

01/02 01:40, , 53F
法一樣 人種一題根本就是運動科學的
01/02 01:40, 53F

01/02 01:40, , 54F
議題
01/02 01:40, 54F

01/02 01:41, , 55F
禁忌 將人種差異全部推給文化 社會
01/02 01:41, 55F

01/02 01:41, , 56F
經濟 等問題是一種政治正確
01/02 01:41, 56F

01/02 01:44, , 57F
文章的第三第四段
01/02 01:44, 57F
我所使用的詞是"沒有任何證據",就是字面上的,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足以解釋, 會不會有人某一天突然發現一個基因組告訴你這才是原因,我不曉得; 正如同我們不知道會不會有一天有個飛天麵條怪獸有一天跑下來,告訴我們世界是牠在 一次酗酒中用牠麵條般的附肢創造的,我也無法保證不可能,只能說目前沒有任何科學證 據支持。 許多事情我們目前搞不清楚為什麼,對於多變因因子的議題,必須非常小心面對,因為 不管在科學上或政治文化上,都會造成許多影響。多變因因子的問題就像大多數政治社會 議題一樣,通常都不是在實驗室跑個數據可以生出來。 甚至就算只涉及純科學問題,很多時後我們還是很難鉅細靡遺的解釋, 譬如我們至今還是沒有辦法完美解釋飛機為什麼能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OY5y2ktB0s
不過科學的可能性並不能單純用我們自以為的常識和經驗來推敲,很多事情因為太過複雜 都違反我們生活中的直覺。在人種問題這件事情,並不能因為某個族群中某個人種多, 就逕行認定這和基因有關,因為干擾因子沒有五十個也有一百個,更何況至今找不到 基因上的解釋。反倒是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的相關認知行為實驗告訴我們那些文化刻板 印象足以影響我們、而且正在影響我們的表現。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有許多偽科學產生 在當代卻是學術界的主流,包括認為黑人比較原始、比較不會痛和智力比較低, 因此適合用來當完美的士兵,法國因而把大量的賽內加爾士兵送上戰場取代本國人的 犧牲。我無意把這些論述上綱到道德問題,但如果我們在討論的是一個科學問題, 就需要合理的證據,而不是說華人的基因天生適合在路邊賣蛋炒飯,只因為這個族群多。 ※ 編輯: NSACSS 來自: 114.36.6.154 (01/02 13:24)

01/03 03:07, , 58F
老兄,讚! dispelling myths~~~
01/03 03:07, 58F

01/03 07:12, , 59F
感謝分享
01/03 07:12, 59F
文章代碼(AID): #1In0ftSk (MartialArt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In0ftSk (MartialA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