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 Cobras ]
討論串之前在討論觸擊的問題
共 5 篇文章
內容預覽:
這邊有一個很有趣的東西可以參考︰. http://www.harvard-magazine.com/on-line/050221.html. 我不清楚他的詳細過程是怎麼來的,網頁中只有大致說是利用 Markov Theory. 來處理,不過出來的結果很有趣。. Men on base. │ 0 1
(還有417個字)
內容預覽:
我不清楚您所謂“對個別球員作相同的統計”精確的意思,不過您可能有些地方弄. 錯了。. 1.我們很清楚所謂得點圈打擊率是個沒有意義的東西,你做個別統計得出來的結果. 就是這樣。事實上,一個球員在上述所有情況下,只要樣本空間夠大,他的表現. 統計出來都是差不多的。. 2.這個表的一個目的是用來評估球員的
(還有745個字)
內容預覽:
大概再過一陣子就要包袱款款,跳槽跑去熊隊球迷區報到了,所以有欠以前的東西. 就寫寫吧。. 針對這篇好久的文章,我有一些的想法。(話說回來,test123不知道跑哪去了?). 其實我們應該知道觸擊戰術不好是不好在哪?它本身最不好的就是利用出局數去換. 推進,但是出局數是棒球攻擊的資源,越多出局數可使用
(還有310個字)
內容預覽:
想想看『無人出局,一壘有人』有多少機率形成比『一人出局,二壘有人』還好. 或至少和『一人出局,二壘有人』一樣的情況. 就知道哪一個得分機率高了. 要達成上述的要求. 也就是要在無人出局的情況把跑者送上二壘或二壘以上. 或者要在一個出局數之內, 把跑者送上二壘或二壘以上. 第一個情況大概略等於下一棒的
(還有453個字)
內容預覽:
這個是蠻老的討論了. 關於觸擊與得分的期望值. 最近突然想到一個新的觀點. 就是觸擊使用的時機和這個統計的關係. 就算再怎麼腦殘的教練. 面對對手狀況特佳的投手或狀況極差的投手. 使用觸擊戰術的機會應該還是有差吧. 如果對方是王牌,前六局讓我方上不到二壘. 第七局形成一出局一壘有人的時候. 下觸擊的
(還有89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