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轉貼] 情緒與五臟六腑

看板Chi-Gong (氣功)作者 (無所謂 消逝的歲月)時間17年前 (2008/07/27 19:55), 編輯推噓8(8016)
留言24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kevin 中華心靈原力氣功研究發展協會 首頁 -> 氣功版 http://patton.mysw.co.uk/phpbb2/viewtopic.php?t=1201 情緒與五臟六腑 中醫習慣上將情緒分為七種,怒、喜、憂、思、悲、恐、驚,一般稱為七情,七情的產生 主要源自於肝、心、脾、肺、腎五臟,其中,怒發於肝,喜發於心,思則發於脾,憂悲發 於肺,恐驚則發於腎,而心臟又為五臟情志反應的主導,所以「靈樞,邪客」:「心者, 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靈樞,本神」:「肝藏血,血捨魂,肝氣虛則恐 ,實則怒,脾藏營,脾氣虛則四肢不用五臟不安 實則腹脹經溲不利 心藏脈 脈捨神…… …. 。」 中醫有提到臟躁這名詞,「金櫃要略」說:「婦人臟躁,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 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其嚴重病患總有全身說不出的難受和不適感,有的訴說自己有 心臟病,有的說自己有胃病,其致病因素和臨床表現來看,神經官能症與中醫(臟躁)病卻 有雷同之處,「黃帝內經素間,疏五過論」:「離絕莞結,憂恐怒喜,五臟空虛,氣血離 守。」 所以五臟失於濡養,五志之火內動,上擾心神,熱腦心神亦發為本病,所以本病 病位主要在心脾腎經,屬內傷虛症,所以神經官能症,根據不同的病症,又可大體分為心 臟神經官能症、胃神經官能症、或神經衰弱等,而心臟神經官能症,有人稱之為(似是而 非的心臟病),而現代醫學認為臟躁主要與植物神經功能混亂有關。 現代醫學的角度植物神經系統分為交感神經系統,副交感神經系統,腸神經系統,腸神經 系統(Enteric Nervous System ENS),是由神經細胞組成的複雜網路,遍佈整個腸胃消化 管道,其神經元的數量和脊髓相當(約1億個神經細胞)。 該神經系統在人體軀幹下部,以薄層的形式分佈於消化肌之間,調節消化。該神經系統通 過迷走神經和腦相溝通。該神經系統的神經遞質為血清素和多巴胺。 中醫則已點出臟躁和心胃有關,且五臟六腑有表裡關係,心與小腸、脾與胃; 再者五臟 是藏精氣而不瀉,六腑是傳化物而不藏,也就是說六腑主要的功能是傳導,通道的作用, 而不是一囤積停滯,所以躁鬱症或精神疾病反映到小腸,心胃應該為主症,而小腸為反應 部位,應為此道理。 參考資料 1. 人體圖形-黃帝內經的啟示 魏哲彰 著 2. 精神養生 周亞菲 陳淑珍 著 3.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2%A0%E7%A5%9E%E7%BB%8F%E7%B3%BB%E7%BB%9F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178.215 ※ 編輯: mydeargf 來自: 61.229.178.215 (07/27 19:55)

07/29 00:12, , 1F
推~~
07/29 00:12, 1F

07/29 18:31, , 2F
07/29 18:31, 2F

07/30 20:01, , 3F
推,感恩。
07/30 20:01, 3F

07/31 01:01, , 4F
純推版友熱心轉文,這類文章近年常有,但我都不懂其
07/31 01:01, 4F

07/31 01:02, , 5F
意義何在?每個都講一點但是結論卻不知道是什麼
07/31 01:02, 5F

07/31 01:05, , 6F
似乎是要表達中醫的觀察在某個層面比西醫深入?
07/31 01:05, 6F

07/31 12:18, , 7F
不是這樣 "西醫"雖是外來,"中醫"現在算不算外來? XD
07/31 12:18, 7F

07/31 12:19, , 8F
只要有"實用性"的,何妨參考看看..? 近年來這類文章之所以盛
07/31 12:19, 8F

07/31 12:20, , 9F
行,主要在於"慢性病"無法根解,你會推文如此說,不妨到長x醫
07/31 12:20, 9F

07/31 12:20, , 10F
07/31 12:20, 10F

07/31 12:21, , 11F
院看看,為什麼一年四季如春? ^^b
07/31 12:21, 11F

07/31 12:22, , 12F
ok,再來..中醫是我們較常接觸的,相較於西醫之外..
07/31 12:22, 12F

07/31 12:23, , 13F
民俗療法,或者說是 華人 大陸之五族各有其醫 而非只有(漢)
07/31 12:23, 13F

07/31 12:24, , 14F
中醫;有時..可以加減參考看看拉,大致上是這樣
07/31 12:24, 14F

07/31 12:26, , 15F
就我而言,我不管你亞洲醫術好,歐洲醫術好,病能好就好..
07/31 12:26, 15F

07/31 13:03, , 16F
近來醫界常聽到所謂的中西醫合併治療也是有其道理的
07/31 13:03, 16F

07/31 14:09, , 17F
我不是說誰好誰壞,而是看不出這類文章到底要下什麼
07/31 14:09, 17F

07/31 14:10, , 18F
結論。是要告訴我們西醫也開始發現情緒與臟腑有關?
07/31 14:10, 18F

07/31 14:11, , 19F
還是要說中醫有獨到見解?還是?總之,我看文這類文章
07/31 14:11, 19F

07/31 14:12, , 20F
常覺得沒有獲得什麼重要訊息,因為引用很多,卻看不到
07/31 14:12, 20F

07/31 14:12, , 21F
明確的結論。
07/31 14:12, 21F

07/31 17:41, , 22F
懂c大意思,其實..除非你是位醫生,而且「利益相關」 XD
07/31 17:41, 22F

07/31 17:41, , 23F
不然..很多事可以慢慢去接觸,有時一個點,就能幫到自己
07/31 17:41, 23F

07/31 17:42, , 24F
人總有生老病死嘛,對不? ^^ 還有一點,m大說的對,合併治療
07/31 17:42, 24F
文章代碼(AID): #18Z68NX7 (Chi-Gong)
文章代碼(AID): #18Z68NX7 (Chi-G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