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麗台]誰是英超最有效率射手?克雷斯波效率驚人

看板Newcastle作者 (Respect to hide)時間21年前 (2003/12/28 21:56),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5 (看更多)
關於這篇報導引起大家不高興感到萬分歉意 在寫最後一段當時 在下只提這三人只因剛好分別是前三名球隊招牌射腳 截稿時間後才想起Alan已進15球 不過印象中他有6球是Penalty 和Van Nistelrooij1球 Henry3球 Crespo0球相比多了許多 就像上賽季在下也覺得Henry進球含金量是高於Van Nistelrooij是一樣的 可能這是種不正確的觀念吧?(總覺得12碼球算在進球中就不是那麼夠份量) 加上當天重點是要寫Crespo(因為外電中剛好有其訪談) 既不可能要求編輯改版想想也只好在心中對Alan暗懷歉意 沒料到竟讓喜鵲迷們如此痛心疾首 在下當然也有支持的球隊或偏好的球星 但像Allan這種三十幾歲狀態還可怕過二十幾歲的大哥級人物 也是非常景仰的 請容在下轉錄一篇昔日所寫報導證明 ***************************************************************************** 英超點評0818 記者 王毓健/綜合報導 英超首輪賽事18日告一段落,綜觀這10場比賽,老將當家、十二碼球多,似成最大特 色。 紐卡索前鋒希勒18日獨中兩元,助隊逼平里茲聯;升班馬樸次茅斯17日則藉舒寧漢、 柏格雙刀救主,2:1力克亞斯頓維拉,贏得睽違已久的英超勝利。 希勒雖在季前英超亞洲挑戰杯冠軍戰罰球失誤,間接導致紐卡索在PK大戰輸給車路士, 但由昨天罰球穩從反方向進網來看,薑還是老的辣,他仍將會是總教練羅伯森選擇罰十二 碼球員首選。 而希勒終場前捅射入網,力挽狂瀾,也顯示這名英格蘭頂級聯賽進球紀錄保持者(252 球),門前嗅覺敏銳依舊。雖然才過完33歲生日2天,場上不見老態的希勒,仍會是各隊 頭痛人物。 17日樸次茅斯主場迎戰亞斯頓維拉,37歲前英格蘭國腳舒寧漢,是從罰球區外跟進補 射被門將拍出的球;30歲捷克中場柏格,在亞斯頓維拉門前右側抽射,球穿越人牆入網, 均展現在場上過人的經驗,所能帶來的精彩表現;家有二老,也使樸次茅斯本季追求保 級目標,有了好的開始。 前曼聯「黑風雙煞」前鋒組合之一,32歲老將安迪.科爾,17日獨中兩元,不但是布 萊克本5:1痛宰沃佛漢普頓功臣,也助球隊在首輪賽後能以較高進球數超越曼聯,暫居 榜首。 大量的禁區犯規,也使本輪共出現了7次十二碼球,由於各隊多派出當家射腳操刀,這 7球彈無虛發,亨利、安內卡、希勒、歐文等名將均受惠,進球數得以開張。 犯規次數驚人,從紅、黃牌也可略見端倪。在10場比賽中,裁判一共出示了41張黃牌、 3張紅牌;其中伯明罕1:0險勝托登納熱刺最誇張,雙方共收了8張黃牌,成了本輪火藥味 最濃的一戰。 ****************************************************************************** 各位會生氣並非毫無理由 但好歹槍手 藍軍與喜鵲也是在下最喜歡的三隊 Alan也是在下最喜愛的球員之一 也曾在歐冠賽後想睡得要死但是為了Sky TV賽後報導有他繼續撐著看 (結果昏到只看到四五人嘴巴一開一闔沒聽懂他們講什麼 ^^:) 比起報導被指責 被誤認為不喜歡Alan讓在下更難過 此外 在下會盡力當個負責任的記者 不過另有一句要說的是 每天要在2小時內生完約3千字報導 大家要挑錯是很容易 但人有失足馬有失蹄 尚祈見諒 也希望大家以後有什麼意見在批評之餘能略為體諒 同時不吝指正 (可發表在麗台網站或寄至在下此處信箱或takeda.kenji@msa.hinet.net) 再說聲對不起 謝謝大家 -- 仰視著秋天的雲像春天的樹一樣向著高空生長著。 朋友們都健康,只是我想流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2.135.74

推 218.172.130.6 12/29, , 1F
@@
推 218.172.130.6 12/29, 1F

推 140.117.186.17 12/29, , 2F
(大汗..)
推 140.117.186.17 12/29, 2F

推 218.167.36.166 12/29, , 3F
不解何意,尚請明示
推 218.167.36.166 12/29, 3F

推 218.167.36.166 12/29, , 4F
對了要說明一下,最喜愛的三隊是說在英超
推 218.167.36.166 12/29, 4F
文章代碼(AID): #_xk4MEq (Newcastle)
文章代碼(AID): #_xk4MEq (Newcas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