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為什麼假摔要罰錢 但是買犯不用?
小弟國家B級裁判 分享自己的見解
先跟大家討論進攻犯規
基本上有一定比例的進攻犯規
結合了假摔和買犯
而很多的成功的進攻犯規
都可以說是廣義的假摔
關鍵在於有沒有身體上的接觸
假摔在運動場上可能是欺騙裁判的手法
但更大的意義可以說是運動員保護自己的方式
讓身體順著力量來的方向往後倒
比你去對抗那個力量
讓自己身體做出不自然的動作
更不容易受傷
所以我自己吹判的時候
如果有身體接觸
球員很不自然的動作
那我會解讀成這是他保護自己的方式
沒有犯規我會示意場上的球員繼續比賽
防守者要往後倒放棄防守的位置那是他的選擇
如果完全沒有身體接觸
他做了往後倒的動作
根據技術犯規的罰則裡有一條
選手做不致力於比賽的事情
可吹判技術犯規
但這種通常我們發現一次不會立即吹判
而是會先警告雙方球員不要再做類似的事情
所以有沒有實際上身體的接觸
來定義到底是不是真的假摔
秉持 no touch no foul的精神
當touch的情況產生
裁判只針對這個touch 有沒有犯規 是誰犯規
下去吹判即可 不會特別去在意他到底是不是假摔
我會把他歸類在這是球員保護自己的手段
根本沒有touch 球員有做出不合理的動作
我再去判斷他這個動作是不是致力於比賽
看是先警告還是直接給T
這是牽扯到吹判哲學先不討論
進攻方防守方都是一樣的標準
也是有吹過進攻方不自然的掩面
身體根本沒有接觸產生不自然動作的技術犯規
(掩面,亂叫,向後頃倒.....等等)
回到買犯
秉持no touch no foul的精神
每個犯規都是裁判認定上有身體接觸後的決定
犯規本來就是比賽的一部分
有實際的接觸後產生的動作
我都不會說這是真還是假
這是球員在場上的選擇
讓他自己去發揮
沒有實際的接觸所產生的動作
則是看這個動作是否致力於比賽
這個動作在比賽當中的合理性
看了一些鄉民留言
最後做個簡單的結論
假摔和買犯不論進攻方或是防守方都有
對裁判來說
沒有接觸後所產生的不致力於比賽的動作
才需要被檢討和糾正也才是真正的假摔
有身體接觸後的動作
哪怕超級壯被一個很瘦小的球員輕輕碰倒
我都覺得這是球員自己在球場上的選擇
再一個簡單的判例跟大家分享
A搶籃板球不自然的打開雙肘左右揮動
防守者B完全沒有意圖再去跟A爭搶
打到B判進攻犯規 (不符合圓柱體的身體接觸)
打到B頸部以上(直接D出場)
沒有打到判技術犯規(不致力於比賽的動作)
沒有打到B但是B有倒地等演戲性質的動作
有可能警告B 給A技術犯規
有可能兩邊都給技術犯規
當然也會考慮當下比賽的氣氛
Btw
如果有人被打到手或是碰到身體
然後掩面或是後續有不自然的身體動作反應
裁判的老師是教我先警告球員
通常不會直接有判罰
以上簡單的分享感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71.17.15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BA/M.1548325636.A.E94.html
推
01/24 18:32,
6年前
, 1F
01/24 18:32, 1F
推
01/24 18:32,
6年前
, 2F
01/24 18:32, 2F
推
01/24 18:38,
6年前
, 3F
01/24 18:38, 3F
主動勾手的情況很多種
裁判老師有告訴我們一個觀念
今天你雙手舉高的在圓柱體內的防守
基本上就已經過濾掉很多被勾手的狀況
絕大部分被勾手的球員
在前一步都是想要在別人的圓柱體佔便宜
你今天想要在別人圓柱體佔便宜
被判犯規,自己就鼻子摸一摸吧!
分享一個實際判例
我打籃球在底線背框要球
防守球員一直伸手從我腋下干擾沒有碰到我
我單手接到球 順勢ㄧ夾轉身把他的手一起往上帶
他被判犯規 防守者argue
裁判跟防守者說你手不要伸進去被夾
你雙手舉高防守會有被夾手的問題嗎
當然很多利用裁判視野死角去主動勾手
也大多在無球權的選手比較多
持球球者一邊進攻還去勾別人手進攻真的不多見
回到圓柱體的概念
裁判認定是誰主動入侵誰的圓柱體
而判定誰犯規 至於圓柱體怎麼定義
可以上網查一下有相關的文章可以看
感謝
※ 編輯: risder7 (111.71.17.156), 01/24/2019 19:02:34
推
01/24 18:45,
6年前
, 4F
01/24 18:45, 4F
推
01/24 18:49,
6年前
, 5F
01/24 18:49, 5F
→
01/24 18:49,
6年前
, 6F
01/24 18:49, 6F
推
01/24 18:54,
6年前
, 7F
01/24 18:54, 7F
→
01/24 18:54,
6年前
, 8F
01/24 18:54, 8F
推
01/24 18:54,
6年前
, 9F
01/24 18:54, 9F
推
, , 10F
其實你這番話某方面我是認同的 01/24 18:56
推
01/24 18:57,
6年前
, 11F
01/24 18:57, 11F
→
01/24 18:57,
6年前
, 12F
01/24 18:57, 12F
推
01/24 19:12,
6年前
, 13F
01/24 19:12, 13F
→
, , 14F
侵略防守沒有錯,他會得到他該有的利益,只是也要付出應該有的代價,讓球員去選擇。
推
01/24 19:17,
6年前
, 15F
01/24 19:17, 15F
推
01/24 19:23,
6年前
, 16F
01/24 19:23, 16F
→
01/24 19:23,
6年前
, 17F
01/24 19:23, 17F
推
01/24 19:24,
6年前
, 18F
01/24 19:24, 18F
推
01/24 19:28,
6年前
, 19F
01/24 19:28, 19F
→
01/24 19:28,
6年前
, 20F
01/24 19:28, 20F
→
01/24 19:29,
6年前
, 21F
01/24 19:29, 21F
推
, , 22F
有,前仰式的跳投是有被吹進攻犯規的,但是這取決於防守者當時的圓柱體保持得如何。
圓柱體的定義,水管應該找的到相關的影片。 01/24 19:41
推
01/24 19:43,
6年前
, 23F
01/24 19:43, 23F
推
01/24 19:45,
6年前
, 24F
01/24 19:45, 24F
→
01/24 19:45,
6年前
, 25F
01/24 19:45, 25F
推
01/24 19:59,
6年前
, 26F
01/24 19:59, 26F
推
01/24 20:00,
6年前
, 27F
01/24 20:00, 27F
推
01/24 20:09,
6年前
, 28F
01/24 20:09, 28F
推
01/24 20:12,
6年前
, 29F
01/24 20:12, 29F
→
, , 30F
這肯定是錯誤的理解~ 01/24 20:13
推
01/24 20:16,
6年前
, 31F
01/24 20:16, 31F
推
01/24 20:27,
6年前
, 32F
01/24 20:27, 32F
推
01/24 20:31,
6年前
, 33F
01/24 20:31, 33F
→
01/24 20:31,
6年前
, 34F
01/24 20:31, 34F
→
01/24 20:31,
6年前
, 35F
01/24 20:31, 35F
推
01/24 20:34,
6年前
, 36F
01/24 20:34, 36F
推
01/24 21:18,
6年前
, 37F
01/24 21:18, 37F
※ 編輯: risder7 (36.226.216.41), 01/24/2019 21:39:48
推
01/24 21:59,
6年前
, 38F
01/24 21:59, 38F
→
01/24 21:59,
6年前
, 39F
01/24 21:59, 39F
推
01/24 22:06,
6年前
, 40F
01/24 22:06, 40F
→
01/24 22:06,
6年前
, 41F
01/24 22:06, 41F
推
01/24 22:24,
6年前
, 42F
01/24 22:24, 42F
→
01/24 22:24,
6年前
, 43F
01/24 22:24, 43F
→
01/24 22:24,
6年前
, 44F
01/24 22:24, 44F
→
01/24 22:24,
6年前
, 45F
01/24 22:24, 45F
→
01/24 22:24,
6年前
, 46F
01/24 22:24, 46F
→
01/24 22:29,
6年前
, 47F
01/24 22:29, 47F
→
01/24 22:29,
6年前
, 48F
01/24 22:29, 48F
→
01/24 22:29,
6年前
, 49F
01/24 22:29, 49F
→
01/24 22:29,
6年前
, 50F
01/24 22:29, 50F
→
01/24 22:29,
6年前
, 51F
01/24 22:29, 51F
→
01/24 22:29,
6年前
, 52F
01/24 22:29, 52F
S大似乎有一些的內線情報XDDD,籃球裁判畢竟是一個主觀的吹判,但我覺得這是籃球
吸引人的一部分,舉凡世界上很多主流的運動裁判大多是主觀的吹判比例比較大,反而
相對客觀的裁判制度,你會發現似乎也不是大家Follow的主流項目。當然裁判都會需要
步,但我只能說牽扯的層面很廣,不包含裁判本身。球員、教練、聯盟甚至是球迷
都有占有一席之地。好像有點離題了,不過還是希望有回應到你。感謝~
※ 編輯: risder7 (36.226.216.41), 01/24/2019 22:42:38
推
, , 53F
認真的回你,完全不會,球員會不會前仰有沒有故意都不在裁判的認定範圍內,還是根據
圓
推
01/24 23:18,
6年前
, 54F
01/24 23:18, 54F
→
01/24 23:18,
6年前
, 55F
01/24 23:18, 55F
→
01/24 23:18,
6年前
, 56F
01/24 23:18, 56F
※ 編輯: risder7 (36.226.216.41), 01/24/2019 23:45:11
推
01/24 23:52,
6年前
, 57F
01/24 23:52, 57F

推
01/25 01:32,
6年前
, 58F
01/25 01:32, 58F
推
01/25 08:16,
6年前
, 59F
01/25 08:16, 59F
推
01/25 09:49,
6年前
, 60F
01/25 09:49, 60F
→
01/25 09:49,
6年前
, 61F
01/25 09:49, 61F
→
01/25 09:49,
6年前
, 62F
01/25 09:49, 62F
Z
的確是用contact!至於你說這兩個單字的差異,我想概念上台灣的裁判應該都了解。但
實務上對於動作的認知和判定及尺度上是否有辦法維持,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 編輯: risder7 (223.136.84.181), 01/25/2019 10:35:34
推
01/25 13:28,
6年前
, 63F
01/25 13:28, 63F
→
01/25 13:28,
6年前
, 64F
01/25 13:28, 64F
→
01/25 13:30,
6年前
, 65F
01/25 13:30, 65F
→
01/25 13:30,
6年前
, 66F
01/25 13:30, 66F
→
01/25 13:30,
6年前
, 67F
01/25 13:30, 67F
推
01/25 17:14,
6年前
, 68F
01/25 17:14, 68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4 篇):
19
99
NBA 近期熱門文章
43
165
107
281
280
519
150
229
PTT體育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