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SKI雙板進階 手稻+留壽都心得

看板SkiSnowboard (滑雪)作者 (喬妹)時間2周前 (2025/03/20 00:42), 2天前編輯推噓21(21019)
留言40則, 19人參與, 6天前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文長警告※ 雪齡: 2024 日本8天 (2天一對一) 2024 廣州融創3天 2025 日本9天 (3天一對一) 滑雪機累積>15堂 模擬機累積2堂 【2024年 - 初次滑雪】 在SSTC上了幾堂課之後出國,手稻4天、Kiroro 4天滑滿 最後停留在「腳往後退治百病」的滑行理解 紅線搓雪順下,黑線只能下機壓雪道,蘑菇完全不行 回台灣後,初步設下了希望明年能學到蘑菇的展望 文章代碼(AID): #1byR3lNZ (SkiSnowboard) 【2024年10月 - 廣州融創3天】 剛好有朋友邀約,在國慶假期間出發 其實3天滑下來沒什麼進步,畢竟半年沒滑,又沒請教練,雪道也短 更不用說人一多的時候,那排隊人潮真的是精采 充其量就是找回感覺而已 這趟本來想順便買鞋 沒想到中國那邊單板比例甚至比台灣還誇張的感覺 在融創那邊逛了一圈,幾乎沒什麼選擇,而且也很貴 最後決定還是去日本買 也發了一篇文請益 文章代碼(AID): #1d2-QH9n (SkiSnowboard) 【2024年12月 - 東京買鞋】 很感謝板友們熱烈的討論以及提供資訊 最後預約了板友推薦的店家 買了NORDICA SPEED MACHINE 110,內外熱塑+訂製鞋墊 【2025年1月/2月 - SSTC】 睽違半年回去上雪機課,順便適應鞋子 前一兩次穿的時候,腳會有點不舒服,之後就完全沒問題了 雪機上開始往carving做練習 這兩個月間自己又看了很多影片 影片我主要看歐美的為主,覺得歐美教學影片比較直覺 中國的很常把技術拆分太細項,看完無法融會貫通 在這過程逐漸理解了彎形與雙腳承重的關係 ●換刃時機修正 八字-半平行的滑行 承重50-50的平板位置習慣是發生在彎中,也就是S的最左右邊 這種滑行方式是用外側板一路彎到盡頭,然後用搓雪轉向 看起來像S,但實際上比較像是Z彎 但如果要抵達完全平行 就要加上early edge,必須在S的正中心恢復50-50平板開始傾倒換刃 看教學影片,在那個位置會有一小段的軌跡消失 我覺得這是從八字學習上來的一個重大關卡 可以說是不同的滑行方式了 半平行再練十年,也不會變成完全平行的 尤其滑雪機台真的太小,其實很難意識到彎形 於是開始跟雪機教練討論這些細節,也做了很多練習 去年初學時,討論的東西時常廣而發散,現在則是常鎖定在很特定的位置 而每個人的身體感受真的都不一樣 跟教練討論這些微妙的差異是很重要的 包括翻刃的腳感、動作啟動的感覺、板子的回饋等 經過了幾堂課的練習與適應,終於能在雪機上做出early edge 往完全平行邁進了一步 雪機教練說,他期許我這個雪季能夠咖起來 【2025年2月 - Craftzy模擬機】 出國前也去Craftzy玩了兩次模擬機台 就是前方有一個螢幕,左右橫擺的那種 模擬機的練習也很有幫助 包括翻刃的方式與節奏、以及滑行的姿態 由於機台的特性,能夠強迫自己感受「純翻刃不轉板」的動作 而為了要更好地快速換刃,身體反弓的強度與精度也都要更高 比起滑雪機,模擬機更像是一種重訓器材的感覺 能夠很高強度、針對性訓練一些動作 而且也很像在打電動,滿好玩的XD 【2025年2月 - 買板】 有了自己的鞋之後,想著只差板子,就能直接上纜車了 想著想著,忍不住就開始看 板子有一些參數,也做了相對應的功課,請教了幾位不同教練的意見 台北地區的雪具店全逛過了,選擇實在太少 於是上日本代購網站找二手,只能說是琳瑯滿目,選擇又多又便宜 最後買了一張二手板:Head V-Shape V8 (All Mountain 19-20) 板長163cm,腰身7.5cm,感覺非常適合我現在的滑行 https://i.imgur.com/XsDayoY.jpeg
而且也滿好看的XD 後續因為一些寄送問題,回不來台灣 臨時改成寄到飯店,直接在日本冒險開箱,又是另一個故事 還好品項非常棒XD 【2025年3月 - 手稻一對一】 https://i.imgur.com/rVHkmFc.jpeg
一到札幌,首先就在手稻安排2天一對一 第1天一踩上雪面,就開始嘗試做early edge 感覺很好,幾乎就跟想像中差不多 只是承重的感覺還在適應,有時會被其中一隻板子帶跑 於是開始逐步增加翻刃細節 其實也就是在處理50-50平板階段的各種細微變化 這邊我有意識的加入了在模擬機上學到的動作 那種純粹橫向的訓練,真的對學習完全平行很有幫助 不過入彎還是會不自覺轉板,而且我開始意識到這件事了 原來轉板是來自身體本能對early edge的恐懼XD 也加入了外側雪杖點地,來訓練反弓 發現左手雪杖離地面都還有點距離,看來身體比較不信任左腳 第1天上午結束前,去滑了一趟聖火台黑線(跳過前段蘑菇) 我:「去年這條我滑起來很勉強,要抬腳才能轉彎。」 教練:「以你現在的程度加上今天的雪況(薄粉),你會發現咦?也不過就這樣。」 半信半疑地一試,發現還真的是這樣 現在懂得入彎傾倒、外側雪杖點地之後,竟然對陡度已沒什麼感覺?! 去年我站在坡頂懷疑人生,想著這真的是給人滑的嗎? 現在我只覺得雪杖要點到地,身體好像要多彎一點XD 去聖火台黑線路上,有一小段約10公尺蘑菇,在那邊卡了一下子 教練:「過幾天去留壽都,我帶你滑黑線蘑菇,到時再來練練。」 我OS:「我是想學蘑菇沒錯,但一上來就黑線蘑菇嗎...」 (去了留壽都才知道蘑菇都是黑線XD) 下午去山頂滑了幾趟紅線,適應在陡一點的地方做同樣的練習 下山時經過女子大迴轉的後半 剛好遇上大霧,視線極差,也很陡 https://i.imgur.com/Z16EPev.jpeg
但也順利下來,完全沒有停留或卡腳,感覺確實又前進了一步 教練也帶我試了一下樹林及一點點道外 雖然是簡單的樹林,但初體驗還是滿不適應的 因為到處都是鬆雪,完全無法做大幅度轉板來減速 幾乎就是得一路接近直板在前進 一旦身體怕了想轉板,馬上就會被鬆雪卡住 稍微適應了之後發現,雖然鬆雪不好轉板立刃 但也因為是鬆雪,就算直板也沒什麼可怕的 好像比較多是利用板底與地面的角度在做控速? 不過樹林不在這次上課的重點,就是轉換雪道時,當聯絡道試一下而已 下課前,在綠線密集練習了鶴彎 我的教練是很推崇鶴彎的人,他說如果想練功,大可就一直練鶴彎 練了一個小時鶴彎,感覺對彎的穩定度大有增進 教練說此時距離完全平行已經很接近了 ●第2天 上午直接上山頂,目標是挑戰北壁 https://i.imgur.com/2fBLMZm.jpeg
首先試了一趟簡單一點的男女大迴轉 結果在第二個彎就因為重心太靠前,把板子往下噴了幾十公尺 都在走路撿板,根本沒練到 這季我開始遇到「把腳往後退」的副作用 去年初學時,用「把腳往後退」這招的確讓我快速進步 但是因為太依賴這個動作,反而習慣重心前坐了 重心前坐在機壓雪道還好,但在亂雪或鬆雪卻容易把板子掉在身後 不放棄,還是去挑戰北壁 在北壁掉了三次板,都和重心前坐有點關係 應對亂雪起伏也不穩定 後段在教練幫我把固定值加了一檔之後順利很多,有抓到一點感覺 下午回到綠線專心練鶴彎,逐步加入了很多細節 外側雪杖點地、從腳踝骨球下方去感受翻刃、脛骨貼著鞋舌不要壓、 換腳時以外刃落地、平行換刃後再抬腳等等 其實練功還是要用綠線練 就算是緩坡,也完全能練功,你只要做很困難的事就行了,一點都不浪費時間 雙板有無數種增加難度的練習法XD 最後一趟放開來滑完 教練:「你今天圓滿了。」 我:「怎麼說?」 教練:「你最後有一兩個彎咖起來了。」 https://imgur.com/AQ2YUVa
(影片) 雖然不太懂怎麼搞的,但初次解鎖carving! 【2025年3月 - 手稻後2天】 https://i.imgur.com/1DUwG8w.jpeg
一個人上紅線狂練,緩坡做鶴彎,陡坡正常滑 這過程中,明確掌握到carving的腳感了 當把鋼邊踩到一個程度,板子好像突然靜止不動了,也沒有沙沙聲 鋼邊上好像有輪子一樣,自己在跑的感覺 原來這就是carving 我以為carving要由別人來看才能知道,原來自己就能知道 我以為carving要有速度才能做,原來緩的地方更好做 原來我學的所有東西都沒有白費 一路上的掙扎,都逐步帶著我打開了carving的大門 https://i.imgur.com/XMuNfEk.jpeg
【2025年3月 - 留壽都一對一】 https://i.imgur.com/VbqcfU4.jpeg
第1天抵達留壽都只來得及滑一個下午,就在西山玩一下 第2天安排了同位教練的一對一,直接衝去Isola 目標是把前幾天學的東西練熟,然後學一點蘑菇 外側板已經明確在carving了,中間再加入了一點高低胯的動作 能讓反弓更穩、立刃更靈活、內側更輕 做出這個高低胯時,我發覺我吊帶褲的內側吊帶會有被拉伸的感覺 雪服竟然意外能幫助滑行啊,超有趣的XD https://imgur.com/GYXBL06
(影片) 最後加入內側板的意識,不去做內側板承重,但要做出它的鋼邊 下午時已經能滑出兩條線了 雖然還不太習慣,加上滑一整天腳累了,所以有點搓XD https://imgur.com/WcoHfDB
(影片) ●黑線蘑菇 練習點杖換刃的時機、應對起伏的技巧,以及隨時維持反弓 現在覺得,蘑菇跟一般滑行其實沒什麼不同 只是蘑菇是節奏非常緊湊的彎 不像一般機壓雪道,每個彎都能拉到十幾公尺以上,能夠慢慢感受不同階段 蘑菇一個包只有二到五公尺,需要在一瞬間經歷所有階段 所以身體要能做出非常迅速細膩的反應 https://imgur.com/Y4pzZSv
(影片) 慢慢適應之後,嘗試用半平行的方式去滑,發現意外順利 重心比較靈活了,比較能夠維持居中,不前坐也不後坐 能夠2-3個包一彎,偶爾也能做一小段連續彎 https://imgur.com/JH1q6fB
(影片) 雖然還不熟練,但至少已經是下雙黑蘑菇不會摔的程度了 去年設下的目標,今年順利達成,找對教練本當良 這天把Isola所有雪道全部都滑過了一遍 教練:「你現在也可以算是all mountain了。」 【2025年3月 - 留壽都後3天】 旅途的最後幾天,一直在練習鶴彎、carving、蘑菇 當然也有跟朋友們一起玩,就不是全在練功了 輕鬆滑的時候,就自學一點平板360旋轉、倒滑、橫滑 故意重心前坐後坐的滑,練習各種狀態的滑行 鶴彎已經可以做到整個C都是單腳,兩邊雪杖全程觸地 現在面對任何雪道,都只是想辦法把外側雪杖往地板畫而已 去年我想的是「腳往後退」,今年我想的是「外側雪杖」 兩個雪季的最後,我都得出了一個吾道一以貫之的滑行方式 看看下個雪季是否又會有不同的體悟XD 期間也一邊和雪機上的教練討論了很多 現在雖然已經掌握carving的腳感 但看影片發現,我會在50-50平板的時候偷轉一點板 雖然沒有搓出雪,但實際上就是在轉,果然身體還是會怕early edge啊 導致S的中間有一個彎形不連續的斷點 後續嘗試多點耐心,感受板子的加減壓,確實回到平板、再慢慢立刃 如此就能感受彎形銜接、大圓進彎 旅途比較遺憾的是,5天都沒能看到羊蹄山全貌 揹了相機上山,還是只能拍到山腰 去年大家會決定來留壽都,就是因為我說我想看羊蹄山XD https://i.imgur.com/Ih74fth.jpeg
https://i.imgur.com/186BZPb.jpeg
【留壽都雪道心得】 山很大,特別是Isola雪道很寬,滑起來很爽 Isola無法純觀光,需要能滑紅線才能來,因此人相對少 以練功角度,Isola真的是沒話說 缺點就是交通略不便 從西山出發,走最短路徑直衝Isola山頂,大概也要花上一小時 ●East No.2 Pair 自己在留壽都很喜歡的纜車路線 這個纜車幾乎只能從黑線蘑菇滑下來抵達,所以人超少 從東山頂走紅線EAST TIGNES,轉黑線ACROSS-A,反覆刷 EAST TIGNES比較窄,偶爾人不少,陡度適中,可以練習控制彎形 ACROSS-A就是練蘑菇,長度陡度都適中,不會過度燒腿 ●西山 西山雖然小了點,但其實很好玩 陡綠線、緩綠線、均勻紅線、黑線蘑菇、黑線亂雪應有盡有 而且夜滑全都能滑,以夜滑來說簡直是神山 白天的話上面也有樹林能玩 很多人說留壽都就是要玩樹林 但可惜這次重點沒有放在樹林,只學了一點 看看之後還有沒有機會 【24-25雪季結束心得】 因為待了九天,也算滑過不少雪面 鬆雪不好練功,板子隨時在撞雪,很難感受立刃 陰天無雪、帶點小冰塊則是滑起來最爽的 速度很快,立刃清晰,完全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出太陽的濕黏雪會有種隨便都在立刃的感覺 但實際上也不是這樣,就是好像板子笨笨的不太靈活 冰面是直接側滑,完全咖不進去,但很刺激 不同雪面也就是不同挑戰,也希望自己在所有雪面都能滑出心得 目前比較苦手的算是鬆雪吧,希望自己用7.5公分寬的板子也能在鬆雪來去自如 明年如果樹林再更熟練一點,或許就能在粉雪日多練一點樹林 教練雖然都會稱讚我學得快 我卻寧願自己是學得很慢,但已經滑了十幾二十年 去過BC、能上跳台、什麼雪況都遇過、什麼技術都有的人 雙板學無止境,解鎖全山、打開carving的大門,也只不過是剛開始而已 一年就滑個十來天 要滑幾年,才能時速80+、屁股貼地、甚至是飛起來呢? 期許明年能更精進carving、蘑菇、樹林,並接觸一點簡單的trick 文寫得很長,除了為自己做紀錄 也希望能給處在相近階段的雪友一點參考,互相分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0.12.5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kiSnowboard/M.1742402550.A.FD5.html ※ 編輯: e2167471 (1.160.12.55 臺灣), 03/20/2025 00:49:16

03/20 00:57, 1周前 , 1F
感謝分享。請問身高?為何選163cm的板子?
03/20 00:57, 1F
身高173,滑過155也滑過167的 目前滑行都以道內為主,查了許多資料、問了不同教練 認為重點先挑all mountain板形 至於長度大致落在鼻子附近即可,大約就是16X,3-5公分差距影響應不大 其實後來實際在挑,反而比較看寬度 因為有收到一些建議是先買寬度80-90,他們認為這個才是all mountain的寬度 但日本二手網站釋出的大多都是75以下甚至很多6X的 幾乎找不到80-90,要不然就是直接變鬆雪板公園板 最後就一個眼緣,覺得這張很合我意 我覺得應該也沒關係,反正第一張板,先有再說,慢慢再去感受差異 ※ 編輯: e2167471 (1.160.12.55 臺灣), 03/20/2025 02:40:30

03/20 02:57, 1周前 , 2F
感謝詳細的分享 恭喜進步很快!
03/20 02:57, 2F

03/20 07:07, 1周前 , 3F
同為雙板族 推
03/20 07:07, 3F

03/20 08:25, 1周前 , 4F
第二年能滑到這樣,真的很強!
03/20 08:25, 4F

03/20 08:55, 1周前 , 5F
雙板有那麼熱心分享的板友入坑真好捏
03/20 08:55, 5F
雙板技術細節很多 尤其是從八字到半平行,從半平行到平行 要克服升級真的非常不容易 但反而因為滑的人少,台灣這邊很缺乏這樣的資訊很可惜 會詳細分享也是因為覺得真的累積了超多東西 趁著記憶猶新寫一寫,忘記了很可惜

03/20 10:31, 1周前 , 6F
很棒的紀錄分享,各人淺見,蘑菇可以不用這麼早接觸因
03/20 10:31, 6F

03/20 10:31, 1周前 , 7F
為前期還有很多基本動作要先練
03/20 10:31, 7F
關於這點,我也有一些感想 我其實沒有跟教練提要練蘑菇,雖然我自己是這麼想 但課表還是該由教練來判斷,不要還不會走就想要飛 但反而是教練自己說了要帶我練一下蘑菇 我在纜車上有問他:carving和蘑菇,學習上有沒有哪一個先的問題? 教練說沒有,看你想練哪個,都可以 後來教練有聊到,有些人看他滑行好像也沒什麼問題 從彎形跟身體找不到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但動作就不是很協調 其實有可能是因為身體沒有具備應付所有雪道、雪況的能力 比如說蘑菇,它就是一種小彎跟迅速應付重心變化的能力,這也是基本功 同樣是滑大彎,但你在練過小彎之後,身體應該會有哪裡發生改變了 雖然我沒有詳細理論能說明這點,但協調性這東西本來就有點玄 或者說彎中跳,正常滑行不會去做這種帶freestyle的動作 可是如果偶爾去試著做做看,對重心掌握也會有幫助 實際練過蘑菇之後,我確實也覺得我動作變得更靈活了 而carving的基本功嗎,永遠都練不完的,永遠都有更難的東西能練 總不可能說一輩子不滑蘑菇 ※ 編輯: e2167471 (60.250.144.174 臺灣), 03/20/2025 10:59:14

03/20 10:44, 1周前 , 8F
推詳細分享,滿喜歡這種個人進步心路歷程的,真的每個
03/20 10:44, 8F

03/20 10:45, 1周前 , 9F
階段會有自己的「一招治百病」XDD
03/20 10:45, 9F

03/20 10:47, 1周前 , 10F
教練感覺也滿會教,還會用調整裝備讓你體會不同感受
03/20 10:47, 10F
他其實也很謹慎,他確認我掉了三次,都是先掉板才摔倒 才幫我調整,如果是先摔倒才掉板,那就不該調整 ※ 編輯: e2167471 (60.250.144.174 臺灣), 03/20/2025 11:17:40

03/20 14:28, 1周前 , 11F
太長沒看完但認真給推
03/20 14:28, 11F

03/21 12:22, 1周前 , 12F
我後來也是發現「腳往後退」很好用,可是幾年來左腳還
03/21 12:22, 12F

03/21 12:22, 1周前 , 13F
是不穩定。大叔我從年輕時就平衡感不好,現只求可以紅
03/21 12:22, 13F

03/21 12:22, 1周前 , 14F
線順下。
03/21 12:22, 14F
一定會有非慣用腳的,我兩隻腳的特性也不一樣 左腳比較協調,右腳比較有力 所以如果兩邊想做出一樣的動作,主觀上會有種在做不同的動作的感覺

03/21 14:42, 1周前 , 15F
感謝分享~ 練功神人~ 我今年認真滑ski超挫折 哈哈哈
03/21 14:42, 15F

03/21 14:42, 1周前 , 16F
但摔得次數比SB少多了 兩個都好玩 但SKI有種在練功
03/21 14:42, 16F

03/21 14:42, 1周前 , 17F
打怪的感覺 一關一關練 一直解鎖成長也很讚
03/21 14:42, 17F

03/21 14:44, 1周前 , 18F
但有時太難也是心很累~ 體力差啊 哈哈
03/21 14:44, 18F

03/21 15:01, 1周前 , 19F
然後想要進步我也喜歡一對一教練 可以針對問題解決
03/21 15:01, 19F

03/21 15:02, 1周前 , 20F
一對多比較適合新手
03/21 15:02, 20F
可以一起分享學習心得互相借鏡!

03/21 15:58, 1周前 , 21F
黑線入彎傾倒真的很像跳懸崖XDD
03/21 15:58, 21F

03/21 16:45, 1周前 , 22F
弱弱問腳後退是怎樣的概念 by只上過一次教練課的人XD
03/21 16:45, 22F

03/21 17:35, 1周前 , 23F
縮腳踝的意思
03/21 17:35, 23F
https://imgur.com/BseoNQL
畫個圖來簡略說明一下,畫得可能不是很精準XD 比較穩定的姿態是左邊那樣,在坡面上給予板子完整的正向力 初學容易「不自覺」變成類似右邊那樣 變成無法有效控制板頭、有效鋼邊不足,導致剎車效率不佳 以結果來說是想要變成圖左,但是不是由「腳後退」來達成則不一定 腳後退只是一種比喻,每個人身體理解它的方式可能會不一樣 或者說把板子往後抽、壓住板頭等等,都只是一種相對的比喻 目的是要回到居中站姿,而不是真的要讓腳落後

03/21 21:48, 1周前 , 24F
難得看到台灣skier的分享,加油
03/21 21:48, 24F
感謝,希望拋磚引玉 我自己也很想看別人的技術心得 ※ 編輯: e2167471 (1.160.6.13 臺灣), 03/22/2025 00:56:11

03/22 01:03, 1周前 , 25F
雖然我是玩sb的但樂於見到這種ski優文
03/22 01:03, 25F

03/22 02:07, 1周前 , 26F
感謝分享,台灣真的太少 skier 分享好文
03/22 02:07, 26F

03/22 15:17, 1周前 , 27F
Ski就是 我獨自升級~
03/22 15:17, 27F

03/22 15:18, 1周前 , 28F
明年考慮去妙高或志賀 白馬 反正新手也逛不了全山
03/22 15:18, 28F

03/22 15:18, 1周前 , 29F
八幡平 玩玩 通車去安比 感覺也不賴
03/22 15:18, 29F

03/22 15:18, 1周前 , 30F
Ski的心得~ 就是 從半制動轉平行時 跟SB一樣
03/22 15:18, 30F

03/22 15:20, 1周前 , 31F
出彎 重心移到新的山下腳之後 一起把雙腳ski抹到另一
03/22 15:20, 31F

03/22 15:20, 1周前 , 32F
刃 就可以平行了 這邊卡很久 哈哈
03/22 15:20, 32F

03/22 15:21, 1周前 , 33F
還有要純用整個腳掌 轉板頭也好難 會突然加速噴出去
03/22 15:21, 33F

03/22 15:21, 1周前 , 34F
我看你的Carving心得 好像是不轉腳的方向 而是直接換
03/22 15:21, 34F

03/22 15:22, 1周前 , 35F
刃 然後用ski的sidecut走?
03/22 15:22, 35F
對,carving純粹是走刃 我目前的腳感是類似橫向踢,把鋼邊卡進雪裡,要去抵抗板子的回彈 去年搓雪的腳感比較像是「往下踩」,有點像在玩踏步機?

03/22 18:48, 1周前 , 36F
推分享討論 左圖是不是後坐了?
03/22 18:48, 36F

03/22 18:53, 1周前 , 37F
最近華人雪圈好像很流行說「收緊腳踝」 、 腳往後拉
03/22 18:53, 37F
好像是,我調整一下,感謝提醒 用我去年教練的說法,身體要呈現一個閃電形,比較正確 ※ 編輯: e2167471 (1.160.6.13 臺灣), 03/22/2025 19:13:34

03/22 22:30, 1周前 , 38F
同學推
03/22 22:30, 38F

03/24 00:00, 1周前 , 39F
好難啊~ 希望下個雪季可以咖起來
03/24 00:00, 39F

03/27 09:30, 6天前 , 40F
教練是哪一位呢?
03/27 09:30, 40F
是北海道雪緣的王校長 ※ 編輯: e2167471 (1.160.9.235 臺灣), 03/31/2025 01:49:22
文章代碼(AID): #1dslFs_L (SkiSnowboard)
文章代碼(AID): #1dslFs_L (SkiSnowbo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