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價不凡的職業運動(卓越雜誌 2003.11)
身價不凡的職業運動
文/賴慧蓉
台灣的職業運動發展至今已十餘年,雖然不如成功打造運動王國的美國那般
成功,但近年來的成長已漸漸開始有初步的雛形;如何鞏固原有的市場實力
,開拓運動行銷的市場版圖,是國內運動產業需要積極佈局的。
兩聯盟讓台灣棒壇變色
中華職棒元年在1990年 3月開打,揭開中華民國的棒球新紀元。職棒發展初
期,吸納許多愛好棒球運動的人口,並在國內迅速掀起一股職棒熱潮。但在
1996年,另一批愛好棒球的企業家發起成立台灣職棒大聯盟。1997年 2月,
台灣大聯盟開打,宣告國內職棒正式分家,進入戰國時代。此變局沒有促使
職棒發展,卻加速了明星球員解組和球迷退潮。同時受到職棒簽賭案、黑道
介入、球員跳槽以及球團惡意挖角等等事件的影響,讓國內的職棒運動從高
峰跌入谷底,4支創始球隊,也只留存兄弟象和統一獅。
世界盃找回失落的球迷
風波不斷的中華職棒,終於在 2年前出現回春的契機。2001年的世界盃棒球
賽,中華隊拿下亞洲第一及世界第三的佳績,重新燃起球迷心底對棒球的熱
情,帶動了隔年的職棒13年票房,成長幅度高達 186%。兩聯盟也在有心人
士的促成之下完成合併,共同為台灣職棒發展努力。職棒14年的票房更是大
幅成長,職棒希望重新點燃。
過去中華職棒最顛峰的時期,每場球賽的進場觀眾人數平均高達 7,000人,
主要關鍵就在於行銷策略的奏效。球賽之所以好看,因為有媒體炒作「戲碼
」的加分效果,「獅象大戰」、「金臂人對上飛刀手」、「林易增挑戰年度
盜壘王」等等,都是吸引球迷進場的絕大賣點。賣點是票房的保證,票房當
然就是商機的保證。現在的職棒捲土重來,「牛象大戰」、「黃甘霖今晚會
不會盜壘?」、「張泰山挑戰全壘打王紀錄會不會成功?」等等精采戲碼,
雖然場上換人擔綱演出,但依然是亮眼票房的最佳保證,球賽若是缺乏娛樂
因子,球迷就失去看球的樂趣。
球場牆邊掛的海報標語,也可以窺見包裝行銷的效應;精采的戲碼讓球迷有
所期待,各種創意十足的加油標語也在觀眾席上不斷出現。球迷的動作,反
映了運動串聯行銷的效果,要抓住市場,得先掌握行銷重點,才能抓得住球
迷的心。
安麗盃燒起撞球熱
國內撞球運動的發展,經過一段相當艱苦的時期,可說是從泥沼中爬起來的
。1980年,在涂永輝等愛好撞球人士的催生下,成立了中華民國撞球運動協
會,但是早期的撞球場,被列管並且歸屬J7類「特種行業」,因此在大眾心
中的形象相當負面。經過多年的爭取,1997年政策修定後,撞球場才被列為
J8類的「競技及休閒體育場館業」。同時,撞球運動也正式職業化。
由於長期背負著不良的包袱,國內撞球在推廣上難度極高,撞球協會希望能
夠藉由民間團體的力量,導正國人對於撞球的負面刻板印象,將撞球引導至
健康的一面。除了推動各項制度的建立,更舉辦國內以及國際撞球比賽,提
供撞球界學習交流的機會,不僅提昇了國內的撞球水準,在國際賽事屢獲佳
績的表現,更奠定了台灣在國際間的撞球地位。
1998年,我國參加第13屆曼谷亞運會,獲得 3金2銀1銅的漂亮成績,開啟了
國內的撞球風氣;同時,第一屆安麗盃女子撞球大賽在台灣開打,各國女子
撞球好手的亮麗表現,吸引許多人對撞球產生興趣,不僅轉播收視率逐年狂
飆,更掀起了國內撞球風氣的高潮。
中華職籃壯志未酬
籃球是國內參與人口最多的運動,職業籃球也曾經在台灣出現過。1993年,
中華職業籃球公司成立,旋即在隔年(1994年)匆匆成立中華職業籃球聯盟
(CBA),職籃元年也緊接著在這樣的情況下匆匆開打。
職籃的出現來得突然,雖然在制度不全以及未成熟的環境下成長,靠著 4個
球團的撐持,依舊存活了下來。遺憾的是,由於專業不足以及制度遲遲未能
有效建立,中華職籃在第 5年的球季結束後,封館至今無疾而終,僅有短短
幾年的生命即告夭折,留給籃球迷無限的遺憾和唏噓。將最多人從事的運動
職業化,卻在璀璨時刻黯然退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2.156.11.185
→
61.231.24.203 07/24, , 1F
61.231.24.203 07/24, 1F
BaseballSYS 近期熱門文章
PTT體育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