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關於Champions Race的改良芻議

看板Tennis (網球)作者 (Est)時間22年前 (2003/05/20 17:1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krajicek (想當CoCo的寵物男孩)》之銘言: : 有鑑於前陣子大家的討論熱烈,趁現在有空,小弟把一些可以改良的 : 部分做一些建議心得,供大家參考看看。 : 以下是建立在繼續保存Champions Race(以下簡稱CR)制度下的改革 : 。世界球王仍然只會有年終球王,以CR的分數為準,且大賽強制計分都繼 : 續存在。而改革的重點集中在所謂的Entry Ranking(以下簡稱ER)上面。 : 但是我建議將他改為「分場地計分」制度。ER的用意是用來決定種子排名 : 的,但是卻也有像溫布頓這樣的比賽是不用他來排種子的,所以那就乾脆 : 所有的比賽依據他的場地特性而去發展自己的ER系統,來決定賽事的種子 : 。室外硬地一套系統,室內也是,而紅土、草地亦然。就以紅土賽季來說 : ,今年第一個紅土賽事就以去年的紅土成績來排種子,而打完一項比賽就 : 按照ER模式去更新(另外,CR跟分區ER的給分是一樣的)。而法國公開賽 : 就以去年的法網得分再加上今年球員的紅土熱身賽得分去決定種子,這就 : 是所謂的「紅土排名」。同樣的有草地排名、硬地排名、室內賽排名等。 : 而這個方法的基本構想是以每個大滿貫為核心去設計,所以會牽涉到 : 場地集中性的問題,就像之前討論的澳網改期也是我考量的一環,將澳網 : 移到三月進行,而1~3月的賽事就以硬地球場為主(室內外均可,基本上 : 這兩種硬地差異性並不會太大,所以可以合併算);4、5月是紅土;六月 : 是草地;7~9是硬地;而10、11是室內場地(配合年終賽)。 : 或許有人會覺得ER已經很複雜了,那這樣子會不會更加複雜?其實可 : 以反過來說,我提的這個方法反而更加提高了大滿貫的重要性。原先CR的 : 用意就是要彰顯大賽地位,所以想用F1的每站竿位、積分原理去運作CR, : 但是卻忽略了實際操作的困難以及種子排名的問題,導致於現在ATP自己都 : 舉棋不定。而小弟所提出的方法正好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一來大賽強制計 : 分還在,且再加上種子排名的誘因,更能夠促使選手去儘量爭取好成績, : 以求得在TMS或是大滿貫排到種子。那些想要技術性放棄某些場地的選手, : 就必須付出可能排不到種子的代價,就連球王都可能排不到種子。(如果 : Hewitt照今年的紅土行程,保證他拿不到什麼好位置) : 二來,因為有不同的ER系統,那麼CR的重要性跟安定性就不會被質疑 : ,因為他的積分還是一站站給的,只要大賽個個場地分配合理,那麼就不 : 可能只靠單一場地去拿很多分;同理,ER分場地後,也不會產生以前舊制 : 那樣子靠單一場地排高位的情形,因為你的高位可能只限於那個時段。一 : 旦過了,你沒有其他場地吃飯的本領的話,你的CR分數一樣不會高的。那 : 麼CR原先設計的要防止只靠某一場地就可當球王的情形就一定可以被避免 : ,且更重要的,ER就真的只成為各場地排種子的參考,而不會去搶走CR的 : 風采跟受質疑他的重要性,可以導正視聽,回歸只重視CR一項的原則。本 : 來決定世界冠軍的制度就應該是最受重視的,但因為網球的特殊性,反而 : 變成最不受重視的制度,這樣子實在很怪,那麼要是採用拙見的話,這個 : 問題就應該不會發生。 : 第三,採用分場地論種子排名,溫布頓老早就在做了,雖說因為草地 : 比賽少,但是場地差異性的問題老早就存在於網球場上,紅土球場也有這 : 種問題,名時不相符的情況比比皆是,紅土場次也不少啊!那草地這麼做 : 而紅土不行就說不過去了。如果讓個個不同場地都享有自己的排名系統, : 那麼種子制度就比較名實相符,真正在該場地有實力的人才能享有權利, : 也不較不會發生前幾輪種子落馬的慘劇。且也間接達到不讓好手因籤運不 : 佳而提前落馬,造成比賽精彩度下降的情況。另一方面,現在紅土和硬地 : 、草地的差異性還是那麼大,而改採這種方式更能讓球員去打各種場地的 : 比賽,比現行CR只是強制計分還有效,因為此處還加上種子的獎懲,可以 : 在某種程度上更能逼你去打大比賽,且更要加緊適應各種場地的應付之道 : ,久而久之,對於縮減各場地的球員實力差距是有程度上幫助的。 : 總結:有關CR和ER的爭議,我想不用再重複了,這篇文章是試圖在CR制度 : 不變之下而去建構的東西,因為時間過於倉促,或許有小弟沒能點 : 到或看到的問題,歡迎各界賜教。 我覺得有一個盲點始終存在:為何網球的積分制度,不按照自己的特性去設計 卻在一開始就設定一個大前提:"模仿"其他運動的積分制去設計"網球"積分制 ?先前也有人說過:桌求、排球都是只採用類似ER的制度,也沒有什麼不便。 我個人提出網球比之其他運動的不同獨特性: 1.強調連續性 2.個人競技~且是兩人相對競爭的比賽,重視心理素質 3.種子與排名分開之不可行~種子絕不可能只是比賽排序而巳。會導致年中沒有具有 公信力的排名,造成雙重制度,進而造成各方面認知上的混亂。 第一,CR完全沒有連續性可言,僅強調年終 第二,CR完全沒有針對心理素質的培養與重視來規畫制度 第三,CR制度無法當作種子序,雙重制度混亂視聽的情況還是存在。 其次,我認為CR表面上是在彰顯大賽重要性,但骨子裡根本不是(表面用意跟實質效果很不 相同。)所謂大賽,一定是四大賽為最具代表性,而不是TMS,但以CR這種設計,真正的意 涵與效果:還是在於鼓勵新秀,排名能早早提升,但不一定(甚至往往不能)代表四大賽成 績。原因還是回到最根本的原因:無視網球運動本身的獨特性去設計,所造成的情形。 CR是個非常商業化的制度,ATP適圖將網球塑造成一個極具商業性、話題性、適者生存 (年輕有體能的選手似乎占上風)、新世代的運動,但卻被非商業、技巧性、深厚的基礎 (中、老生代)的反撲打了一大巴掌~在四大賽。實際上,我個人認為ATP是在揠苗助長… 原本世代交替就是個很自然的現象,時候到了他自然就會愈來愈明顯,任誰都無法阻擋 。但操之過急的結果,就是突顯出新世代的難撐大場面、心理素質的脆弱、球技的不穩 定…結果網壇就變成戰國中的戰國…缺乏特定的焦點~除了少數中的少數幾人。 ---------------------------------------------------------------------------- 另外,針對場地的特性來安排,的確是個很有趣的提案。不過我認為可能沒有必要在每 一個場地都如此安排…主要還是草地最明顯,紅土次之,而室內、硬地則可不必。今年 的法網種子序巳經出來了,除了Hewitt、Srichaphan之外,前16種子的紅土實力都是相 當不錯的(Agassi好歹也拿了一紅土冠軍,且他到底是前法網冠軍),大根是現今的年輕 紅土好手者眾多的原因。 而且種子變換來變換去的結果,是更不利宣傳的…代表排名根本沒有公信力可言→沒有 公認訴諸大眾的排名制度。這就是網球的特性,不能用其他運動的思維硬是取代的。 這樣作確實是有朝符合各種場地的特性來安排,但顧慮的還是"年中的排名"還是消失了… 還有比賽的精采性,"種子提前落馬"主因不是只出在"場地性適應不良,實際上過去只有 ER的情形下,還不是一樣?比賽精采性不足,問題還是出在現在的很多高位種子選手穩定 性不足~心理素質不佳、球技不夠穩定、(技巧)甚至還很稚嫩不成熟、光靠力量等等問題。 還有CR的避免單一場地成績來主導排名,其實ER也早就將四大賽、TMS強制計分了。 這一點CR並沒有跟現在的ER有所區別。 沒有制度會是完美的,只能盡量作到最好。但一個違反"本性"的制度,才會出現"太多" 矛盾,太過目的導向,卻忽略的過程的養成來加以設計,當然效果不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64.102.194 ※ 編輯: establish 來自: 61.64.102.194 (05/20 18:10) ※ 編輯: establish 來自: 61.64.102.194 (05/20 18:10)
文章代碼(AID): #-oV5svI (Tennis)
文章代碼(AID): #-oV5svI (Tenn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