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極拳的教與練
八極拳的教與練
馬明達
一
八極拳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積累了豐富的訓練經驗。這是八極拳理論與技術體
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最能反映八極拳古老特點的地方之一。
但是,令人困惑的是,在最近出版的由官方頒定的八極拳「規定套路」中,這些優
秀的理論和方法基本上沒有得到反映,其中第五節《八極拳的功法》,內容空泛,
有些東西來路不明。另外,書中還出現了以當代官辦武術「長拳」術語濫入八極的
情況,如什麼「虛步亮拳」、「弓步沖拳」之類,不禁令人啞然失笑。顯而易見,
「規定套路」的主編者們並不真正掌握八極拳,可以毫不過份地說,他們的八極拳
知識很皮毛、很粗糙。榮任「主編」的,乃是當今武術界一位大名人,他就是曾經
「主編」過以粗制濫造聞名天下的《段位制理論教程》的張山八段。恕我之孤陋寡
聞,我的確不知道張山還練過八極。過去經常聽圈內人士說,張八段屬於深藏不露
一派,幾十年來,幾乎沒有人見過他練拳,情急之下,也只是比劃幾下子太極而已
,水平如何,可以不談。在大家的印象中,張山的才能似乎主要在擔當「主編」大
任,許多官方頒行的武術書許多都由他「主編」,或者至少是「副主編」,因此,
此人在武術界早就有了「主編專業戶」的雅號。真是想象不到,這回張八段又突然
「主編」起八極拳的「規定套路」來了,據說還「主編」和「名譽主編」了其它幾
種「規定套路」,如此博學多識,著述等身,真能稱得上當代武壇第一人!
眾所周知,門派眾多是中國武術的一大特點。然而,由於文化與地緣背景不同,傳
授淵源亦不同,眾多的門派不可能在同一個發展水平上。所以,各種門派間,甚至
是同一個門派的不同傳系之間,訓練理論和技術往往表現得參差不齊,差距很大。
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同時,我以為還應該注意到以下兩點,這兩點實際是影響當
代武術健康發展兩個重要因素。
首先,自內外家之說興起以後,數百年來,特別是近百年來,這一認識不斷地被一
些人曲解和濫用,神秘玄虛的東西便緊隨其後,逐漸滲入到武術理論中,以至在武
術訓練上¯¯即通常所謂「武功」¯¯出現了以靜代動、以虛代實、以柔代剛的理
論導向。這本身是一個復雜的武術理念問題,需要深入研究後再做出科學的評定。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神秘主義的滋衍和泛濫,本質上是武術理論認識的迷誤,它導
致了武術訓練水平衡量標准的錯亂,給武術發展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晚近以來,
懷裡揣著「秘譜」,滿嘴陰陽五行,專靠胡編濫造、裝神弄鬼糊弄人的「武術家」
時有所見,有的甚至混到武壇巔峰,道貌岸然,風光無限!這是武術的悲劇,它從
一個側面顯露了近代以來武術文化的衰變和沒落。原本識別這種人並不是什麼難事
,因為這種人通常都是些「君子動口不動手」的「嘴把式」,是些寄生於武術的庸
淺而狡黠的「巫術家」,只需要簡單明快的驗證辦法便立見真偽。然則,很長時間
裡,官方管理部門沒有制定一個綜合的測試制度,長時間裡武術水平的高低主要靠
對套路表演的舉牌打分,即「取掉一個最高分、取掉一個最低分」之類;後來弄出
個「段位制」來,但「段位」的授予靠開會評定,其中奧妙自不待言。總之,武術
訓練一旦喪失了常規法則和衡量標准,或是硬標准變成軟標准,斗智斗勇變成斗嘴
斗氣,情況必然會變得復雜起來,變得莫測其高深起來。
其次,官辦武術大力推行的所謂「武術基本訓練」,可以視作當代新武術的標志性
成就。但是,這套東西在風風火火了幾十年後,終於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那些
「弓馬歇虛僕,旋子加跟斗;刀似紙片簿,槍如風擺柳」的玩意,實際不過是體操
和戲劇武功的浮淺模仿,是對舊時代某些街巷流俗拳術的刻意改良和拔高。表面上
看,似乎很規整,頗有些系統性,於是便迷蒙了當年那位對武術所知甚淺的主管官
員,取得了官定地位。而實質上這套東西內涵甚淺,華而不實,全是「進退回旋,
只可飾觀」的花拳繡腿功夫,與傳統武術「修練並重,體用兼備」的訓練思想和方
法相去甚遠。幾十年來,「基本訓練」挾官辦之威通行天下,構成了「競技武術」
的技術基礎,形成武壇獨尊的權威地位,對武術的傳統訓練理論和方法都造成巨大
壓抑和沖擊;加上長時間的侵凌濡染,使武術傳統訓練體系也不免出現向淺薄浮華
移位的趨向,甚至於造成某些武術傳統訓練理論和技術的萎縮和失傳。
對上面兩點有所認識了,我們再掉轉頭來看一看,表面上依然門派繁盛、名家輩出
的當代「傳統武術」領域裡,還能固守其訓練理論與方法的門派,恐怕並不是很多
。在這「並不是很多」的門派之中,我以為八極拳應該算一個。
八極拳之所以能夠較系統的保存它的訓練理論和方法,原因是多方面的,舉要言之
,第一,八極比較注重傳授的嚴謹和規范,俗話說「八極傳授嚴」,這並非虛譽。
第二,近百年來,八極出了不少名家,其中如張拱辰、李書文、馬鳳圖、馬英圖等
,武功學養都是出類拔萃的。他們對八極拳各有貢獻,而其中最根本的一條是都能
嚴守八極正傳,努力保持八極淵源有自、流傳有緒的技術架構和文化品位,鄙夷某
些江湖人士添枝加葉以嘩眾取寵的行為。這一點非常重要。淺學浮慕之輩徒以畫蛇
添足為能事,豈不知這正是一種庸淺無知的表現,是在糟蹋八極。第三,早在上世
紀20年代末,八極就經過一批專家的悉心整理和厘定,成為被廣泛推行的拳種,隨
之形成了一套相當完備的訓練體系。第四,可以說是不幸中之幸事。一段時間裡,
新編「長拳」一統武壇,八極拳與許多傳統武術門派都受到冷落,基本上處在若隱
若現、自生自滅的狀態。然而,用一句大家熟悉的話來說:壞事裡面有好事!冷落
反而使它免受或少受了新編「武術基本訓練」的影響,較完整的保住了自已的本來
面貌。
改革開放以來,八極頗有走俏之勢。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某些人為了顯示自已是
「正宗」,會得東西應該比別人多,便放手給八極「注水」,編造了不少「祖傳秘
拳」,又不斷炫耀一本所謂「秘譜」。然而,一般來說,此類人大抵都屬於根柢淺
學識低一類,談不到有什麼深厚的武學修養和家學淵源,編多了就不免捉襟見肘,
只好東拉西扯,胡亂湊合了事。這種「注水八極」已經招搖上市,我以為,不管它
打著怎樣的「官誥」,抬出什樣的「權威」來當「主編」,又裝扮得如何花枝招展
,「豐富多彩」,而終究脫不了「俗淺」兩個字。因為它丟掉的是恰恰是八極最可
珍貴的東西,那就是八極的武學理念和它樸實無華的實質與風格,添上去的卻是八
極先賢們不屑一顧的「滿片花草」之類。「注水八極」可以得一時之利,企圖就此
長存下去,怕不那麼容易!我相信一條,隨著武術管理體制的深入改革,武術不正
之風一定會逐步得到清理和糾正,中國武術的整體水平一定會隨之大幅度提高,人
們識別真偽的能力也一定會不斷提高。那時,「注水八極」之類,必然會遭到八極
愛好者的厭棄!
二
八極拳的訓練思想是由兩個基本內容構成的,其一,是練打結合;其二是拳槍結合
。下面請允我略加分述。
練打結合是大多數傳統拳術所共同追求的,並非八極所獨有,但八極在練打結合的
訓練上有一套辦法。這套辦法同八極的整體風格相一致,簡明扼要,行之有效,而
且有著非常濃郁的訓練趣味,有引人入勝之妙。
以我個人的習武和教學經歷,練八極一般都由小架起頭,同時輔之以六肘頭。前者
注重基本架勢的訓練,其中包括周身力量的積蓄、協調和傳遞,包括追求穩札穩打
、勁力順達的訓練效果。後者通過磕磕碰碰來強化擊打和抗擊打能力,以及手、眼
、身、步的協調。與此同時,在素質訓練中,八極拳尤其注重力量訓練,充分調動
各種傳統訓練手段,增強力量,特別是強化膂力。力量的測定有一系列的辦法,通
過這些測試以保證力量訓練的循序漸進。這些方法當年被先二叔馬英圖和韓會清先
生引進到中央國術館教授班的訓練中,受到張之江先生的嘉許,後曾廣泛推廣,並
由此引伸出了中央國術館「國考」的「測力考試」項目。
當小架已基本掌握,在進入學習八極拳之前,通常要把八極、劈掛和八極八招的若
干動作抽出來編為組合,以六大開的某一種勁法為重心,進行有分有合的組合練習
。舉例說,八極拳的抱打(接頂肘、下切等)、背後頂肘,劈掛拳的外吃肩、鐵掃
帚,以及八招裡的通天炮、硬爬山等,構成一個動作組合,由單勢單練到單勢串練
,再過渡到雙勢串練和多勢串練,最後串編起來套練………這種練習辦法,是先父
和先二叔在張拱辰先生遺教的基礎上,又經過不斷補充和調整後逐步定型下來的,
成為八極訓練中最具特色也最有實效的一個方法。一般來說,經過六個到八個左右
的組合練習之後,八極拳(大架)和對接的掌握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而且,由於
這裡貫穿著八極、劈掛和八極單招的交叉融合的練習,追求長短剛柔勁力的整合表
達,從而從根本上排除了一般練八極者由於過分強調力量而容易變硬變僵的弊病,
達到松中求緊、棉裡藏針的訓練程序和效果。
在這個階段裡,必要的練習之一,是在六肘頭的基礎上過度到進一步的硬碰實撞練
習,比如:大纏的對練、朝陽手的對練、硬折疆的對練等,皆屬此類。依照先父遺
教,一般情況下,先由老師和大師兄們進行演示,講明動作要領,強調在一守一攻
中實招實發,硬碰硬上。然後,逐步過渡到不同層次的練習者互為攻守,互為進退
,務求通過多個個體的實力實發練習,讓練習者有機會充分感受沖撞與抗沖撞的實
際效應。這種練習雖然不是真正的對抗練習,本質上只是一種本力練習,是某種虛
擬的感應練習,但這種練習可使練習者在身、心兩個方面都對進入實際對抗積貯一
定的准備,應該說,這是八極訓練中一個非常好的方法。過去常聽人說,練八極的
不怕撞,不怕貼身近戰,原因就在八極拳家大都經歷過這樣一種嚴整系統的訓練。
相比之下,當代新編「長拳」之類的所謂「基本訓練」,訓練重點擺在步型和身段
造型,以及翻滾跳躍的練習上,缺少硬碰實撞的訓練,運動員們固然體態輕盈,縱
跳敏捷,然而打不得硬仗,碰上真有實力的壯漢子,就是沒練過拳,也難免要吃碰
壁之苦。
八極的訓練方法中,不但有單練,有對練,而且有一對眾,眾對一,以及群體練習
的多種形式。八極拳比較看重群練,即集體練習。20年代末,中央國術館選取八極
為館定教材,大力向學校、團體、軍隊推廣,其原因之一,就是八極很適宜集體演
練。八極群練,特別是對接群練,你來我往,硬碰硬撞,充滿了虎虎生氣,能大大
激發練習者的演練興趣,強化訓練氛圍,使訓練進入最佳狀態。我們不能看小了這
一點,任何高效率的訓練效果,都必須謀求積極歡快的訓練氛圍,訓練者刻苦奮進
、興致盎然的訓練心態往往與特定氛圍的誘掖獎進分不開。所以,是否能隨時隨地
的營造這種氛圍,能否盡快地使練習者進入最佳訓練狀態,是一個當老師的有無真
本事的體現。
我和我的兄長們都是在「八極加劈掛」的特殊環境和濃郁氣氛中長大的,我們深深
了解,像先父那樣高文化層位的武術家們,他們的共同特點之一,就是恪守先賢們
傳留下來的理論與法則,絕不輕易改動,特別是在訓練理論與方法上。當然,一成
不變是不可能的,抱殘守缺更不足效法,但先父經常告誡我們,有些東西必須遵從
,不能丟,更不能隨便變易,因為它被無數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它是武術先賢
們智慧的結晶和一生心血的凝聚。遵從和珍惜這些古老的法則,本身就是對古典武
術文化遺存的摯愛敬重之情,對一個武術愛好者而言,這種感情的樹植乃是「武德
」的基點,其中蘊含著深刻的人文意義,萬萬不可等閒視之!
「八招」是八極的頂級教材,是集中體現八極攻戰特點的精粹,因此,在八極訓練
中占有特別重要的一頁,有著近乎獨立的一套訓練方法。對之,我擬另文再談,此
處暫略。
「拳槍結合」是八極另一個基本特點。
八極訓練在很大程度上是緊緊圍繞著拳與槍相輔相承的理念設定的,從而形成二者
先平行後立體的結構關系。這一點我曾在《馬鳳圖與陸合大槍》和《八極拳與陸合
大槍》兩文中都有所表述,讀者可以參考。
以我所經受過的訓練而言,接觸大桿子比較早,在練習八極小架和「慢拉架子」的
同時,便要配合以大桿子基本動作的掌握和反復操練,其中包括兩兩相對的攔、拿
、扎練習和八母對扎練習。實際上凡有過扎槍實踐的人都知道,大桿子的擰轉抖動
和其它基礎練習,的確是力量訓練的好方法,是武術綜合素質訓練的絕好手段。
隨著八極訓練進程,大桿子訓練要不斷跟進。由單扎而對扎,由八母對扎而六合對
扎,由行招(著)練習到整套練習,直至訓練重心逐步由拳轉而為槍,最終完成拳
、槍從勁力到戰術的一體化、整合化。總之,八極訓練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拳、槍互
為因果,齊頭並進。有時也可以有所側重,有所專攻,但有一條鐵的原則,那就是
絕對不可以只練拳而不練槍,不能把八極簡單化為只剩下拳術,剩下頂肘小纏打跺
子,或是再編上幾個器械套套以濫竽充數。必須明確認識到,拳槍結合乃是八極保
存古典武藝精神的最重要的標志,在當代傳統武術領域中堪稱峻拔一角、異峰獨秀
。一旦掉丟了這個根本,徒以震腳、樁功沾沾自喜,八極便不成其為八極,是有其
名而無其實也。對之,望海內外八極愛好者有所察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187.3
MartialArts 近期熱門文章
PTT體育區 即時熱門文章
-8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