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打擊的質量很大很快時有無機會沾黏

看板MartialArts (武術 - 格鬥)作者 (秋夜微雨)時間9年前 (2016/01/27 18:26), 9年前編輯推噓16(16058)
留言74則, 1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4 (看更多)
※ 引述《TNC (code)》之銘言: : 與一些傳武高手試手時,只有有肢體的碰觸即會被對方沾黏,封鎖等而失去重心 : 進而無法做出預期的動作。 : 就算以拳腿迎向對方依舊攻擊無效,自身摔跌出去。 : 然而為什麼這樣的手法卻很少見於大家熟悉的擂台競技中(例如MMA)? 聽朋友說是有的 MMA其實有些接手技術 但MMA只取他們需要的內容 例如 只要你不是立技專長 就沒必要訓練所有拳擊技巧 : 這不外乎有一些說法 : 例如:打擊的質量很大速度有很快時沒時間沾黏。 : 但是我想有練到這樣程度的老師一定會跟學生說這不是問題,因為重點在於 : 掌握對方意念,觀察身型的改變一有肢體接觸必須立即使對方做不出預期動作。 : 我想這可能是許多人試圖尋找答案的一個問題,就說能做到一接觸就使人摔跌的人 : 為什麼不上擂台證明自己。是否走其他沒考慮到的因素影響這些技巧的運用? MMA 我所擔心的是他們的寢技地板戰 因為我完全不會 但純立技 我是有心得的 我的方法就是練基本的刺拳來牽制對手 我沒時間也沒資源像拳擊手練反應 因此只能依賴刺拳基本功 質感 軌跡 速度 距離 時機 當對手比自己慢 或是 沒比自己顯著的快時 就有機會採手 抓進接手的技巧 這東西很少人會 即便是傳武 許多人打得也是一蹋糊塗 對手被切入接手近距離過招多半會恍神 因為大部分的人沒體驗過這種戰鬥方式 就跟完全沒玩過寢技被拖到地板揍是一樣的 小空間戰鬥會非常有優勢 我最近試的一個就是在玄關 基礎好的對手 大概體驗四五次之後 他的反應會逐漸跟上 此時要打得輕鬆就稍微不是那麼容易 傳武在打鬥上吃虧 大概是因為完全沒去處理類似拳擊打鬥這一塊 但大部分傳武會吃虧 是因為完全沒去處理"打鬥"這一塊.............................. 打比賽跟純比試是很不一樣的 比賽需要相當的體能耐力抗擊力 假如有個民間神人是閃躲之神 但閃躲值只夠撐一回合體力就沒了 打比賽一樣是掛點...... 有些退役選手還是可以慘墊現役的 (退役的世界冠軍 跟現役的台灣冠軍 還是有等級上差異) 可是你要看退役的打比賽? 年紀體能都是問題 (拳擊全運 超過30歲好像不能打?) Mike Tyson是退役的選手 我僅看了IP人3(葉問)廣告片段的動作 我還是很懷疑台灣有幾個人在他面前撐得了一回合 (沒以前快 但還是很快) 丹哥膽子真的很大......他有說真的差點被KO 就算用演的我都不敢跟他對 給泰森幾個月練詠春 我也很懷疑幾個人可以跟他黐手撐過一分鐘 泰森絕對有資格被稱為拳擊界的大師級人物 比試 分點到為止 跟 打到爽 打到爽 立技而言 對象如果只有一個 是不太需要體能的 需要體能 表示威力不及格或是對手抗擊力太變態 拿掉拳擊手套 你看那些拳擊手挨拳能撐多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3.162.202.20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tialArts/M.1453890409.A.C7A.html

01/27 21:56, , 1F
不太同意最後一段
01/27 21:56, 1F

01/27 21:57, , 2F
以前國術擂台賽 也是戴麻布手套
01/27 21:57, 2F

01/27 21:57, , 3F
但他們還是需要体能
01/27 21:57, 3F
有很大一段時間是 不能打頭的 人的身體可以練到很耐打 看極真空手就知道了 然後大部分的人 頭被踢一下就gg了 還有阿 他們不只要打一場 當然要練體能 最早是能打頭的 我目前手上沒有最血腥的影片 聽說噴血家常便飯 也因為太過血腥才禁止打頭 裸拳打下去 幾乎都是爆血的 如果只有瘀青 表示出拳根本不及格 (臉皮非常嫩的)

01/27 21:59, , 4F
不過滿同意你前面說的
01/27 21:59, 4F

01/27 22:00, , 5F
現在的傳武訓練為了著重特色
01/27 22:00, 5F

01/27 22:00, , 6F
所以大量訓練接手後的動作
01/27 22:00, 6F

01/27 22:03, , 7F
反而離手和 離手如何帶入接手
01/27 22:03, 7F

01/27 22:03, , 8F
都被忽略掉
01/27 22:03, 8F
依現在武術型態 不一定要會離手 跆拳道 柔道也沒必要去學拳擊 但是他們能提出一個有利規則 是其他武術做不到的競技模式 且有技擊效用 ※ 編輯: chind (73.162.202.200), 01/28/2016 03:10:26

01/28 10:18, , 9F
https://goo.gl/nqQyVg 裸拳打起來
01/28 10:18, 9F

01/28 10:19, , 10F
這還是兩個壯漢喔 如果選手參疵的
01/28 10:19, 10F

01/28 10:19, , 11F
時候 一個壯的碰到一個瘦的可能就沒
01/28 10:19, 11F

01/28 10:19, , 12F
這麼"溫和"了
01/28 10:19, 12F
這是早期的MMA嗎@@? 真可怕 還是在地板戰爆血...... 站著打的威力 完全不敢想像...... 我還是當宅宅跟別人玩點到為止開心就好 之前Mirko好像被邀請上了啥活動 high kick踢日本搞笑藝人 然後他們好像頭骨骨折... 同樣的踢擊 Mark Hunt卻能硬吃..... 這世界怪物很多 BTW 地板戰真的滿吃體能的 高強度肌耐力訓練少不了 地板柔術的出現 真的改變了武術對峙的概念 ※ 編輯: chind (73.162.202.200), 01/28/2016 11:30:00

01/28 13:12, , 13F
我也覺得傳武較少處理打鬥這一塊
01/28 13:12, 13F

01/28 13:13, , 14F
尤其從離手帶入接手
01/28 13:13, 14F

01/28 13:13, , 15F
實際運用上確實沒那麼理想化
01/28 13:13, 15F

01/28 13:58, , 16F
這是早期mma模式 Vale tudo
01/28 13:58, 16F

01/28 13:59, , 17F
影片是里約英雄 一個後被巴西政府
01/28 13:59, 17F

01/28 14:01, , 18F
禁止的全開放mma比賽(應該有禁打下
01/28 14:01, 18F

01/28 14:01, , 19F
體和眼睛)
01/28 14:01, 19F

01/28 21:33, , 20F
其實沒戴拳套擊倒率不一定比較高,
01/28 21:33, 20F

01/28 21:33, , 21F
有看過的解釋是有戴拳套其實打下去
01/28 21:33, 21F

01/28 21:35, , 22F
對腦的晃動是更大的。拳套我覺得比
01/28 21:35, 22F

01/28 21:36, , 23F
較是為了不見血(影響觀眾興緻)和避
01/28 21:36, 23F

01/28 21:36, , 24F
免手部受傷(也是為了增加可看性)。
01/28 21:36, 24F
這假說我聽過 但好像有說法是 MMA手套比拳擊手套擊倒率還高 至於MMA手套跟裸拳 我唯一確定的是保護自己手腕跟保護對手 擊倒率 我個人認為還是裸拳高些

01/28 23:03, , 25F
樓上正解
01/28 23:03, 25F

01/29 02:34, , 26F
最早的極真空手很恐怖~完全擊打
01/29 02:34, 26F
※ 編輯: chind (73.162.202.200), 01/29/2016 07:32:19

01/29 09:12, , 27F
擊倒率高會不會因為mma手套 速度快
01/29 09:12, 27F

01/29 09:12, , 28F
且拳頭變小顆 不容易守住的關係?
01/29 09:12, 28F

01/29 09:13, , 29F
如果擊中率高 那連帶擊倒率高也不奇
01/29 09:13, 29F

01/29 09:13, , 30F
01/29 09:13, 30F
也很有可能 但是 關於 暈眩感的爭議 其實滿好奇的 有實際的關研究說明 拳擊手套造成的暈眩感較強嗎? ※ 編輯: chind (73.162.202.200), 01/29/2016 13:38:07

01/29 14:03, , 31F
暈和痛的感覺吧
01/29 14:03, 31F

01/29 18:23, , 32F
我是覺得貞的裸拳的話有打鬥經驗的
01/29 18:23, 32F

01/29 18:23, , 33F
人很容易因為本能的保護自己拳頭導
01/29 18:23, 33F

01/29 18:24, , 34F
致出力降低。這會是震動下降的因素
01/29 18:24, 34F

01/29 18:24, , 35F
之一。
01/29 18:24, 35F

01/29 18:29, , 36F
不過加加減減因素很多啦,是要有實
01/29 18:29, 36F

01/29 18:31, , 37F
際的檢驗比較確實沒錯。
01/29 18:31, 37F

01/30 00:30, , 38F
保護手掌骨 ,打架過你就懂
01/30 00:30, 38F
不用到打架 打過沙包就知道了 ※ 編輯: chind (73.162.202.200), 01/30/2016 02:07:56

01/30 12:16, , 39F
沒那回事,我打過好幾次架,根本沒
01/30 12:16, 39F

01/30 12:17, , 40F
啥保護自己本能導致出力降低的情形
01/30 12:17, 40F

01/30 12:18, , 41F
我裸拳只要打到對方臉一定見血,沒
01/30 12:18, 41F

01/30 12:19, , 42F
幾拳就可擊倒,會不敢打的是鍛鍊不夠
01/30 12:19, 42F

01/30 12:20, , 43F
首先是打擊部位不對,我一定用食中
01/30 12:20, 43F

01/30 12:21, , 44F
兩指的拳關節正拳攻擊,手腕強度也
01/30 12:21, 44F

01/30 12:22, , 45F
夠直且要鍛鍊夠壯,才不會扭傷骨折
01/30 12:22, 45F

01/30 12:23, , 46F
有當到教練的朋友平常少裸拳打沙包
01/30 12:23, 46F

01/30 12:24, , 47F
正拳做伏地挺身,一打架自己手指
01/30 12:24, 47F

01/30 12:25, , 48F
骨折,只要經過足夠的鍛鍊,不會痛
01/30 12:25, 48F

01/30 12:25, , 49F
就敢全力打擊
01/30 12:25, 49F

01/30 13:17, , 50F
這角度我同意 打點正確的話 沒幾個
01/30 13:17, 50F

01/30 13:17, , 51F
地方比拳頭硬吧
01/30 13:17, 51F

01/30 14:48, , 52F
我覺得在這裡看到了因習武門派不同
01/30 14:48, 52F

01/30 14:49, , 53F
導致對拳頭概念不一樣的多元情形XD
01/30 14:49, 53F

01/30 20:03, , 54F
直拳我敢打,但勾拳尤其是上勾真的
01/30 20:03, 54F

01/30 20:04, , 55F
很容易扭到手腕。而且那是在對方不
01/30 20:04, 55F

01/30 20:06, , 56F
動的狀態下,要是對方用手肘護頭,
01/30 20:06, 56F

01/30 20:07, , 57F
甚至拳頭打斷對方牙齒結果牙齒插在
01/30 20:07, 57F

01/30 20:08, , 58F
手背上都是有發生過的事
01/30 20:08, 58F

01/30 20:09, , 59F
當然,多練是有幫助,骨密度會增加
01/30 20:09, 59F

01/30 20:09, , 60F
手腕在出拳時也會更穩定有力
01/30 20:09, 60F

01/31 01:52, , 61F
話說年老後骨質退化後根本就是惡夢
01/31 01:52, 61F

01/31 02:51, , 62F
我自己是練習的時候指關節的軟骨傷
01/31 02:51, 62F

01/31 02:54, , 63F
到好幾次,還有戴MMA手套對打結果鉤
01/31 02:54, 63F

01/31 02:55, , 64F
拳打在第二指關節上的(慢動作模擬
01/31 02:55, 64F

01/31 02:56, , 65F
的結果是露指拳套可能不適合打這種
01/31 02:56, 65F

01/31 02:58, , 66F
斜上鉤拳)。位置抓得好自然可以避
01/31 02:58, 66F

01/31 02:58, , 67F
免傷害不過對打沒有那種都穩穩的。
01/31 02:58, 67F
除了 拳頭撐地/伏地挺身以外 有甚麼加強手腕手骨的方法 是比較安靜的? 各位有啥建議嗎? ※ 編輯: chind (73.162.202.200), 01/31/2016 09:02:06

01/31 14:46, , 68F
詠春的說法是 多做"圈手"的轉手腕
01/31 14:46, 68F

01/31 14:47, , 69F
我認為單說拳頭穩定性的話 拳頭伏地
01/31 14:47, 69F

01/31 14:47, , 70F
挺身應該就很足夠了吧 準確來說好像
01/31 14:47, 70F

01/31 14:47, , 71F
不是手腕 兒是指骨的負擔比較大?
01/31 14:47, 71F

01/31 14:49, , 72F
不對 一般保護手腕會綁起來固定吧?
01/31 14:49, 72F

01/31 17:22, , 73F
其實就算綁緊 角度不對還是會扭傷
01/31 17:22, 73F

02/01 13:12, , 74F
沾黏是傳武的浪漫~
02/01 13:12, 74F
文章代碼(AID): #1Mg9jfnw (MartialArts)
文章代碼(AID): #1Mg9jfnw (MartialA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