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派形意拳的特點(轉)
尚派形意拳的特點:
一、椿功有抻筋拔骨,靜中求動特點。
二、繼承並傳留了「趟勁」特長,體現出「腳打七分」的特殊技法。
三、動作打顧一體,舒展靈活。
四、發勁迅猛剛實,體現出「火機一發物必落」的技法。
五、內勁充盈,催「三節」驚「四梢」。
六、獨練鷹捉,並發揮劈拳的特殊作用。
七、說法、練法與一般不同之處。
八、拳械一體,相得益彰。
一、椿功有抻筋拔骨,靜中求動特點。
尚派形意拳的椿功,以三體式為主,除有增強體質,為技術築基的作用外,還
別具技擊內涵。武術諺云:「筋長力大,肉厚身沉」,正因為通過鍛煉把肌腱抻
開,才能收放迅速,抻得長,放的遠,打擊力大。尚派三體式椿功,雖在靜態中
,卻突出地強調這「抻筋拔骨」隱形於內的內涵作用。這正是構成尚派形意動作
開展、靈活,發勁迅猛剛實的基因。實際這一特點是從站三體式椿功就開始得到
訓練。
經云:「靜中之動謂之真動,動中之靜謂之真靜。」以武術技法來講,靜中無
動,就等於有形無意,空勢
子。鍛煉椿功為全面的築基功夫。這是內外和體用兼
修,使用權之按技術要求,掌握好外形姿態勢和動作的正確,以及追求內意的訓練,使
之從靜中求動,向意動氣行,氣沛周身,動靜一氣,形神一體的高級階段進軍,達到「拳
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的妙境打好基礎。因之尚派三體式椿功,又突出
強調這「靜中有動」的無形無相的內涵技擊作用。實際這個「靜中求動」的「動」
就是「意」的訓練
也是神與氣的內涵和內勁的培育。因這這個「動」,不僅要
「求」,而且必須要「有」,故突出強調「靜中有動」。由於這種內在精神作用
,對中樞神紀起以良好的調整和保健作用。加上在抻拔鍛煉中,對肌肉的運用,
使血液流暢,供養增多,加強了組織細胞的新陳代謝,故有較好健身的體療作用
。說三體式是變化人的氣質之始,正因為它不努拙氣,不用拙力,而在沉靜自然
中規矩操作,從而使肌體和精神都得到全面的結果。
對上述「抻筋拔骨」和「靜中求動」兩項特點的表現和作用分述如下:
(一)「抻筋拔骨」的表現和作用:
1、頦收頭頂和氣沉丹田,
這是對身軀上下的抻拔。利於上通三關(周天督脈
的尾閭、夾脊、玉枕)下固丹田。在龍折身中的順胯、擰腰,是對身軀擰轉的
抻拔,這會助長丹田的發勁,並達於四肢。
2、沉肩、拔背、墜肘是對上肢臂部的抻拔。特別是肘的裡裹而又下墜,使肘
窩朝上,在手掌俯扣正確的條件下,使肩、肘、手三點在一條直線上,並要舒
展抻長。這樣,則擰抻力大,「三催」(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的勁整。
加上內意的配合,會使氣灌梢節,手有麻脹感、熱流和氣流,以至指關節時而
有吱吱的聲動。形意出拳時,要求「明了三星多一力」。不僅肩窩、肘窩要抻
開,連攥拳出現的腕窩也要抻開。而站三體式椿功時,前手雖是俯掌,但要掌
心回收,掌指前頂,虎口撐圓,同樣具有抻腕之意。在這樣技術規矩要求下,
雖是用意不用力,卻能促進「三催」勁整,氣貫梢節,勁達於指,因而使內勁
放得長,打的遠,助長發勁的彈性。
3、兩腿彎前三後七,形成「夾剪」這是下肢腿部的抻拔。前腿三成勁,後腿
七成勁。特別是前腳尖朝前,前膝亦向前微挺,而整個腿卻要向裡面收夾。而
後腳尖外擺(與前腳成45度左右夾角)後膝卻要裡扣(使膝尖接近前方),這
樣就使前腿與後腿形成既可靈活,而又沉實的「夾剪」勁。不僅對踝、膝關節
,就是對脛、股肌肉,也都起極大地抻拔作用。因為膝關節反應比較第三故在
站椿中,也會場出現吱吱響動。(手可摸到)。尤其是後膝的裡扣,配合上體
「龍折身」的反擰,形成腰胯間的抻拔。更增大上肢前鑽,下肢前趟、後蹬之
勁,也大大助長腰部發勁的威力。
莫道上述這些抻拔要求,表面上顯不出有什麼特殊之處,但卻能給周身一體,
丹田發勁,打長放遠,迅猛剛實,帶來莫大的技擊實效。這也正是尚派三體式
為培養技擊實效的精微內涵之一。也可以說是站三體式的神髓之所在。
(二)「靜中有動」的表現和作用:經云:「靜為本體,動為作用」,「靜中
之動謂之真動,動中之靜謂之真靜」,動靜同理,體用一源。而站三體式椿功
,既講體用之效,又講動靜之理。故而,它是從「靜中求動」開始的。不真動
就談不到知「意」,不真靜就談不到知「性」,靜為性,動為意,不靜則真意
就不能發動。真意能動,才會「妙用則為神」。故形意拳要求練形神合一,進
而追求「虛極靜篤時,則還於先天本性」,「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無可不可
也」的高超境地。而這些追求又何嘗不是用意來引化神氣而求得技擊上的妙用
。而三體式正是為了發揮動靜體和用之作用而築其基,也是「靜中有動」內意
鍛煉的開始。它的表現和作用:
1、內視筋骨、意注上肢梢節,在沉肩、墜肘配合下,掌指就「有動」,有麻
脹感受,有熱流和氣流,以至指關節時而有吱吱響動。雖只用意不用力,卻
能力貫掌指,氣貫梢節。意注下肢,在前膝挺,後膝扣,又在「龍折身」的
配合下,膝關節就「有動」。有酸痛感,有熱流和氣感受,以至膝關節時有
吱吱響動。這樣就能使下盤根固,後腿蹬進力大,還可以氣貫「湧泉」,亦
可治療關節炎、寒腿等疾病。
2、調息歸根,意注丹田,小腹就「有動」。有熱流和氣感,會使丹田真氣逐
漸充盈,因之體強、根固,內勁中生。津多咽之,意引丹田,會有腹鳴,咕
嚕聲直下小腹,會覺腹腔鬆暢,氣順腹實,更有益於內藏和腹腔疾病。這就是
所謂「練丹田之氣」,「丹田久練靈根本」,亦即「固靈根」,「真氣退藏於
密」,也就是所謂「元神元氣」相合,由無而有,由小而大,一氣之動,發之
周身。也是使內勁的形成和發動有根。尚派三體式正是從靜中求其動,得養練
之始。當通過動作和套路的鍛煉,當做到「上下相隨,內處合一,周身完整一
氣」,把明勁打好,練到剛健之至時,則「剛至柔生,柔極自化」。這時站三
體式該提高要求,則要:
3、以「悟靈性為至上」,用「神意氣合於丹田,運化周身,無微不至,感之
遂通」。這則是尚派三體式椿功最後從「靜中有動」而至「動中有靜」所要追
求的高深造詣,到此境地自會「無處不有,無時不然,觸之自應,不思而得」
,則「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的妙境,自可得之。這也是尚雲祥
先生為內處兼修,體用並重給我們指出向高超境地進軍的階梯。
二、繼承並傳留了「趟勁」特長,體現出「腳打七分」的特殊技法。
經云:「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憑後足蹬,與有交勇無虛備,去意好似卷
地風」,「掙崩摘豆角,犁周(音)五趾頂」,「腳步打七分手打三」,這
些拳經要義,突出一點,就是要求練形意必須練出上步的前趟,後蹬之勁。
這不僅是形意拳進步快而遠的特點,而且是如犁翻地,能把對方拔根拋出的
絕技。惜此技法知者甚少,乃致對上述拳經要論,多有曲解,失去真意。惟
尚派形意所練上步之勁,仍保留並傳留了這一絕技。所謂「去意好似卷地風」
,就是要求把上步的「趟勁」練成象摧枯掃殘的卷地勁風,既猛又快。「犁
周」,就是要求把「趟勁」練成象鐵犁翻地一樣,勁大力實,拔地而起。得
用上步所發揮的「腳打」,能如此勁大迅猛,用在技擊上,自然比手的作用
力大得多,因之才有「腳打七分手打三」的提法和要求。尚先生晚年所世、
所教凡是上步都強調要練出「趟勁」來,因之對形意這一絕技,起到繼承和
發揚作用。習這功到,乃知「卷地風」這一「腳打」的深切涵意。也就進而
掌握到「腳打七分」真勁。因之,磨練這一技法,乃成為尚派形意的顯著特
點之一。
三、動作打顧一體,舒展靈活。
尚派形意的出手入手,突出強調「肘不離肋,手不離心」,乃是形意主要顧
法之一,是利用上肢以護怕、肋;但又是打法中主要的蓄勁動作,為使臂借
身勁而勁大,身借臂勁而得發。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三催」之勁得以
有蓄而發,起著事半功倍的作用。「出洞入洞緊隨身」則是「虎抱頭」的具
體運用,小臂裹抱於頭下,既是保護頭、胸之「顧」,又是發揮「擰裹墜」
,以蓄力待發之「打」。正是打顧一體。在出手發勁上,則突出強調「起橫
不見橫,落順不見順」的要求。而「起橫不見橫」中的「橫」是「顧」,用
時在「不見橫」中就含有勢正勁順之長,就可用「打」。「落順不見順」中
的「順」是「打」,用時在「不見順」中就含有「橫裹」之勁,見來手即可
用於「顧」。且「起與落」、「橫與順」本身就包括「順中有逆,逆中有順」
,即相輔相成,又「打顧」如一,因之它即是「顧中有打」,也是「打中有
顧」。尚派形意既嚴於要求進行平素鍛煉,則武術動作在運動中,能保持周
身輕鬆、自然、不努氣,又絲毫不用拙力,才能身手不滯,舒展靈活。只有
四肢舒展,周身順遂,才能練好動作,找到每一動作的應有獨特技巧。以至
練功、找勁,向高級階段邁進。在椿功練「抻筋拔骨」的基礎上,於練動作
時再能舒展,自然就會身手運用自如,由柔和入剛實,而致抻得長,放得遠
。所謂「先求開展,後求緊湊」正是為了打好剛勁轉柔化創造前提。因之,
尚派形意在做動作時,要求周身、四肢松開,但要處處合乎規矩,使勁意充
沛,無處不到,神氣內斂,歸入丹田。因而使動作做得既舒展靈活,又沉實
勁整,並會氣勢奪人。至此對什麼「遠近一丈步位疾,兩頭回轉寸為先」,
「我在場中無定勢,或把或拳望著就是」,「不知進退枉學藝,不知起落枉
伶俐」,「能在一思進,莫在一思存」,「若遇人多三搖兩旋」等等,經義
對機動靈活的要求自可意到步隨,身手如一,無往而不得也。
四、發勁迅猛剛實,體現出「火機一發物必落」的技法。
尚派形意最顯見的特點,是在動作和發勁上既迅猛又剛實。因而同儕們說:
「練不出迅猛剛實的爆發勁來,就不能是說剛勁練到了。」尚雲祥先生年過
古稀時還說:「人再有三十年陽壽,就再打它三十年剛勁。」這句話的涵義
,可惜真正理解的人並不多。但確實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是先生專攻形意,
磨練一生,從實踐中得出來的不同一般的經驗總結。因為形意發勁制敵的基
礎是講「硬打硬進無遮攔」的。先生說「硬打」就是不管對方是動、是靜,
動也打,靜也打,不管對方是剛、是柔,剛也打,柔也打,不借慣性,不借
他力,遮也打,攔也打,沾著就發,這才叫「硬打」,才真正有發人的本領
。要想做到這樣,就必須先打好剛勁。不努氣,不用拙力,從自然、和諧中
練出完整的剛勁來。再把剛勁練出迅猛剛實的「爆發勁」來,才能達到「起
如風,落如箭,打倒還嫌慢」,起如箭,落如風,追風趕月不放松「的打法
要求。才能使內勁逐漸充盈,打得實,放得遠,勢如奔雷。有了這種疾用驟
發迅猛剛實的爆發勁,才算到了得不借外力,自身發勁,沾著就有的本領。
有了它才體現出形意的真勁,「火機一發物必落」的技法要求。一句話:
「練不出迅猛剛實的爆發勁,手到對方身上就沒有『想打就能放』的威力。」
五、內勁充盈,催「三節」驚「四梢」。
練形意拳的內勁,有「返先天」之說。因之做動作,就必須輕鬆、和諧,任
其自然。不努氣,不用後天拙力,從虛靈自然之中,把形體調整好,把身外
散亂之力,消融歸一,隨同把身外散亂之神、氣,按拳術之規矩,納入丹田
,與先天之氣交融,成為渾元一體,由微而著,而能逐漸充實,運化於周身
,則融融和和,無微不至。以之應用,則無處不有,無時不然,便形成形神
相合,體用一源的內勁。用形意拳的三步功夫來說,基礎打不好,剛勁不完
整,是培養不出內勁來的。它在運用中是以腰為主宰,運之周身,內勁通靈
。則玄妙自生。尚派形意所表現的形神完整,內勁充盈是和嚴格掌握和運用
催「三節」驚「四梢」分不開的。經云:「拳打三節不見形,如見形影不為
能。」講「三節」,練形意的都知道,軀干、臂、腿無處不分根、中、梢三
節。臂的肩、肘、手,腿的胯、膝、足,又分為根、中、梢三節。這「三節」
,如合為一,腰為主宰,就可使通身一體,完整一氣。如分而為三,各有所
司,各起各的作用。所謂「拳打三節不見形」,絕不是拳打被截再用肘,肘
打被截再用肩。那是用招的打,又是見形地打。應該是利用「腰催肩,肩催
肘,肘催手」的「三催」勁,手被截,肩、肘仍催,
在被截處發勁打之。這
樣的「變勁不變手」就「不見形」,就「被打不知不見」,這就是我們所追
求的「拳打三節不見形」的奧妙所在。意、氣、力融於丹田,又發自丹田,
運之「三節」,在這樣的技法支配下,自然三節合一,節節貫通,通向各個
「三節」都有能如是,自然身形、勁路會成為完整一體,內勁會逐漸兗盈。
講「四梢」,即毛發為血梢,指、趾甲為筋梢,齒為骨梢,舌為肉梢。四梢
的發勁,即叫「驚起」說明它主要靠精神振起的作用。亦即「意有所感,神
有所施也」。如經雲:「怒發沖冠,血輪速轉」,「舌卷氣降,雖山亦撼」
,「虎威鷹猛,以爪為鋒」,「有勇在骨,切齒則發」。這些說法,都有說
明了「四梢」的精神威力。平時鍛煉,能時刻在意,神之所至,、自會大增
摧敵之勇。以驚起「四梢」之宰,還有發動骨五行之「神」,與身形、勁路
相結合,就構成形神完整,內勁充盈這一特點。
六、獨練鷹捉,並發揮劈拳的特殊作用。
練形意的第一趟拳,起鑽是拳,落翻變成俯掌,形成三體式的這趟拳,人們
叫它「劈拳」,而尚先生叫它「鷹捉」。這樣叫是有道理的:
1、它是掌,不是拳,就不能叫拳。
2、「劈拳之形斧屬金」是拳經的定論,。它既是掌,又是俯掌,根本無似斧
之形,更無法練出似斧之勁。與拳經所要求的劈拳勁根本不符,這就說明它
不是劈拳。
3、經云:「出勢虎撲,起手鷹捉。」即然提出起手動作是鷹捉,而五行、
十二形等拳的起手,又都是它,所以應該管它叫「鷹捉」。
論起這趟拳,說來平凡,練形意的人都會,但是不好練,甚至有一輩子吃不
透,練不到的味道。為什麼?這就得從形意拳的勁追究起。形意竟有什麼勁
?廣義來講,五行、十二形一種拳一種勁,甚至一種拳包含幾種勁。而形意
獨具特色的,最根本的勁,卻在於起落、鑽翻。故在拳經中對起落、鑽翻的
技法講了許多許多。甚至提出「不知起落枉伶俐」的警語。說明「起落」在
形意技法中的重要性。如果把「起落」簡單的理解成是動作的起伏,就大錯
特錯了。而形意拳起落的精華就體現在「摩挲勁」上,也就是人們很少知道
的「翻浪勁」。而「鷹捉」正是練這種特殊勁的基本拳,故稱它為「形意母
拳」。經云:「起為鑽,落為翻」,「起是去也,落是打也,打起落如水之
翻浪」,如果對「鷹捉」的起落、鑽翻不理解,就談不上領會形意的真諦。
因之在尚派門中把「鷹捉」視為開啟形意奧妙之門的鑰匙,是陽剛步入陰柔
,掌握剛柔相濟,沾身縱力技法的竊要。故而千錘百練和鑽研它。正因為五
行拳之外,比別人多出這一趟名叫「鷹捉」的拳,而又是特別重視它,因之
說獨精「鷹捉」可稱為是尚派形意的特點之一。經云:「劈拳之形似斧屬金
,內通於肺,外達於鼻。」尚先生所教的劈拳和鷹捉的動作基本相同,只是
把落翻的俯掌變為立拳。這一變,變成截然不同的兩種內涵。「鷹捉」的掌
是通過鑽翻,以發揮邊疆的「摩挲勁」。而劈拳是以前小臂作為斧刃,通過
鑽而劈發揮它似斧的前劈勁,顯然,兩者有鮮明的不同。特別可貴的是,劈
拳發勁的著意點,不在拳和肘關節上,而是在兩關節之間的小臂上。這不僅
是頭、肩、肘、手、胯、膝、足七拳之外,又多出一拳。而且是超越關節突
出處打人發勁的武術技法慣例,起到了它在技法上具有特殊涵義的作用。
七、說法、練法與一般不同之處。
在尚派形意中除了「鷹捉」和劈拳外,還有一些動作和理論與一般的不同,
但與拳經對照,還是很有道理的。擇述如下,供參考、研究。
(一)五行拳的順序。人們練五行拳,大多數是按金、木、水、火、土形成
劈、崩、鑽、炮、橫的順序來練。而尚先生則不然,先生說:「講五行,就
得講『生克制化』。練五行拳即為治病、健身、變化氣質,提高技術,就得
按五行相生的道理來做,也就是按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
金的道理,形成劈、鑽、崩、炮、橫的順序來練,就中醫來講,按五行相生
對身體才有好處。就練功來講,能內處兼修,才能好身體有益。」否則順序
顛倒,就不是相生了,效果就不理想了。
(二)鑽拳,是屬於五行拳之一的。一般有兩種練法(主要不同在手上)。
一種是前拳只向內翻轉(腕部向裡下扣),撤回腹前(掌必向下)同時後拳
經胸由嘴前順前拳上鑽出。兩拳如此交替進行。另一種是前拳先變掌,當後
拳由其上鑽出時,再握拳向內翻轉(腕向裡捋扣)也撤回腹前(拳心向下)
。這兩種練法皆與尚先生所教的不同。經云:「鑽拳形似電(似閃)屬水,
內通於腎,外達於耳」,無疑是要求象形取意的。
說鑽拳似電就不是指的快
慢,而是指的形象。那就是說鑽拳在動作上是有似「閃」之形的。說它「內
通於腎」它就是有助腎腰的動作和作用才是。而尚先生所教的鑽拳,當前腳
向前墊步之前,先收回半步,同時將前拳變掌向胸前勾回,待前腳向前墊步
時,同時將勾回的掌繼續向體旁,向前上方擺抖成立掌(虎口撐開,掌聲心
向前),當後拳經胸由嘴前順前掌上鑽時,前掌同時變拳向下,向裡扣擄,
並翻擰,撤至臍旁,拳心向上這個練法的前拳變掌縱向胸前勾回,直到向前
上方擺抖,這個連貫動作就有甩臂、抖腰的勁,既有「似閃」之形,又有活
腰助腎之功,還有獨到的裡裹之勁。是符合拳經的要求的。
八、拳械一體,相得益彰。
「內外如一,體物而不遺,無往而不得其道」這是前人一句名言。用有武術
卻說時了一個可貴的哲理。就是說:能夠把身手練到內外合一,以至空手和
器械都能一樣,這才算得到真諦,這時就怎麼用怎有理。而形意拳術和器械
可貴的是一個勁,器械只是拳腳的引長,拳術練好了,再練器械就能起到事
半功倍的作用。而且既互增技巧,習之既久,自然會不論器械的長短,全在
拳術神意的妙用。只是每一種器械都有它的獨具的性能,只要分別掌握和運
用好它的性能,與拳中的神意和功夫結合起來,自會相輔相成,而相得益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61.59.129
MartialArts 近期熱門文章
PTT體育區 即時熱門文章
90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