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串《正解「格物致知」:儒、道、佛的뜠…
共 3 篇文章
首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尾頁

推噓7(7推 0噓 14→)留言21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yule1224時間14年前 (2010/05/30 00:16), 編輯資訊
0
0
4
內容預覽:
之前對於陽明先生格竹的"格",在格什麼不甚了解. 我會想探討這些東西,是因為我對修行的最根本的追求仍覺得疑惑. 儒家板的這篇回文解了我一些疑惑,很謝謝作者讓我轉來跟大家分享. 現在雖有些了解,但還未覺得透徹,還未深入到我的骨子裡去. 我想我應該還是會追求到我徹底了解為止吧. [本文轉錄自 Con
(還有1688個字)

推噓4(4推 0噓 20→)留言24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mailchinger (都在因果的流動中)時間14年前 (2010/05/31 16:14), 編輯資訊
0
0
0
內容預覽:
<原文恕刪>. 一般人對[道]常有的誤解是. [道]是不能片刻離開的. 並不只存在於所謂的知覺虛空. 來看看[道經]上面怎麼講.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當你能達到一念不生的地步(無欲). 就能觀察[道]的奧妙之處(道體) 到這裡是一般人的認知. 但是即使有欲(意
(還有38個字)

推噓0(0推 0噓 0→)留言0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nknuukyo (如水生波如火作燄)時間14年前 (2010/06/08 00:40), 編輯資訊
0
0
0
內容預覽:
基本上 我比較不喜歡聽 理儒講道. 原因在於 他們本身對 道 沒什麼由衷的尊重. 自然也很難了解經典內部 各字各句的安排 及其不簡單之處. ___.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 名:「可名也,非恆名也。」. 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 故,恆無欲也,以觀其眇;. 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噭。
(還有1408個字)
首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