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中職 vs. 1920年代大聯盟

看板Sabermetrics作者 (Win Shares 痴漢)時間18年前 (2006/03/07 15:23),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5 (看更多)
作者 Herlin (中華隊加油 我是小白) 看板 a-bian6 標題 Re: 給板友做參考 時間 Fri Apr 8 13:32:46 2005 ─────────────────────────────────────── [引言是我寫的XD 刪掉] 你指出美國職棒戰術使用頻率最高的幾乎都是在20 年代 也就是看起來教練的頭腦並沒有馬上隨著場上比賽脫離dead ball era 而有所改變 要大約十年後的30 年代才開始調整 我剛剛做了一點更詳細的觀察, 拿NYY 做例子 結果發現整個20 年代NYY 簡直誇張到一種程度 SH/G > 1, SB rate < 0.5 是家常便飯 (儘管team OPS 通常接近0.8) 隨便舉個幾年代表 SB CS SH OBP SLG 1920 64 82 172 .348 .426 1925 67 73 173 .333 .410 1930 91 60 162 .382 .488 <- 這年最離譜, 一支"平均"OPS .870, OPS+ 131 的球隊一場居然點超過一次 o_O 然後...... 1931 138 68 87 .380 .457 1932 77 66 76 .373 .454 1933 76 59 78 .367 .440 看起來突然正常多了 於是任何人都會合理的懷疑, 沒錯 NYY 在1931 年換了總教練Joe McCarthy 在這之前整個20 年代總教練是Miller Huggins (1930 是Bob Shawcky) McCarthy 比Huggins 小了八歲 (born 1887 vs born 1879) 看起來沒有很多 但是已經足以造成一個重要差距 那就是McCarthy 第一年當manager 的時候已經進入live ball rea (1926) 而Huggins 第一年當manager 的時候還是dead ball era (1913) 所以我必須說, 從這個例子看來 "看起來教練的頭腦並沒有馬上隨著場上比賽脫離dead ball era 而有所改變" 這個陳述是不正確的 事實上教練的頭腦並不會改變, 改變的完全是"誰"當教練 現在我很合理懷疑 為什麼攻擊力的改變之後, 要花十幾年的時間戰術頻率才跟著改變 原因是因為讓那些dead ball era 出身的戰術控總教練逐漸離開崗位 換上教練養成期經歷live ball era, 思想新一點的總教練 就是要這麼久 這讓我想起我聽說過的典範轉移理論 一個新理論出來往往遭受頭頭攻擊 願意接受的則是年輕人 這個理論要被學界接受為主流, 得等到十幾二十年後年輕人當上了頭頭 原來的頭頭都退位了 實際上就"單一個人"而言 人的觀念是幾乎很少能被改變的 所以台灣的戰術頻率什麼時候會開始下降? 也許得等像是陳致遠這一代的球員當總教練的時候才有可能吧...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9.162.28.246

03/07 15:28, , 1F
SB是盜壘吧?改變第一年盜壘還是滿多的,第二年腰斬
03/07 15:28, 1F

03/07 15:28, , 2F
是教練不愛用還是某位盜壘魔人離開呢?
03/07 15:28, 2F
文章代碼(AID): #143JJhdB (Sabermetrics)
文章代碼(AID): #143JJhdB (Saber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