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解剖死腔討論呼吸效率的提升方法~

看板bicycle (單車 腳踏車)作者 (白菜)時間18年前 (2007/11/11 00:44), 編輯推噓16(16042)
留言58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這篇來講講有關於死腔對於呼吸效率的影響 首先呢!先來介紹幾個名詞~ 1.潮氣容積(tidal volume,TV) 指單一呼吸週期時,所吸入或呼出的氣體量 死腔(dead space,DS) 2.解剖死腔:指呼吸道中不做氣體交換的地方,約150cc 3.肺泡死腔:除非發生肺氣腫、肺炎才會出現 4.生理死腔:解剖死腔+肺泡死腔 我們來計算一下在不同的呼吸量下,因為個人死腔容積所造成的呼吸效率下降 可以反映在運動中,急速喘氣是否就得到更多氧氣呢!? ANATOMIC MINUTE DEAD SPACE ALVEOLAR SUBJECT TV x frequency VENTILATION VENTILATION VENTILATION ------------------------------------------------------------------------------ A 150 40 6000 150x40 = 6000 0 B 500 12 6000 150x12 = 1800 4200 C 1000 6 6000 150x 6 = 900 5100 ------------------------------------------------------------------------------ cc 次/分 cc cc cc ------------------------------------------------------------------------------ 由於呼吸的死腔容積不會改變,而在每次的呼吸週期中就會損失一次死腔的容積 我們看到A在一分鐘內作40次的呼吸,每次呼吸的TV是150cc,總共吸入的量有6000cc, 但每次吸入時,死腔佔去了150cc的氣體交換,最後得到0cc的氣體交換。 由A的例子說明,對照B與C的例子,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假設呼吸頻率和TV成反比 ,在相同的死腔容積下,將呼吸頻率降低,以及加深每次呼吸的深度,可以得到更有效 率的氣體交換。 當然,如果你可以呼吸的快又深就另當別論了,以上數據純屬計算方便設計,不代 表實際個體或個體間差異之數值,但不能否認的,死腔容積及降低換氣效率的確存在。 如果每次爬坡氣喘呼呼,不妨試試看加深自己的呼吸,不過要記得,休息是為了走 更長遠的路,不要硬撐喔! 謝謝大家看完m(.___.)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4.43.134

11/11 00:46, , 1F
所以是「深呼吸」>「氣喘吁吁」這樣…??? (筆記筆記~)
11/11 00:46, 1F

11/11 00:49, , 2F
中文翻譯有點硬,上課都直接講英文的..
11/11 00:49, 2F

11/11 00:50, , 3F
我在想有沒有為人體設計的Turbo加壓 
11/11 00:50, 3F
samuelptt:轉錄至看板 NCCUbike 11/11 00:55

11/11 00:58, , 4F
(生物不熟)較高的換氣率是否會有較高的肺泡氣體交換率?
11/11 00:58, 4F

11/11 01:01, , 5F
不會的 肺泡氣體交換率在於紅血球的活性與血紅素的濃度
11/11 01:01, 5F

11/11 01:02, , 6F
較高的換氣率重點在於讓自己的吸氣效率發揮較完全
11/11 01:02, 6F

11/11 01:02, , 7F
剛好最近生理教到dead space...老實說...我很不解為什麼
11/11 01:02, 7F

11/11 01:03, , 8F
喘氣變快 TV會變這麼低
11/11 01:03, 8F

11/11 01:04, , 9F
這是原po自己假設的還是真實狀態呢?
11/11 01:04, 9F

11/11 01:03, , 10F
或許較高的換氣率能讓單位肺泡在單位時間內接觸的氧氣量增
11/11 01:03, 10F

11/11 01:04, , 11F
加?
11/11 01:04, 11F

11/11 01:04, , 12F
是假設呼吸速度越快 呼吸的空氣量就越少
11/11 01:04, 12F

11/11 01:05, , 13F
肺泡的交換率只要一般呼吸的1/3左右就到達飽和了 所以呼
11/11 01:05, 13F

11/11 01:06, , 14F
而且慢速的呼吸也有助於肺泡氣體交換的完全性
11/11 01:06, 14F

11/11 01:06, , 15F
吸變快根本不會影響到擴散進入血管的氧氣量阿
11/11 01:06, 15F

11/11 01:07, , 16F
但如果TV再扣掉死腔的容積後沒有達到氣體交換的飽和
11/11 01:07, 16F

11/11 01:08, , 17F
那這樣就會有別了
11/11 01:08, 17F

11/11 01:12, , 18F
我不懂你的意思 不過基本上人體一定會偏向最適合他的調
11/11 01:12, 18F

11/11 01:14, , 19F
控 會增加呼吸速率有他的原因
11/11 01:14, 19F

11/11 01:15, , 20F
但這裡是單車版就不用討論這個了吧...我只是覺得這篇
11/11 01:15, 20F

11/11 01:15, , 21F
很有爭議我才回的 我不會想在這邊討論這個
11/11 01:15, 21F

11/11 01:16, , 22F
用寶特瓶把甲桶的水移到乙桶,試問是移的頻率要快要慢才能早
11/11 01:16, 22F

11/11 01:17, , 23F
移完咧???
11/11 01:17, 23F

11/11 01:19, , 24F
人體不一定會偏向適合他的調控,不然就不需要一堆養生的東東
11/11 01:19, 24F

11/11 01:20, , 25F
....我可以說比喻不恰當嗎 養生頂多只能說是輔助身體回
11/11 01:20, 25F

11/11 01:21, , 26F
覆 真正調控的機制還是在人體阿
11/11 01:21, 26F

11/11 01:22, , 27F
氣體濃度的改變? 總覺得這個模型忽略了什麼
11/11 01:22, 27F

11/11 02:03, , 28F
94可以解釋一下吸毒到底適不適合人體呀???
11/11 02:03, 28F

11/11 02:06, , 29F
94你去問一下一些運動員吧,看深呼吸是不是有對攝氧量有幫助
11/11 02:06, 29F

11/11 02:10, , 30F
請問samuel大大這個實驗是怎麼做的?
11/11 02:10, 30F

11/11 02:11, , 31F
解剖死腔就算不做氣體交換,也不會是真空狀態
11/11 02:11, 31F

11/11 02:12, , 32F
最多因為吸氣負壓而有管徑上的改變
11/11 02:12, 32F

11/11 02:14, , 33F
你的結論看起來好像是每次呼氣都能把死腔氣體給排空
11/11 02:14, 33F

11/11 02:17, , 34F
姑且不論呼吸複雜的機轉,如果真是這個樣子比較有效率的話
11/11 02:17, 34F

11/11 02:19, , 35F
那身體機能就不會設定成我們運動時會喘了
11/11 02:19, 35F

11/11 02:20, , 36F
我是唸呼吸治療的,就目前所學,你的結論似乎不正確
11/11 02:20, 36F

11/11 02:30, , 37F
人如果都會自己調控,那還需要什麼養生呀???為什麼我現在不睡
11/11 02:30, 37F

11/11 07:56, , 38F
我們生理課的時候也有教這個~說深呼吸遠比快速呼吸有用...
11/11 07:56, 38F

11/11 07:59, , 39F
不過運動到很累開始喘氣的時候~應該是又深又快吧!
11/11 07:59, 39F

11/11 08:00, , 40F
這就像是游泳到岸邊要韻律呼吸一樣~都可以快點恢復血氧濃度
11/11 08:00, 40F

11/11 08:08, , 41F
原PO解說的就是這個網頁的觀念吧 http://tinyurl.com/2q9s3l
11/11 08:08, 41F

11/11 08:08, , 42F
這個只要是教到呼吸生理學的時候都應該會教到...
11/11 08:08, 42F

11/11 10:40, , 43F
所以吸毒的時候是正常的調控囉 了解....
11/11 10:40, 43F

11/11 10:40, , 44F
我認為重點在運動到很累開始喘氣的時候~應該是又深又快
11/11 10:40, 44F

11/11 12:41, , 45F
還有CO2需要 wash out壓
11/11 12:41, 45F

11/11 18:15, , 46F
嗯,運動時應該是又快又深沒錯,我是對原PO那個解剖死腔
11/11 18:15, 46F

11/11 18:16, , 47F
造成的影響有些疑問= =
11/11 18:16, 47F

11/11 22:42, , 48F
這個模型是忽略了一些點,但結論是正確的~
11/11 22:42, 48F

11/11 22:43, , 49F
至少主要的生理學教科書都有類似的舉例與結論~
11/11 22:43, 49F

11/11 22:45, , 50F
http://0rz.tw/bf3hJ http://0rz.tw/de3iB 我找到中文的網站
11/11 22:45, 50F

11/11 22:52, , 51F
有相關的討論~大家可以參考~要不要信就看個人嘍!
11/11 22:52, 51F

11/11 22:55, , 52F
我沒有學過運動生理學,提出的意見還請各位前輩多多指教^^"
11/11 22:55, 52F

11/13 16:08, , 53F
實務上"深"呼吸極容易造成局部肌肉緊張,因為心理上唯恐
11/13 16:08, 53F

11/13 16:10, , 54F
吸不滿足,但此的換氣效率未必提昇,反而影響肌肉靈活度
11/13 16:10, 54F

11/13 16:14, , 55F
有時候以為需要的是吸氣其實吐氣得到的正面效果反而較大
11/13 16:14, 55F

11/13 16:16, , 56F
保持呼吸順暢和平衡會透過心理層面強化生理層面的效率
11/13 16:16, 56F

11/13 16:31, , 57F
實質上"呼"氣和"吸"是一樣重要的交換程序,但是吸氣要費
11/13 16:31, 57F

11/13 16:39, , 58F
力,呼氣卻可靠放鬆肌肉完成,簡單模型不容易解釋其複雜
11/13 16:39, 58F
文章代碼(AID): #17DT_dSv (bicycle)
文章代碼(AID): #17DT_dSv (bicy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