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的不同

看板Whales作者 (下學期排課要集中在週四)時間22年前 (2003/07/12 01:12), 編輯推噓8(800)
留言8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因為很長一段時間沒比賽可以看 所以來談點不同的問題 我沒有受完整的棒球訓練 這點與大家是一樣的 所以視角會和一般科班出身的人有所不同 最近回老家一趟 和我爸(當了20年教練)一起看日職的轉播 剛好看到亞力士的打席 我想包括我在內的許多朋友 第一次看到亞力士的打擊姿勢時 大概會有以下的幾種看法: 1.身材夠壯 拿球棒沒有負擔(像拿牙籤) 2.彈性 柔軟度 和爆發力都夠好 3.對投手的掌握度很高 不過我爸冷冷的看了一分鐘 只說了句:"被他甩到還得了" 他看的是握棒長度 以同樣觀點來看的 還有much台的一位講評 忘記是不是吳復連 因為我先聽過much台所說的 再聽到我爸講的 讓我頗好奇這些專業人士看球的出發點 爆發力 身材等等都不成為考量的重點 重點集中在手和棒子的互動關係上 同樣的觀點也出現在看彭政閔 只看到他的揮棒速度 彭的揮棒速度整體而言 也許沒有陳致遠張泰山這麼快 但他的絕技是頓一拍去打內角變化球 這需要在短時間內改變動能的爆發 這是另一種形式的快 再回到"被他甩到還得了"這句話 像我們這種球技不精的人 講求的是揮棒動作的完整流暢性 只有運用標準的打擊姿勢 由腳尖到棒頭 一路完美的增加球棒的動能 才能發揮最大的打擊力量 而在這些專業人士的眼中 似乎只需要利用球棒自身的動能 就能發揮一定的打擊力量 由這邊就可以回到鯨隊 也就是楊8的打擊 他擊中球時多半只有單手握棒 照"一般人棒球觀念"來講 這是不會有什麼打擊威力的 可是他擦到皮都可以直奔全壘打牆 大家可以看他4/13打橫田的那個檔 當他的動作運作到我們"正常打姿"的擊球點時 球至少還在棒子前兩尺左右的距離 擊中球時 後腳只剩腳尖輕點地面 整個姿勢已經散掉 不會有太多身體力量在中球的一刻灌到球上 簡單來說 他不是在進行一個靠全身力量增加打擊力道的過程 而是在進行一個"把由背後拉過來的球棒準確甩到球上的過程" 大家也許會認為楊的舉棒高 動能是從那邊的位能來的 其實那個舉棒高沒有多大意義 他在決定揮擊的瞬間 會把棒頭向後 降到頭的高度 一路平甩過來 當然 他是一個很奇巧的打者 他的成功 不見得代表這種不重力道的姿勢就一定是正確觀念 但至少可以提醒大家 我們所以為的"蠻力棒球" 其實距離正確的觀念還有一段距離 只有技安會打全壘打的觀念該改改了 -- 哇嘎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8.184.93.252 ※ 編輯: lidance 來自: 218.184.93.252 (07/12 01:54)

推 61.229.2.51 07/12, , 1F
可以借轉不良牛小明版嗎
推 61.229.2.51 07/12, 1F

推 218.184.93.252 07/12, , 2F
可以 不過小明好像是硬砍 不是用甩的 XD
推 218.184.93.252 07/12, 2F

推 61.216.77.129 07/12, , 3F
請問..感覺Ichiro好像也是用甩的..對嗎?
推 61.216.77.129 07/12, 3F

推140.119.199.244 07/12, , 4F
推 技安打全壘打
推140.119.199.244 07/12, 4F

推 218.168.216.18 07/12, , 5F
也借我轉寶哥版~~~:)
推 218.168.216.18 07/12, 5F

推 210.68.75.90 07/12, , 6F
我曾經想學偉哥打擊 最後卻連球皮都擦不到
推 210.68.75.90 07/12, 6F

推 61.226.159.54 07/12, , 7F
l大大可不可以來篇小明的分析(why打不好)
推 61.226.159.54 07/12, 7F

推 218.184.93.252 07/12, , 8F
要有小明完成一個標準揮擊的檔案才行
推 218.184.93.252 07/12, 8F
文章代碼(AID): #_3l07ry (Whale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1
1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 之 2 篇):
1
1
8
8
22年前, 07/12
文章代碼(AID): #_3l07ry (Wha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