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瑜珈的真正意義

看板yoga (瑜珈)作者 (懷抱七弦琴)時間22年前 (2003/04/02 10:00),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瑜伽真正的意義   瑜伽乃其梵語「YOGA」之譯音,「YOGA」字源來自兩個字根,一為 yuj + gham = YOGA,意指加法,像2+2=4,或沙加糖合在一起,無法分開,YOGA屬於後者。   起初我們練習瑜伽,可能只為健康、美容等,或為神通,或為求道。 今天在日本很多所謂健康瑜伽,美容瑜伽即是;有的看過報章、雜誌或電視, 許多瑜伽術士表演睡釘床,過刀山、火海, 其實這些還只是停留在瑜伽練就的最低層次的階段,只為賺錢糊口,或炫人, 所以有些人就認為練習瑜伽可以得到某種超能力,即所謂的神道, 只有少數有心之人,為追求真理而來,他們認為瑜伽乃一深奧的科學, 經由鍛練可以使自己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無論如何這三種人(為健美、神通或真理者)經過誠心鍛練後都會得到他們的目的, 只是後者所需的時間較長。   那麼,學習「瑜伽」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首先我們要瞭解在宇宙充滿波動,有精細的波,有粗鈍的波,像光、聲音等, 粗鈍的像桌子、椅子、身體、音樂、圖案等等可以聽到或看到, 精細的像紫外線、紅外線、高頻率的聲音等等無法聽到或看到, 粗鈍的波,波形不穩定,精細的波,波形穩定。   人也是一種波動,分為三個層次,身體、心靈以及精神。後者的波動較前者精細, 也比較穩定,按瑜伽的觀點,心靈分為五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 Kamamaya Kosa,意識心靈,西方科學稱之為意識。   第二個層次是 Manomaya Kosa,潛意識心靈,西方科學稱之為潛意識。   第三到第五皆稱為無意識心靈,第三層次是 Atimanasa,記憶性無意識心靈, 第四個是 Vijinanamaya Kosa,知識性無意識心靈, 第五個是 Hiranmaya Kosa,真理性無意識心靈, 西方科學將第三到第五層次歸入無意識。 後者的波動又較前者為精細又更穩定,然後是超越心靈進入精神領域的直線波。   人類從出生起其心靈便有意無意地在追求無限,也就是永恒的喜悅,人們多試著從物質的層次開始,有了十萬元,就希望有一百萬,有一百萬又希望有一千萬,人們發現無法從物質中求得滿足。然後人又從心靈的層次去尋求,人們在這個層次可以得到滿足,但是時間短暫;比方說一個人在聽音樂,或畫畫時,其心靈專注於音樂中、渾然忘我,他們得到暫時的滿足,音樂停止時,創作完成後,人類這種滿足也就結束了,所以仍然不能滿足對無限的飢渴。只有在精神層次中方得以脫離人、地、時空的限制,與此無限意識合而為一。如何從身體的層次提昇到心靈的層次,再由 心靈的層次提昇到精神的層次呢?唯有藉助 Raja Yoga,Raja 王者之意, Raja Yoga 即稱之為勝王瑜伽,其鍛練的方法,稱為 Astaunga Yoga Sadhana,Asta 是八,Unga 是 Limb,手足之意,即所謂八步功法:Yama,外在控制,Niyama,內在控制 。Asana,體位法(一般人所知道的瑜伽動作),Pranayama,能量控制,Pratyahara,感 覺收斂,Dharan 集中,Dhya'na,禪定。以及 Samadhi,三摩地。   瑜伽亦可用另外的方法解釋,兩千年前柏坦加利 Patanjali 將瑜伽系統化,寫成一書 「Yoga Sutra」(瑜伽經),內有一梵語箴言:Yoga Cittavrtti Nirodha。有四個字, Yoga 瑜伽。Citta,意識。Vrtti,各種情緒及傾向。Nitrodha,控制。人體內大小, 主要及附屬腺體有五十種,每一種控制一種情緒,諸如:生氣、恐懼、害羞﹍等等, 故此箴言之意即是以練習瑜伽,來使人的意識控制此五十種情緒,是不是只有五十種? 不是,此種情緒經由身體內在及外在的傳導,以及東、南、西、北,上下十方的轉移, 所以 50 x 2 x 10 = 1000,其變化有一千種。何謂一個「Yogi」?即何謂一個瑜伽行者ꄊH亦即對此一千種情緒的變換能有完善的控制者,就稱為一位瑜伽行者。   瑜伽行者對心靈的瞭解非一般人能夠知道,他們知道單位時間內心靈只能專注 於一件事情,為什麼我們現在可以一面吃飯,一面看報紙,一面聽音樂,似乎同時可以做 好幾件事呢?瑜伽行者其精細的程度態夠清楚看見心靈的運動,是以驚人的速度在運動, 阿南達、瑪迦瑜伽的創辦人,也是今日瑜伽的集大成者,阿南達.慕提吉說道只有身體 Annamaya Kosa',以及心靈的五個層次發展完美時,人才得以完美地控制所有的情緒, 經八步功法的鍛練能分別使身體的層次及心靈的五個層次得以完美;第三步 Asana 瑜伽體位法可以使身體健康,所以偉大的瑜伽行者是不會生病的,第一及第二步 Yama 及 Niyama,外在及內在的控制,這是屬於道德規律,靈修的基石,能使 Kamamaya Kosa' (意識心靈)得以完美,第四步 Pranayama,呼吸的控制,(瑪迦靜坐課的第一課)可以 使 Atimanasa Kosa'(記憶性無意識心靈)得以完美,第六步 Dharan 集中(瑪迦靜坐課 的第三課及第五課),可以使 Vijinanmaya Kosa'(真理性無意識心靈)得以完美, 此七步的鍛練熟練、完美時,自然地就進入瑜伽的最後一環三摩地的境地, 此境界非言語、筆墨所能形容,只有親自從三摩地出來以後才能瞭解。 此八步乃針對身體及心靈五個層次的鍛練而來,這是為什麼八步功法之為八步功法之因。 -- 前塵如雲煙 渺渺散不盡 欲眼觀其詳 杳然逝無蹤 Irenc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2.7.59

推 61.70.99.244 04/02, , 1F
推推 M起來吧
推 61.70.99.244 04/02, 1F
文章代碼(AID): #-YaGtuV (yoga)
文章代碼(AID): #-YaGtuV (yo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