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真詮》秘要

看板MartialArts (武術 - 格鬥)作者 (batu)時間23年前 (2002/02/23 17:4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形意真詮》秘要     日期:2001-7-20 19:03:04     作者:張斌推薦     來源:武術萬維網     編輯:   心意六合拳在近世已分為三支,即河北、山西和河南。其中河北、山西二支拳 理拳法相近,基本拳路均為五行拳和十二形拳,而河南一支無論在拳理上還是拳路 都與前二支有很大區別。      這三支區別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所宗拳譜不同。河南所宗的是一部 《守洞塵技》,這部書分上下二部,本為道教「七步塵技」中的一支,姬隆豐得之 後傳予弟子馬學禮、戴龍邦(或言曹繼武),這主要是古樸的拳法,內容雖稍顯簡 單卻十分精深。      山西與河北二支均出自戴龍邦的弟子李洛能,李洛能傑出弟子很多,但最傑出 的就是河北的劉奇蘭、郭雲深和山西的車毅齋、宋世榮,後來也由此四人而大致分 為河北和山西二支。這二支所持的均是一本古「拳經」,但由於學者氣質素質不 同,因此各有不同的發展。山西由於車宋二人均精於內功,拳法勁力十分精巧,拳 路也更形象而緊湊,自有獨到之處;而河北劉郭等人由於隨李洛能時間較長,拳法 較古樸,拳路舒展大方,具有一種恢宏氣象。這兩支後來出了兩位傑出人物,其一 為劉奇蘭的大弟子李存義,另一為郭雲深再傳弟子孫祿堂。      先說孫祿堂,他是河北人,一生精於形意、八卦、太極三門武功。他對形意拳 的貢獻在於他著有《拳意述真》,發揚形意拳經。      李存義是河北深縣人,拜於劉奇蘭門下習藝9年,功夫至精,且為人英風俠骨, 大義凜然。曾任義和團大師兄,與八國聯軍激戰天津,他單刀上陣,令洋人聞風喪 膽,授首無數。義和團運動失敗後,他流落江湖,拜訪諸位前輩,整理武學。後來 在天津創中華武士會,以振國威,晚年又蒙霍元甲之精武會盛邀,南下授藝,門人 如尚雲祥、郝恩光、黃柏年、姜玉和、傅劍秋、馬玉堂等均為一時好手。   李存義對形意拳學的貢獻,除了他崇高的人格和傳楊拳法外,就是他將河北一 支的全部武技,包括他個人研究的心血,寫成一本《形意真詮》。這本書雖未形式 出版,卻是河北派他的門人們所傳的秘籍。      我這本《形意真詮》抄自家師裴錫榮先生。裴師得傳於傅劍秋師公。      《形意真詮》包括拳論、內功、拳法、對練、器械五大部分,內容廣博而嚴 整。其中所最寶貴的內容有三項,即內功經、八字功、和上中下八手,因此我也 僅就此三種絕學加以介紹,以飧廣大讀者。      內功經(略,本站將另專文刊出)      八字功:八字功是形意門中一套授徒極嚴的功夫,「八字功」共有八字訣,每 字一套拳,練得是八種打法。這套功夫分為奇、正兩門。正門八字功是古譜所傳, 勁法古拙而剛勁,奇門八字功是後世拳家經驗集粹,勁路及招法變化十分精妙。      正門八字功共有八字訣如下:      展:展者,寬之意,即拓張手足也。   截:截者,裁也,以裁退敵手也,此節最見身法。   裹:裹者,圍裹也,裹敵手使其失其效用也,身旋而力柔,有以柔克剛之妙。   跨:跨如跨馬之勢,是言其形也,實則托跨之勢。   挑:挑之力在肩與腿,與蛇形相類而手稍高。   頂:頂之力在頭,故此以挺頭垂肩為好。   雲:《說文》「雲,從雨雲,象雲回轉之形」今所用者,即借其回轉之意,其 兩掌皆如行雲之飄忽焉。   領:領者,受也,順勢而領取也。   奇門八字功共有八字訣如下:   斬:左右劈掛斬加翻,上步虎撲加頭鑽。   截:擒拿肘中臂截肩,一陰一陽左右換。   裹:裹肘刮地加肘捶,肘打去意在腰間。    胯:肩肘打意緊相連,左挑右肘莫等閒。    挑:刮腿之中挑向前,再加膝頂是真傳。    頂:白鶴亮翅左右反,裹挑之中肘相連。    雲:上鴰下刮手腳連,兩沖變馬拳上添。    領:左右領手陰陽換,上鑽下打具用拳。      奇門八字連環拳歌訣如下:      起手鷹捉是真傳,鉤掛之中把敵斬。上步橫肘是截意,退步裹肘原是三。肘胯 雙行側意猛,金雞上架挑意翻。白鶴亮翅換步頂,雲領式中腿相連。      上中下八手      上中下入手共分為三套,又稱為陽八手、陰八手、陰陽八手,或硬八手、軟八 手、岳家八手。這二十四手法向為形意門的無尚絕學,如果說八字功授徒極嚴,那 麼這三套絕手則歷代只授掌門弟子一人,共他許多人練形意拳數十年,不要說得學 得見,甚至從未聽說過,可見其保守程度了。這倒也並非老師保守,主要門規如 此,生怕誤傳匪人,糟踏了絕技。這套拳法家師裴先生聽師公傅劍秋說,乃是李存 義師祖逝世後,得傳自尚雲祥先生。      這二十四路絕手又有個名字叫「形意神打」,是形意門拳法精粹所在,拳路精 妙處只在五行拳與十二形拳極為精巧的組合運用,而且講究勁法的奇正虛實之變, 從有剛有柔,到亦剛亦柔,再到不剛不柔的境界,方為大成。因此拳經上說:「懂 勁而知法者,上乘功夫;懂勁而不知法者,中乘功夫;不懂勁也不知法者,下乘功 夫;概懂勁難而知法更難。」      上八手的勁訣用法為:起如鋼剉,落如鉤竿。起者去也,落者回也。未起如摘 星,未落如墜月。起如箭,落如風,追風趕月不放松;起如風,落如箭,打倒敵手 還嫌慢。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齊全,氣連心意隨時用,硬打硬進無遮攔。      中八手的勁訣用法為:起似伏龍升天,落如霹雷擊地。起無形,落無蹤,去意 好似卷地風。起不起,何用再起;落不落,何用再落。低中望為高,高中望為低, 起落如水中翻浪,不翻不鑽,一寸為先。      下八手的勁訣用法為:拳打三節不見形,如見形影不為能。虛中含實,實中含 虛。奇無不正,正無不奇,奇正之變,妙用無窮。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 意,即三回九轉是一式也。      二十四手歌訣總章:      廿四拳法要記牢,進退反側各有招。   十二形中求變化,岳公秘傳世間寶。   (注:岳公,指岳飛,傳言岳飛變槍為拳,尤擅雙推手,即形意拳中之虎撲 式,因此形意拳托言為岳飛所創,取其精忠無雙之意。)      二十四手上八手共八路拳是為:      麟蓋、撐撥、虎賁、劈捉、推掠、龍戰、猿肱、馬擊   中八手共八路拳是為:   鷂打、換形、熊攀、攝引、雁翼、雞搓、豹捶、鵬搏   下八手共八路拳是為:   獅吼、扣鎖、蛇影、鴰纏、雁肘、鷹相、鶴列、鸞趨      附《形意真詮﹒李存義序》      拳勇角抵之術,上古有之。古之謀國者,莫不重視拳勇之強族御敵衛國之用。 昔管子雲:「於子之屬有拳通股肱之力秀於眾者,有則以告。」荀子也說:「齊人 隆技擊。」漢書有「齊愍以技擊強」,唐代有「撥河之風盛」。此歷史上對拳勇強 身強國之明證也。      余小時家貧,無資入塾攻讀,幫人趕車為生,兼習拳藝。後在江湖鬻技,以維 生計。走遍齊魯燕晉各地,遍訪名師,執贄從學於河間劉奇蘭先生門下習形意拳, 凡九載,蒙師指授真傳。蓋劉奇蘭先生乃師祖李洛能之高弟也,當時人稱「神拳李 洛能」。自此乃覺形意拳長功快,發力整,用法深奧。      夫習拳藝者,對已者十之七八,對人者,僅十之二三耳。拳藝之道,深無止 境。得其淺者,一人敵,得其深者,何嘗不萬人敵耶!習拳固宜虛心,謙謹,非多 歷年所熟復而無間斷,未足以致極境。能致極境者,一由於虛習,一由於恆心,設 輒作輒止,安能望其深造耶!      形意拳以靜為本體,動為作用,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是化勁練神還虛之境。 明暗二勁,是體用兼備。先將周身四肢松淨,神氣內斂,提肛實腹,氣沉丹田;拳 式中之剛柔曲直,縱橫擗闔,起落進退之法,練則為體,較則為用。如余所著之形 意拳真詮中用法有「手打七分腳打三,五行四梢要齊全;膽上如風響,起落如箭 鑽,氣連心意隨時作,硬打硬進無遮攔。蟄龍起水雷先動,風吹大樹百枝搖;內實 精神,外示安逸;打法定要先上身,手腳齊到方為真;內要提,外要齊,起要橫, 落要順,氣要催,遇敵好似火燒身;去意猶如卷地風,追風趕月不見跡」都是用 法。又如刀劍譜中所言各節,俾後之學者,有所遵循。      余自學形意拳以後,入鏢業謀生,兼授門徒。於「庚子之役」親率門人參加張 德成、劉十九等人所組之義和團,抗拒洋鬼子侵略軍於天津老龍頭火車站。我們用 單刀劍戟殺敵,洋人望風披靡,實仗練形意拳之功和膽壯氣盛勢雄,乃能視敵如草 芥也。事後乃創武士會於津門,授徒以自娛。至民初又應上海霍元甲所創之精武體 育會之邀請,為形意拳教練雲耳。      已未孟冬(1919)李存義序於天津武士會      附《形意真詮﹒傅劍秋跋》      先師李存義先生,字忠元,河北深縣人,生於清道光二十七年丁未(一八四七 年,月日不詳),卒於民國十年辛酉(1921年)二月二十八日,享年七十五歲。      先師生有異秉,體魄魁岸,面如重棗,目光如電,聲若洪鐘,而恭溫可親,科 目矍爍,恆如五十來人。當在未老之年,國事日非,清廷腐朽無能,喪權辱國,外 侮死亟。庚子之歲,八國入侵,洋兵到處擄掠,奸淫燒殺,民不聊生。當時有血氣 者,號稱義民,組織義和團奮起抗擊。先生當時年五十四歲,即參與該團張德成、 劉十九所部,單刀上陣,每戰必先,勇猛殺寇,血透重衣,尤在天津老龍頭火車站 一役,摧枯拉朽,洋兵披靡,遺屍盈野,棄曳而竄,時人稱快,譽先生「單刀李」 而不名,「單刀李」之稱,實由此始。      先生務鏢業,護送商買,江湖綠林,聞先生之名鹹拜到足下。民元在天津創辦 武士會,後又受上海精武體育會之聘為形意拳教授,廣收門徒,人才濟濟。河北派 形意拳,固由李洛能先生始,而發揚光大,實由先生也。      劍秋少好拳技,當年先大人因無田自耕,出為負販,與同行結伴往返於燕趙之 地,本短貨少不若大商買之可比。途遇強盜,輒作俎上肉,任為宰割,苦之。嚴命 好好學技,如能學成,佐理經商,可免凍餓。劍秋奉命,且目睹高人身手,羨而苦 學自勵。漸壯慕先生名,負籍於門牆,朝夕領誨,刻苦磨練,與同窗尚雲祥、郝恩 光、黃柏年、李海亭、馬玉堂、姜玉和諸兄,切磋多年,各識膚淺。數度隨父旅 中,宵小攝伏,亦少慰父望雲爾。畢生浪跡南北,教徒自遣,以先生所教,傳之後 秀,發揚光大。      今老矣,旅中翻揀舊籍,展讀先生遺教《形意真詮》,恍如舊夢,先生言笑, 如在卷中,余亦返老回童矣,顧而樂之。時一九五零年殘冬,在古吳錫山之麓,僧 捨漏盡不寐,濡筆為記。    七十一清河傅俠農劍秋氏跋補篇末。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61.59.130
文章代碼(AID): #yTsHx00 (MartialArts)
文章代碼(AID): #yTsHx00 (MartialA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