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鐵人三項
※ 引述《Jacques (平靜)》之銘言:
: 你的論點我有點不完全認同
: 不過結論是差不多啦
: 像我的計時車就跟公路車差別很大
: 整體的幾何、輪組跟公路車都不同
正統三鐵車因為騎乘者多會往前趴降風阻以及會往座墊前端坐來增加迴轉速
還有考慮到接下來有路跑要保留大腿部分肌肉的耐力等因素
所以正統三鐵車座管的角度多設定為81度左右
可是計時車因為UCI的規定座管的角度設定不得超過75度
所以環法的TT BIKE就沒有那麼直的座管角度(一般公路車多在72、73度)
車架與輪組還特注重降低空氣阻力(因為要快且不能跟車)
所以車架管子形狀多為淚滴型,而大板輪的V字框在加上輪胎後就是個淚滴狀
越深的V字框破風能力越強、後方形成的亂流越平順,但受到側風時的對操控的影響越大
另外深的V字框因體積較大故重量會比同樣材料的ㄇ字框重
: 三鐵車好不好是一個因素,但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 像我跟我朋友游泳一起起來
: 我用三鐵車八過他十分鐘
: 但是最後跑步還是輸光光
: 至於休息把還是飛機把,我是用飛機把
: 我不喜歡叫他休息把
: 要不然英文就不會叫aerobar了乾脆改叫restbar
: 其實最大的優勢是身體姿勢趴低可以騎比較快
: 但是累的地方不一樣
: 說真的手一點也沒休息到,很酸
: 而且我覺得比騎公路車還酸
: 加上操控也不是那麼靈活
: 有時候還得為了操控而放慢速度,可能是我沒膽摔車吧
用aerobar因為體姿勢趴低,為了要看清路況脖子要向上抬
比一般公路車也就多使用(練到?)了脖子的肌肉
aerobar相比彎把~雙手可以變換放置的位子來的少
還有因為姿勢趴低,屁屁與座墊接觸點與承受的壓力位置就與一般公路車不太相同
: 三鐵原則上是不能跟車啦
: 但是我還是被跟
: 後來我發現,沒裁判的時候就跟車吧
: 可惜我被出賣了...我後面常常被跟車
: 加上三鐵自行車不能補給,沒有後備車
: 狀況要自行排除
: 像我還是用管胎,爆胎就只好無語問蒼天...
管胎可以打高胎壓來減低與地面的磨差阻力,所以較易達到高速
又不像OPEN胎有內胎造成的動力損耗,所以加速較快
計時賽講求高速、加速快,管胎是最合適的!
只可惜爆胎換胎很麻煩~
(我沒用管胎喔~所以還不能體會多麻煩...只會羨慕用管胎在性能上的提升)
補充一下個別加上不同零件對時間的影響:
TT 車把, 100KM省3.5分鐘,
TT 頭盔, 100KM省1分鐘,
18mm 管胎 氣壓150Psi , 100KM省5分鐘,
封閉后輪, 100KM省1.5分鐘,
大刀前輪, 100KM省 1 分鐘,
TT車架, 100KM 省0.5分鐘,
(這是國外有人做過測試的...每組比較的對象都是一輪32根鋼絲的彎把公路車~)
: 我覺得三鐵車就算再好,也不要太期待在自行車項目去領先人家
: 不輸太多就好了
: 別忘了還有跑步哩
: 三鐵比賽就算成績不理想,完賽也蠻有成就感
: 單純自行車比賽一落後的感覺就很難過...
三鐵比賽就是對自我的挑戰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4.47.157
bicycle 近期熱門文章
30
71
16
37
PTT體育區 即時熱門文章
31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