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備Win Shares之個人Claim Points

看板Sabermetrics作者 (Win Shares 痴漢)時間19年前 (2006/07/03 09:5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各位置的 Claim Percentage 完成了 所以各隊各位置的守備WS總和也可以算出來了 只剩下把一個位置的總WS分給所有守過這個位置的人 這邊比較簡單 所以所有位置寫在一篇裡面 捕手: 我採用的公式不屬於James的任何一個版本 最接近1987~Now的 所不同的是 那條公式中用到的捕手ERA被我忽略 PO+2*(非阻殺的A)-8E+6DP-4PB-2SB+4CS =PO+2A-8E+6DP-4PB-2SB+2CS 一壘: PO+2A-5E 三壘: PO+2A-5E+2RBP (後面解釋) 二游公式一樣: PO+2A-5E+2RBP+DP 外野三個位置一樣: PO+4A-5E+2RBP RBP = Range Bonus Play 用來反應同樣守備位置的球員中 能比別人在同樣場數或局數中處理到更多球的人 用去年興農的三壘手來舉例說明 3B G PO A E DP RBP Claim 張泰山 77 58 190 16 19 0 358 陳宗甫 17 13 42 4 2 0 77 鄭兆行 10 7 28 1 1 1.53 61.07 Total 78 260 21 22 團隊出賽101場, 但是三壘手的場數總和是104, 所以有幾場是多人分攤的 先假設我們沒有守備局數資料, 所以只知道每個人頂多只能守滿場數那麼多 (當然板凳通常局數很少 這樣假設只是使得這些人的RBP=0 所以意義不是說這些人真的當成局數有場數顯示的那麼多 只是說由場數資料"不足以"顯示這些人有超過平均守備範圍的數據 只有當RBP>0 數據顯示範圍大的時候才用, 如果RBP<0 就忽略) 鄭兆行守了10場, 即使他每一場都是守滿整場 平均也頂多應該殺掉 (78+260)*10/101 = 33.47 個人 可是他實際上殺掉了 35 個人 所以數據顯示他比平均"至少"多殺掉了 RBP=35-33.47=1.53 個人 如果有局數資料 就用局數來算RBP 我之前是用場數算的 之後算了估計守備局數還沒有修改 剛剛試改了元年 發現幾乎沒影響 在計算過程中幾乎WS影響都不到0.1 最後結果也只有兩個人加了跟少了一分 RBP在考慮外野的時候通常可以分辨出來誰是中外野手 RBP>0的那個人很可能是 不過中職的推推樂使得右外野也偶有 RBP>0, 而左外野的守備機會就少了 所以常守左外野的李居明黃煚隆等人算出來會比一般印象等第差 最後 當WS全部算完後要取整數時 不是四捨五入 只是接近四捨五入 如果四捨五入後的結果總和會使得團隊WS不等於勝場數*3 則適當調整原來小數部份最接近 0.5 的人(可能數名) 比方說 如果團隊WS=3, 要分給五個人 這五個人算出來是 0.8, 0.75, 0.7, 0.65, 0.1 最後結果不是 1, 1, 1, 1, 0, 而是 1, 1, 1, 0, 0 中職因為有和局 所以勝*3可能有小數 如果發生這種情形 就先看總和有沒有等於 勝*3+0.5 或 勝*3-0.5 如果其中之一ok了 就搞定 要不然要調整小數在 0.5 附近的人 調整的人數愈少愈好 使得上面的要求成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Debugger 來自: 68.233.2.21 (07/03 10:12)
文章代碼(AID): #14g7cEB0 (Sabermetrics)
文章代碼(AID): #14g7cEB0 (Saber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