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動力鏈力學運用

看板Chi-Gong (氣功)作者 (shenuio)時間2天前 (2025/07/20 15:3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標題:人體動力鏈的優化與應用:從日常省力到武術發力的整合訓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言:動力鏈的科學應用與武術延伸 本文為《SIEK Chain 脊椎波動整體發力系統》的核心理念摘要,由沈耀彰先生根據數十 年身體實踐與生物力學分析整合而成。目的在於讓人體發力更加科學、省力、安全,同時 強化一般人對「身體使用方式」的理解與應用潛力。不論是日常搬運、復健鍛練,或武術 發勁,本系統均提供可落實的動作架構與調整依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動力鏈原則 掌握動力鏈可以讓身體更省力、不易受傷,並顯著提升動作效率與力量輸出。 1. 每一動作的動力鏈不盡相同,但其作用一致:經由鏈條般的各節點結合,讓動作順 暢完成。例如:直拳與步行。 2. 動力鏈可呈現直線、曲線、圓弧等多種形式。 3. 仔細分析分節動力鏈中,是否可加入槓桿,增大力臂、力矩與甩鞭效果,如出拳時 先抬肘。 4. 建議基本功如下: o 三維的螺旋 8 字形運動 o 脊椎波浪蠕動 o 隨機移動腳步結合蹺蹺板式重心轉移 其目的在鍛練身體於可能的動力鏈節點中,進行優化調整,充分應用生物力學條件,達成 更完美與高效的動作品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人體力學的應用元素 日常生活中可用來省力與放大力量的技巧如下,其應用於武術領域可獲得意外收穫: 1. 抬肘:增加力臂與力矩,創造甩鞭效應 2. 踮腳:蓄積位能,為後坐屈膝準備 3. 移動腳步:帶動重心進入動力鏈,大幅後跨與下坐可帶出速度與動能 4. 腕手旋轉蓄力:增大扭矩 5. 轉腰:進一步增加扭矩 6. 立向 8 字:增強扭矩與儲備位能 7. 呼吸膨脹壓縮:啟動核心合力、協助發勁 8. 髖部前推後縮:人體最大肌群參與,可帶出體重動能 9. 腳底蹺蹺板:卸力並確實完成重心轉移 10. 雙搭手:形成合力支點槓桿 11. 肋夾臂:讓身體與手臂成為一體,延伸著力點至掌緣 12. 指尖方向轉動:協調運動方向,避免動作阻抗 13. 收放下頷:帶動頭部同步運動,將阻尼效應轉為助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語:從結構理解到實踐操作 透過這些人體力學元素與動力鏈設計原則的整合,不論在復健、舞蹈、武術或日常體能活 動中,均可讓動作更加流暢、有效、安全。SIEK Chain 系統正是以此為出發點,建構一 套可學習、可自練、可驗證的實用發力路徑。 本文歡迎轉載、引用與延伸討論,惟請標明作者與出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創作者:沈耀彰 授權條款:CC BY 4.0(姓名標示,允許再利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9.81.6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i-Gong/M.1752996850.A.144.html
文章代碼(AID): #1eV9lo54 (Chi-Gong)
文章代碼(AID): #1eV9lo54 (Chi-G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