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吳偲佑 手痠成習慣

看板Monkeys作者 (Feline)時間21年前 (2004/05/16 00:01), 編輯推噓-1(01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 引述《FlameWind (FlameWind)》之銘言: : ※ 引述《patato2 (....)》之銘言: : : 肌力的上升不是這樣練的 : : 大量投球可以增加球員負荷長局數的能力 : 我當然不是說靠大量投球來增加肌力 : 重量訓練的菜單基本上不會少吧 : : 不過文章裡可以看出加藤是從國訓的50~70球 : : 熊熊給他尻到300球 : 可是事實上現在546是持續這樣的訓練份量 講一下個人經驗好了,只是不知道在這裡適不適用。 高中的時候,曾經有次打球時傷到右膝的韌帶(後來醫生說,我運氣不錯,差點斷掉), 在復健科的醫生有教我一個動作,就是反覆用力在膝蓋上的肌肉(二頭肌??), 有點像是人要掛了,兩腳一伸的動作, 每天睡前就做個三百下, 他說,韌帶附近的肌肉越強壯,可以分擔韌帶的壓力,不過也有其極限就是。 可是他可沒叫我每天衝刺跑步來練(事實上我現在還是不能跑一百公尺)。 所以我在想,投球就像是在短跑,而重訓大概就是像我那個蹬腿的動作 (其實我們那種跟街頭巷尾隊差不多的球隊,根本不知道什麼叫重訓), 持續合理的重訓是增加投球量的基礎,而投球量也應該漸進才是。 如果一下子就直接增加投球量,不見得立刻會受傷,但韌帶損害是漸進累積的, 只是等什麼時候運氣一差,傷就來了。 記得2002年的亞洲盃(?),道奇放郭泓志回來參賽,不也是要求只能投30顆球。 不管有沒有受過傷,投球量應該都是漸進式的比較妥當, 所以我不太贊同什麼「熬過去就出頭了」的話。 林英傑的部分,我本來相信應該是指基礎體能的部分, 但是後來聽到許竹見受傷,不知道是因為什麼, 不然看來中本的操法應該是跟本隊加藤教練的方式一樣, 只是林英傑沒有立即看的到的傷害,而許竹見就出狀況了。 -- --   君乘車,我戴笠,           他日相逢下車揖; 君擔簦,我跨馬,          他日相逢為君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6.133.159

140.112.223.154 05/15, , 1F
那個叫做四頭肌
140.112.223.154 05/15, 1F
文章代碼(AID): #10fZx6eh (Monkeys)
文章代碼(AID): #10fZx6eh (Monke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