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美職選秀的兩難?

看板Prospect作者 (開始盡量抹掉重寫)時間20年前 (2004/07/31 22:28), 編輯推噓8(806)
留言14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Draft Dilemma: High School vs. College By Jim CallisMay 8, 2003 美國職棒的球探們幾乎都像Joan Rivers(譯注:1933年6月8日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區 的俄國移民之後,1960年代起即活躍於美國的各電視脫口秀之中,2003年她是 “E! Entertainment Television ”有線頻道的主持人。請見http://www.joanrivers. com/default.asp)那樣八卦。而八卦在這一行中,與碼表以及測速槍座擁相當的地位。 例如:「有個來自美國羅德島(Rhode Island)叫做Rocco Baldelli(http://www.s ports-wired.com/players/profile.asp?ID=4467)的,他超強。」「我看過一個叫 Colt Griffin(http://www.sports-wired.com/players/profile.asp?ID=5514)的高中 生投到100mph。」「Bobby Brownlie(http://www.sports-wired.com/players/profile .asp?ID=26333)恐怕要開始走下坡了。」 而今年(2003年初)的話題,圍繞在愈來愈多球隊的選秀以大專生為優先考量。而這種 考量的強弱與否取決於我們提到的是哪支球隊而定。像是這些消息: 「Athletics、Blue Jays 與Red Sox甚至已經不願去觀察高中球員了。」 「Blue Jays的球探們如果出差是去看高中生的話,那麼就沒有差旅費了。」 「Athletics的選秀完全取決於大學球員表現出來的比賽數據,尤其是選手的『三振— 保送比例』,選手們的其他個人條件則不在考慮之列。」 「當Athletics在2001年選秀第一輪,讓Jeremy Bonderman(http://www.sports-wire d.com/players/profile.asp?ID=4613)成為其近五年來唯一一位在選秀會前五輪中所選 進的高中畢業生時,球團總經理Billy Beane氣到把一張椅子砸到牆上去。(譯注:請見 Moneyball)」 以上這些消息是有真有假,而認真的球探馬上就可以把它們區別出來。這些故事讓大家 都覺得很有興趣,但這些球團都否認其真實性---除了Billy Beane的那一段。 Athletics、Blue Jays 與Red Sox在2003年美國職棒選秀會上將會相當著重在大專選手 身上,而 Padres與Rangers也會如此。有可能跟進的球隊包括了 Astros、Cubs、Diamond backs、Giants、 Rockies與Yankees。這些球隊近年來都在大專選手方面下了一番功夫。 這波向高中選手說不的趨勢之所以盛行,是在於高中生的未來需要更長期的預測與想像 ,投資在大專生身上的回收會較為迅速。 這真是天大的謊言。 “ Baseball America”公司曾經就1990~1997年美國職棒選秀會的前十輪共2,115位選手 做過分析(沒有分析最近的幾次選秀是因為這短短的時間還不足以為選手的表現下定論。 )。他們包括了1,024位大專選手與920位高中選手。其中398位大專選手(佔其比例為 38.9%)以及259位高中選手(佔其比例為28.2%)曾登上過大聯盟。 這些數字差異主要是來自於那些在大聯盟載浮載沉的選手,如果我們把全然量化改為較 帶質化色彩的分析,那麼大概有90位大專選手(佔其全體8.8%)與77位高中選手(佔其全 體8.4%)能夠至少在大聯盟擔任一段時間的固定先發選手。 這差距是不是一點都不重要呢?如果一支球隊選了250位大專生,那麼正常的情形下會 培養出22位大聯盟的先發球員;如果是250位高中生的話,那麼會是21位。而這「一位」 球員的差距,將會耗費一支球隊25年的前十輪選秀權(自由球員補償選秀不考慮)。 雖然大專球員在可能成為大聯盟先發球員的這個項目領先,高中生卻更有潛力成為略勝 一籌的選手。高中選手在成為優秀的先發選手(3.2%比1.1%)以及明星球員(1.1%比0.9% )的項目上獲勝。 這代表了250位被選入的大專選手中,會出現4位大聯盟的好手與2位明星;高中生則是8 位好手與3位明星選手。這些結果與哪一輪選進的選手或是哪個位置的都沒什麼統計上的 相關。 這結果對於那些愛選大學選手的球團而言一點都不意外。 Athletics 的球團助理總經 理Paul DePodesta(譯注:這些皆為2003年六月的狀況)近年來在選秀方面做了不少研究 ,他說:「我們很清楚那些令人注目的選手多半是高中畢業生。」 Rangers的球探與球員 培養部門的助理總經理 Grady Fuson 與 Padres的球探部門負責人Bill Gayton都表示了 相近的看法。 但相反地, Blue Jays總經理J.P. Ricciardi 說:「我們的資料遠比Baseball America 提供的要好。」 另一個因為不想亮出底牌所以不願具名的球團總經理表示,根據其自行的研究,如果把 資料範圍擴到更久以前的年代,還有更多選秀輪次的話,大專選手將擁有明顯的優勢。 不過,美國職棒選秀在1965~到1989年之間的面貌,是與今日所見截然不同的。當時每 年區分成元月與六月兩次的選秀,而且這兩次選秀都會被再分成兩個階段,這讓許多優秀 的大專生無法參加六月的選秀。而我們今日所見的選秀形式是從1987年才開始採行的(譯 注:美國職棒大聯盟當初因為競爭優秀新人加盟,導致簽約金水漲船高,所以作為資方的 球團決定採用聯合選秀的方式甄選新人,以降低成本。1965年是大聯盟史上第一次選秀會 ,第一輪第一順位被選上的是Kansas City Athletics 隊的Rick Monday(http://www.sports-wired.com/players/profile.asp?ID=15535)。至於所謂的 元月份選秀,是提供給那些在前一年六月被選上卻沒有簽約的球員參加的,所以會出現本 文前面這樣的說法。譯者對於相關的資料所知有限,期待讀者們的分享與指教。) 號稱是「現代棒球分析之父」,現為Red Sox資深顧問的Bill James,曾經對1965~1983 年美國大聯盟的前50輪選秀做過研究。他認為選擇大專生比起高中生擁有近兩倍的好處, 而且他們登上大聯盟,成為大聯盟先發球員、大聯盟好手甚至明星選手的機率都較高。 但直到1981年,在優先的輪次被選中的大專生才超過了高中生。這是因為1980年代被認 為是美國大專棒球的黃金年代;而且當時的球隊就算選中了一些優秀的高中選手,也會擺 出一副「價碼就是這樣,要不要隨便」的態度。所以像是Barry Bonds (曾因為6,000美 元的差距而拒絕與Giants簽約)、Will Clark、Randy Johnson 與Barry Larkin等人都選 擇先讀大學。 到了1980年代末期,球隊們終於明白這種做法浪費了多少網羅好手的機會,於是,球隊 們開始在高中球員身上加碼,讓簽約金開始飆升。而1990年代大專生好手的數量不能和前 十年相比,這讓本文最前面所提到的選秀統計呈現了與大專選手的表現較不相關的結果。 如果就近來美國職棒選秀第十輪以後來說,Baseball American公司並沒有做這方面的 研究,現在我們的確看到一些是球隊經過再三考量以後,才在較後順位選中的大專球員, 例如Eric Hinske 與 Brian Lawrence (皆為17輪)、David Eckstein (19輪) 、 Mike Lowell (20輪)、Rich Aurilia (24輪) 、 Corey Koskie (26輪)。 要記住的是:美國職棒選秀較後面的輪次被選中的幾乎都是大專生,因為球隊們很難讓 還有機會進入大學就讀的高中畢業生去屈就那寥寥無幾的簽約金。不過還是有一些從1990 年代較後面選秀順位崛起的高中畢業選手,這顯示了他們英雄不怕出身低的奮鬥精神 (an indication they very well may hold their own in the late rounds)。 僅僅在1990年 Yankees就用第22輪挑中了 Andy Pettitte,第24輪看上了 Jorge Posada ,這兩人都在次年(1991)經過球團持續觀察他們的表現後才簽約入隊(draft-and-foll ows)。此外,1990年的第28輪選上了Shane Spencer 。其他表現優異的後順位高中畢業 選手還有Kevin Millwood (第11輪)、Jake Peavy (第15輪)、 Mike Cameron (第18輪) 與 Richie Sexson (第24輪)等人。 美國職棒各隊幾乎都把選秀的預算投資在前十輪的選手身上。而且現在也沒有任何證據 可以顯示,在前十輪被選上的大專生表現得會比其他被選上的高中生好。但這並不代表那 種專挑大專生的選秀策略是錯誤的,至少在1990~1997年之中,大專生還是比高中生多了 10.7%的機會登上美國大聯盟。 而且這些大專生們年紀較長,未入隊前的球技也較成熟,所以培養他們所花費的時間也 較短,較可以快速地成為有交易價值的選手。 Athletics的助理總經理DePodesta認為他的球隊之所以會採用這樣的策略,有其慎重的 考量。Athletics從2000年開始每年都進入季後賽,2003也很有問鼎冠軍的可能。在球員 薪資只有大約是 Yankees的三分之一的財務劣勢下,Athletics只能藉著優異的球員交易 手腕來彌補這樣的差距,像是用Jon Adkins(http://www.sports-wired.com/players/ profile.asp?Name=EDFC)換來 Ray Durham,還有用Marshall McDougall(http://www. sports-wired.com/players/profile.asp?ID=6204)換來Ricardo Rincon,都是用大專選 手當作籌碼,才能完成這些交易。 DePodesta說:「大專選手不見得比較好,但是他們較有可能成為美國大聯盟選手。 Athletics需要利用大量的球員充作交易籌碼,所以我們挑選大專生,不僅僅是因為他們 登上大聯盟的機會較高,也因為他們較可能成為交易的籌碼。我們可沒有錢在自由球員身 上使力。 選擇大專選手的風險較低,這讓我們至少有個保障。這樣就可以擁有較多可以運用的 『資產』。」 而大專選手也比較便宜。2002年美國職棒選秀前十輪被選中的高中選手平均簽約金的總 合是570萬美元(the total of the average bonuses),而大專生是490萬美元。這80萬 美元的差距對於預算吃緊的球隊而言顯得十分重要。因為這已經比Athletics支付給John Halama或是Blue Jays 付給Chris Woodward的薪水還要多了。所以球隊可以靠著挑選那些 沒有什麼議價能力的大學高年級生來節省支出。而且比起在差不多順位被選上的高中生, 可以減少大約一半左右的簽約金支出(come at roughly half the cost of a high school player taken in a similar position)。 如果把範圍縮小一點來談,選大專生也有其它的好處。從1982年就開始當Athletics球 探,1995年當上了球探部門負責人的 Fuson就一直認為在前兩輪選擇高中投手的風險太高 。Athletics與Rangers的印證了他的想法。1990~1997年只有49.5%在前兩輪被選上的高中 投手上到大聯盟;而大專投手是66.2%。而且其中只有13.1%的高中選手常駐於大聯盟,僅 僅1.8%可以成為較優秀的選手;但大專選手的比例是20.1%,還有5.8%。 觀察業餘棒球選手是種相當依賴直覺的事,因為沒有什麼辦法可以知道,這位選手在木 棒世界待了五年後會變成什麼樣子。除了一些量化的資料(指上述的研究)以外,之所以 會有一些球隊特別偏好選擇大專生,是因為他們的表現有更多的紀錄可以做依據。至於高 中選手的話資料就沒有那麼充分,而且高中的比賽水準也較差。 Blue Jays球團總經理Ricciardi說:「我沒有那麼厲害到去判斷一個高中選手到底會不 會是個優秀的職棒選手;就像我沒辦法從一堆高中啦啦隊隊長中決定哪個是美國小姐 (Miss America),哪一個以後會是Katie Couric(譯註:1957年生,美國NBC” National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即「國家廣播公司」晨間節目的資深主持人。 ),哪一個會是個嚴肅的家庭主婦(heavy housewife);我沒辦法告訴別人說哪一個是 第一美女。我做錯了的判斷遠比我做對的還要多。」 他接著說:「這是『知』與『未知』之間的抉擇,『我確信這是對的』與『有可能我是 對的』之間的抉擇。這就像股票一樣,大專選手是個比較好的投資選擇。高中選手讓人有 所憧憬,讓人們聊到:『天阿,他以後一定會是誰誰誰.....』但我沒有把握一定會是如 此。大學選手卻不是這樣。」 Padres的球探部門負責人Bill Gayton表示:「我想我們球隊不會以挑選大專球員為主 ,但我想我們現在會選比以前多一點的大專選手。球員現在的表現其實與未來的差別不大 ,而我們會希望一些選手能夠有超乎預期的成就。如果說這就是我想要的,那我會認為這 就是把現在球員表現出來的條件更精緻一些而已。( I like to call it more advanced present tools.)這樣會是較妥當的選擇嗎?是的,我們的棒球隨時間累積了更多經驗 (We have more history.),我們有更多的醫療知識,更多的心理學知識,我們變得更 有辦法去培養成功的選手(we know more about their successes. ),這就是那謎題的 解答。」 美國職棒中,沒有球隊的選秀像Athletics那樣專一於大專選手。這樣的選秀策略從1980 年Charlie Finley (1918-1997,人壽保險商人。1960買下Kansas Athletics,1968將 之遷往 Oakland。)將之脫手後,就成為該隊顛仆不破的無上原則。在Charlie Finley 當老闆的期間,Athletics的選秀根本就不能看,好像小聯盟主管Walt Jocketty 手下根 本沒有任何球探一樣。整個1970年代,Athletics用第一輪選了很多高中生,而這些人有 很多根本簽不下來,或是沒辦法嶄露頭角。 Dick Wiencek在1980年12月就任Athletics的球探部門主管,1981年六月的選秀中, Athletics的前10輪選秀中選上的11名選手,沒有一名是高中生。這些球員之中有六人日 後上了大聯盟,包括了Mike Gallego(http://www.sports-wired.com/players/profile. asp?ID=11693)、Curt Young(http://www.sports-wired.com/players/profile.asp?I D=20015)與Mickey Tettleton(http://www.sports-wired.com/players/profile.asp?ID= 18799)。 Wiencek 在1982年請 Fuson擔任旗下的球探,Gayton與Ricciardi也在3年後投入 Athletics球探部的麾下。在其他球隊陸續向Athletics挖角管理人才後,這些人也在其新 東家裡面堅持與傳播這個選秀信念。2000年九月Gayton 當上了 Padres的球探部門主管, Theo Epstein 則是Padres的棒球業務主管(baseball operations),兩人的合作相當密 切。現在 Theo Epstein成為了 Red Sox的總經理,同時從2003年的選秀開始,這支球隊 也轉向了以大專生為主的選秀策略。 "Moneyball"的出版更加強化了Athletics是支酷愛大專選手的球隊的這個形象。著者 Michael Lewis把Athletics描述成一個用數據統計為準來行事,而且不顧一切地要用統計 來「科學地」評估選手的球隊。根據這本書鋪寫2002年美職選秀的情形,當前9順位中有8 人是高中生(譯註:都是其他球隊)時,Athletics球團認為這樣選根本就是瘋了。而 Athletics在前十輪總共16個選秀權都用來選大專生,尤其是爽快地用選秀會第35順位選 了來自美國Alabama的捕手Jeremy Brown(http://www.sports-wired.com/players/prof ile.asp?Name=CACID)。 Jeremy Brown的體格看起來實在不像一般印象中的職業選手(譯註:非常地胖而且遲緩 ,防守也不好),所以他原本被預估至少要在第五、六輪以後才有可能被選中,但 Athletics對他大學時代的高保送—三振比率與全壘打產量愛不釋手,深怕一有閃失他就 落到別人手中。(這裡沒有寫出的是:身為一個四年大學畢業生,他會願意屈就於350,000 美元的簽約金,這對於一支手中有七個第一輪選秀權但預算實在有限的球隊而言,不啻是 另一個選擇。) 在“Moneyball”中,Athletics表現出一副它相信自己造就了一場革命性選秀的樣子。 但DePodesta說:「這並不完全正確。我們不是把數據當作一切,而是我們可以親眼看到 這些選手在較高水準比賽中的表現。我們看過有些選手在Alaska州的Cape Cod League (http://www.capecodbaseball.org/)使用木棒比賽。真正重要的是選手的成熟度,對 於一個球員在21歲時比起他在高中畢業時,我們可以掌握到更多這方面的資訊。這並不代 表大學生的情緒較為成熟,而是意味著我們多了三年的時間去確定這件事。」 DePodesta與 Fuson都無法理解,為何大家會認為一支偏愛選擇大專生的球隊就一定會 對高中生避之唯恐不急。Eric Chavez就是Athletics在1996年第一輪選進的高中選手。 Eric Chavez與Ben Grieve(另一位高中選手)可說是Athletics在1985~1997年間第一輪 選秀的代表作。Bonderman(2001年Athletics第一指名的高中投手,現為Tigers)表現得 也不錯,Athletics用他交易來了Ted Lilly(2002年七月),然後再用這次交易中獲得的 其他選手(Jason Arnold)交易來了Athletics總經理 Beane垂涎已久的 Erubiel Durazo(2002年12月)。Bonderman在2003年春訓即用跳級的速度登上大聯盟。 (對於Bonderman能夠創下這項難得的紀錄。DePodesta 說 Beane在2001年選秀會當天生 氣到把椅子摔到牆上,是因為球團內部沒有做好選秀的規劃,而不是因為Bonderman是高 中生的緣故。) Beane本人在2002年美國職棒選秀會前,曾親自去視察六位有可能是Athletics當年度第 一順位人選的高中選手;Fuson也說 Expos 如果不是在2003年選秀的第五順位先挑走了來 自Texas的高中投手 Clint Everts (http://www.sports-wired.com/players/profile. asp?ID=1495),Rangers就會用第十順位選他。Gayton在2001年與2002年的兩次選秀中, 在前十輪所選入的三名高中選手:二壘手 Josh Barfield(http://www.sports-wired.co m/players/profile.asp?Name=EEHH)、右投David Pauley (http://www.sports-wired.com/players/profile.asp?ID=6542)與左投Sean Thompson (http://www.sports-wired.com/players/profile.asp?Name=CCEBB)都讓人印象深刻。 Ricciardi把Athletics的選秀手法帶到Blue Jays去。過去的Blue Jays在選秀上著重選 手的運動神經與未來性,Ricciardi(的改革)因此讓他受夠了外界的批評:很多人認為 Blue Jays的選秀太過自滿而方向錯誤,因為球團不願意在前面的選秀輪次去挑高中選手。 Ricciardi說:「我們都顯得太過於極端,好像一定要歸屬於某一個立場。而這只是我 們球隊選定的一個策略而已,它不見得比較好,但可以用較少的成本換取較佳的績效。因 為大專選手們可以較快登上大聯盟。但是外界對我們的策略有太多不實的流言,這實在是 令人相當不爽。當Mike Krzyzewski (譯註:1947年2月13日出生,從1980年起即擔任美 國Duck大學籃球隊的教練)希望招募選手入隊時,他不是在找那些可以在Princeton大學 打球的學生,而是去找可以在Duck大學打球的選手,這就跟我們所做的一樣,我們也是在 尋找適合在我們隊上打球的選手,去區分哪些人是我們那一型的選手、簽下我們那一型的 選手、培養我們想要的那一型的選手,這應該沒有錯吧!」 (這個概念)被人用懷疑的眼光看待,總比大家互相競爭來得好。Gayton說總有些球隊 希望在高中球員還沒有進大學前就把他們吸收入隊,如果有更多的球隊決定把選秀重點放 在大專選手身上的話,那麼選中優秀選手的機會也將降低。而球探們可以互相聊來聊去的 八卦也會越來越少。 (本翻譯無校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64.46.214

202.159.176.183 07/31, , 1F
據說Jays去年只簽了兩個高中生
202.159.176.183 07/31, 1F

202.159.176.183 07/31, , 2F
小鄭是其中之一
202.159.176.183 07/31, 2F

203.203.175.199 07/31, , 3F
Duck是指杜克嗎?
203.203.175.199 07/31, 3F

218.167.156.94 07/31, , 4F
簽約金那段 是不是都多一位數??
218.167.156.94 07/31, 4F

218.167.156.94 07/31, , 5F
平均五百萬??
218.167.156.94 07/31, 5F

220.141.125.211 07/31, , 6F
每一隊前10輪總簽約金平均 @@"
220.141.125.211 07/31, 6F

140.109.139.158 08/02, , 7F
杜克大學應該是Duke
140.109.139.158 08/02, 7F

140.119.183.42 08/02, , 8F
辛苦了:)
140.119.183.42 08/02, 8F

203.73.236.62 08/03, , 9F
Jays是第一支在多明尼加設棒球學校的球隊
203.73.236.62 08/03, 9F

203.73.236.62 08/03, , 10F
所以不可能指簽兩個高中畢業生
203.73.236.62 08/03, 10F

203.73.236.62 08/03, , 11F
除非那些球員都沒讀過高中(很有可能)
203.73.236.62 08/03, 11F

210.85.74.96 08/10, , 12F
為什麼比較有交易價值的選手簽約金反而低?
210.85.74.96 08/10, 12F

210.85.74.96 08/10, , 13F
到底是買方市場還是賣方市場??@__@不太懂
210.85.74.96 08/10, 13F

210.64.46.86 08/10, , 14F
可能沒辦法再多等一年
210.64.46.86 08/10, 14F
文章代碼(AID): #112woDsC (Prospec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12woDsC (Prosp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