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絮] 是什麼阻礙了RFA續約?與22梯的前景-2

看板NBA (美國籃球)作者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時間13小時前 (2025/08/07 13:53),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3小時前最新討論串1/1
全文翻譯第一篇(因為真的有夠多) 隨著「受限自由球員的大低潮」延續到八月,本輪的四位關鍵受限自由球員(勇士的Jonathan Kuminga、籃網的Cam Thomas、公牛的Josh Giddey,以及76人的Quentin Grimes)似乎都與達成合約協議遙遙無期,這讓人立刻想到一個直接且明顯的問題:我們在2026年夏天還會有同樣的低潮嗎? 可以說,現在的情勢已經為類似的情況醞釀成熟。 在2026年的受限自由球員市場中,至少有11位具先發實力(或至少接近先發水準)的球員尚未簽下延長合約,而且他們都不太可能簽下頂薪合約——而這正是歷來引發RFA僵局的基本條件。 此外,還有一項重要的市場變化卻未受到足夠討論:獎勵條款如今已經「實質消亡」。 你知道嗎?今年夏天簽下的合約中,沒有任何一份包含獎勵條款。這要「歸功」於2023年的勞資協議——獎勵條款現在無論球員是否達成,都必須計入第一層與第二層奢侈稅門檻的薪資總額。 因此,這些獎勵條款反而會成為未來潛在交易的巨大障礙,導致球隊不願意再加入這些條件。 獎勵條款的實質消失,對於RFA的對峙而言,是一項重大的發展。 過去,獎勵條款是最簡單的方式來彌合雙方在報價上的差距。 獎勵條款的總額可以高達合約價值的15%;只要雙方的價差在這之內,透過合理設計的獎勵結構,幾乎都能達成共識。 這些獎勵條款過去在進入受限自由球員市場前一年的延長合約談判中,也是非常有用的槓桿工具。 對於球隊和球員雙方來說,獎勵條款常被用來作為某種風險對沖機制,避免對那些還稱不上是「肯定該拿頂薪」的球員出現嚴重高估或低估的狀況,而且這種做法已行之多年。 如今少了這項工具,要找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金額,難度無疑大幅提高。 除了獎勵條款的消失,今年的RFA市場還受到另一個問題的困擾,而這個問題可能是2025年所特有的:缺乏合理的替代選擇。 在本季,唯一擁有實質薪資空間的球隊只有正處於重建階段的布魯克林籃網。 這讓經紀人無法創造出一個「威脅角色」——一支隨時可能祭出毒性報價單的球隊——來逼迫現有球隊出手。 2026年情況將不再如此:華盛頓預計將擁有1億美元的薪資空間,而猶他爵士、洛杉磯湖人、洛杉磯快艇、芝加哥公牛和布魯克林籃網也都具備操作出頂薪等級薪資空間的條件。 這代表全聯盟30支球隊中,將有6隊具備頂薪操作能力,此外還有數支球隊只需一筆交易,或巧妙運用薪資攤提條款(stretch provision),就能加入行列。 而且,與今年的籃網不同,我預期上述六支球隊在2026年夏天都將有較明確的爭勝企圖。 這樣的競爭格局,應該足以讓其他球隊在談判中保持相對誠實。 這一切鋪陳出我們即將進入的主題:2022年選秀首輪球員的延長合約市場。 這批球員若未在10月底前完成延長合約,就將在2026年夏天成為受限自由球員。 這屆選秀非常有趣,因為它的特色更多體現在「數量」而非「品質」上。到目前為止,僅出產了兩位全明星,其他能 realistically(實際上)有潛力達到那個級別的球員也不多。然而,這屆的「深度」則令人印象深刻:超過一半的首輪球員至少已經站穩輪換位置,而四位次輪球員(印第安那的Andrew Nembhard、奧克拉荷馬城的Jaylin Williams、達拉斯的Max Christie,以及密爾瓦基的Ryan Rollins)也已經拿到合約。(請記得,次輪球員的合約與延長機制與首輪球員不同。) 當然,並非所有2022年首輪的30位球員都能在今年夏天簽下新人合約延長——被裁掉或球隊未執行選項的球員就沒有資格。但在仍具備資格的21位球員中(其中也包含幾位機會渺茫者),目前僅有4位達成延長協議,剩下17位尚未定案,其中至少有十幾位情況頗具看頭。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目前為止的情況,以及從現在到10月底之間可能會發生什麼: 第一組:已完成延長合約的球員 Paolo Banchero,魔術隊(五年,最高2.39億美元,潛在超級頂薪): Banchero 是位不錯的球員,但我對這份合約有些擔憂。 首先,根據我所使用的 BORD$ 評估模型(方法論詳見這裡),Banchero 並不完全是一位「理所當然的頂薪球員」。 他在即將到來的球季中被評估的價值是 3700 萬美元,但他的新合約在 2026-27 球季起的第一年就將拿到 4140 萬美元。 甚至可能更多。魔術隊給了他一項條件:即便只是入選第三隊全NBA(All-NBA Third Team),他也能立即啟動30%薪資上限的超級頂薪條款。 這與底特律(Cade Cunningham)和克里夫蘭(Evan Mobley)一年前所做的安排相同,而不是依照是否入選第一隊來協商較低比例的頂薪。事實上,即使是那個較低比例,也仍高於其他球隊能在自由市場中提供的金額——而有趣的是,魔術隊去年對Franz Wagner談約時採取的就是這種保守方式。 其次,魔術還給了 Banchero 第五年球員選項。在這份合約中,包含了30%薪資上限起薪與球員選項的條件,等於把所有潛在對球隊有利的彈性都讓了出去。 也許 Banchero 本季表現極佳,讓這一切都無關緊要,但只有當球員「好到這是合理中位數預期」時,才應該簽下這種條件的合約。否則,魔術隊什麼都沒得到,卻讓出了全部籌碼。 而 Banchero 極可能會像 Julius Randle 一樣,透過一個類似的賽季「勉強擠進」第三隊 All-NBA,而這對魔術來說將是一場災難——考慮到未來四年他們的豪華稅壓力,這樣的合約會帶來巨大麻煩。事實上,魔術隊在 2026-27 賽季的薪資已經逼近預測中的第二層奢侈稅門檻(second apron)。 你可以把這份合約與下面那位球員的合約做個對比,就知道差異在哪。 Jalen Williams,雷霆隊(五年,2.39億美元,潛在超級頂薪): 等等,這些條款是可以談判的?相比起照單全收,雷霆與 Williams 簽下的這份頂薪合約,設計得明顯精明許多: 若他入選 第三隊 All-NBA,起薪僅為 薪資上限的26%; 若是 第二隊,則為 27%; 只有入選第一隊,才會觸發 30% 的頂薪條款。 這正是底特律(Cunningham)和克里夫蘭(Mobley)一年前應該做卻沒做的事情,導致未來五年多出數百萬薪資壓力。 此外,這份合約 完全沒有選項條款,Williams 將確定為雷霆效力到 2031 年。這點與底特律與克里夫蘭去年與 Mobley、Cunningham 的合約相同(他們也未給出球員選項),值得肯定。 沒有第五年球員選項在 2030-31 賽季尤其重要:即便 Williams 不會提前離隊,如果當時合約有選項,他將有可能提早一年簽下 35% 薪資上限的頂薪續約。換句話說,光這項條款,就可能為雷霆在 2030-31 年節省約薪資上限的10%(預估約2,000萬美元)。 Chet Holmgren,雷霆隊(五年,2.39億美元): 根據 BORD$ 的評估,雷霆在這筆合約上也處理得當——他們並未給予 Holmgren 有機會獲得超過 25% 薪資上限的待遇。 儘管 BORD$ 對 Holmgren 的預估價值為 4,380 萬美元(高於合約第一年 4,140 萬),但考量到 Holmgren 有過傷病史,雷霆願意承擔五年合約的風險,也有理由在獎勵條件上保持保守。 即使 Holmgren 入選 All-NBA,也只能領取 25% 的頂薪水準,是個對球隊相對有利的設計。 這份合約 同樣沒有任何選項條款。 Jabari Smith Jr.,火箭隊(五年,1.22億美元): 根據 BORD$,Smith 的市場價值約為 2,000 萬美元/年,所以這筆合約偏高一些,但仍在合理範圍內。 真正引人注目的是 火箭選擇在此時給他續約,因為球隊目前還同時持有 Kevin Durant、Alperen engün、Steven Adams 和 Clint Capela 等大個子——那 Smith 到底要打哪個位置? 即便是小前鋒也被 Tari Eason 等人佔據,而 Smith 在該位置上因為不擅長運球而表現受限。 這份合約短期內也讓 Smith 變得 比較難交易,因為受到「毒藥條款(Poison Pill Provision)」影響,他對火箭的出帳為1,220萬美元,但對潛在交易對手卻是2,220萬美元。 不過,若火箭一年後要進行大交易,Smith 也可能成為「Jalen Green 我們懷念他.jpg 類型薪資包」的主角。 接下來兩年他的發展值得觀察,畢竟在這樣的陣容配置下,Smith 要打出 年均2,400萬美元的價值 可能會很困難。 第二組:即將達成延長合約的可能人選(Group II: On deck (probably)) Dyson Daniels,老鷹隊 根據 BORD$ 模型,目前尚未簽約中最有價值的球員就是 Daniels,該模型預估他在 2025-26 球季的價值為 3,080 萬美元。這個數字剛好對應到亞特蘭大去年替 Jalen Johnson 所簽的延長合約——正好是年薪 3,000 萬美元。因此,Daniels 的陣營要求相同數字似乎是合理的。 不過,要再要得更高,可能就有些勉強了,畢竟 Daniels 在得分與場上空間的創造上仍有限。 雖然他剛經歷了一個歷史性的防守年(原文 “ball hawk”常用於美足與棒球,雖然霸球仔也可以用Ball hawk但這裡很明顯在稱讚他的防守),但從長遠來看,防守型球員的行情並不高。歷史上,這類球員往往只能拿到中產條款水準的合約。 因此,實際上 Daniels 的價碼可能會略低於 BORD$ 的估值,較合理的範圍可能落在 5年1.25億至1.35億美元之間(平均年薪約 2,500 萬~2,700 萬)。 這個年薪範圍對老鷹來說也很實際——他們還要考慮未來續約 Kristaps Porzi is 和 Trae Young 的空間,同時維持薪資彈性。 Jalen Duren,活塞隊 Duren 在防守和判斷力方面仍有不足,但他已經是聯盟前15名的中鋒之一,而且還在成長階段。BORD$ 對他下季的預估價值為 2,530 萬美元,且他年紀尚輕,未來仍具潛力。 底特律未來並沒有太多薪資壓力,甚至可以提前支付(前置付款) Duren 的合約,來優化長期薪資結構。無論如何,Duren 合約的合理範圍也與 Daniels 類似,預估約為 5年1.25億美元左右。 作為對比,Jarrett Allen 當年在成長階段與克里夫蘭簽下的合約為 5年總價1億美元(年薪2,000萬),而那是在2021年薪資上限下談定的。以目前預估,下季薪資上限比2021年高出約32.1%,Duren 的合約也將順勢上調。 Keegan Murray,國王隊 這筆合約預測起來相當直接,我會認為是最有可能達成協議的案例之一。 Murray 已經 25 歲,比多數 2022 屆球員年長,這也意味著他大致已經定型——一位具備先發水準的前鋒,防守不錯,能投進空檔三分,也能提供一定的次要得分火力。 目前這類球員的市場行情約為年薪2,500萬、四年期合約,我預期 Murray 的續約金額大概也會落在這個區間。 此外,若合約金額超過年薪2,700萬、甚至接近3,000萬,國王隊在2026年將面臨更嚴重的豪華稅壓力,這點也讓雙方更有動力盡早談妥一份「合理價格」的延長合約。 Christian Braun,金塊隊 另一位很可能完成延長合約的球員,但年薪將會比 Murray 更低。 先講重點:金塊隊幾乎會續約所有人,Braun 不太可能例外。他是金塊的自家培養成果,且自由市場上很難找到類似類型的替代者。加上金塊目前處於「全力拚冠」階段,沒有理由放人。 剩下的問題,就是價格而已。BORD$ 對 Braun 的估值是 2,310 萬美元/年,這也是目前非明星級的先發鋒衛球員的合理行情。 但問題出在金塊的財務狀況:即使裁掉 Jonas Valan iūnas 的 1,000 萬無保障合約,並用底薪補滿陣容,球隊距離2026-27年的第二層奢侈稅門檻(219M)也僅剩2,700萬空間。 而且,金塊2026-27年已經落入**重複納稅(repeater tax)**行列,就算2025-26沒超稅也無法避免。這意味著,一旦越過第二層奢侈稅門檻,金塊可能要付出1億美元以上的奢侈稅代價——對一支過去一向保守開支的球隊來說,這代價非常高。 因此,較合理的作法是將 Braun 的年薪壓在 2,000 萬美元出頭的甜蜜區間,然後靠合約結構彌補差額。舉例來說,4年8,500萬美元,附帶第4年球員選項與15%交易獎金(trade kicker),就是可能的範本——這樣 Braun 若表現出色,到了28歲還能再次試水自由市場,對雙方都有彈性與誘因。 原文網址:https://reurl.cc/WOvV6x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5.46.20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BA/M.1754546024.A.82B.html

08/07 23:26, 3小時前 , 1F
推 辛苦翻譯了
08/07 23:26, 1F
文章代碼(AID): #1eb3zeWh (NBA)
文章代碼(AID): #1eb3zeWh (N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