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以聲音形式的念頭

看板meditation (靜坐 - 冥想)作者 (5月21日有新作)時間13年前 (2011/05/17 11:10), 5年前編輯推噓5(506)
留言11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人左腦的饒舌區(平常一般人都會自言自語,與自己的『心 聲』對話,這是人格展現出來的一部分。) 「內在的語言聲音,佛教稱為『意言』,即意識裡的語言。」 有幾種靜坐的方法是這樣子的: 一、專一作意來持咒或持誦聖號,這樣子意言的現象,比較不 容易感覺的到,因為作意的言語往往強過了意言。 二、特意放空心念,但初學者通常沒多久就會感覺到意言的現 象了。 三、不整治散亂,有的方法是不特別去針對雜念來整治的,包 括了意言。 第二種及第三種方法,初學者比較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效驗,在 靜坐身心輕安發起後的階段,這類方法才會比較有效驗一些(但還 不如說是身心輕安的效果之一。) ※ 編輯: ilanese 來自: 61.216.243.129 (05/17 11:12)

05/17 11:49, , 1F
我想知道咒音與脈、輪的關連
05/17 11:49, 1F

05/17 12:17, , 2F
《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第七章 聲音對人體神妙的作用
05/17 12:17, 2F

05/18 16:11, , 3F
05/18 16:11, 3F
補充: 靜坐時的念頭,我遇過的也有以影像形式來出現,而且並沒有伴隨著 聲音的形式。   當然也有一種念頭就是直覺這樣子而已,很難說是聲音或影像形式。 至於會不會有其他的形式?理論上可能有,但我沒有遇過,也沒有在 書上看到過。 ※ 編輯: ilanese 來自: 61.216.246.221 (05/18 19:11)

05/18 23:32, , 4F
關於本版154篇 的詳細分類解說
05/18 23:32, 4F

05/18 23:33, , 5F
靜坐的方法 心法 無論如何 都是用語言描述
05/18 23:33, 5F

05/18 23:34, , 6F
是否都是意言的一種? 都會影響入靜?
05/18 23:34, 6F
----------------------------8<---------------------------- 以下摘自郭朝順:《從「假名施設」與「名言熏習」 試論佛 教文化哲學》一文 《成唯識論》將「名言」分為二種的說法可以更清楚這一點: 名言有二:一表義名言,即能詮義音聲差別;二顯境名言,即能了 境、心、心所法。隨二名言所熏成種作有為法各別因緣。 顯境名言(又稱意言)指的就是意識的種種了別活動,表義名 言(又稱表言)指的就是眾生的語言音聲文字的符號活動。二種名 言當中,顯境名言更為基本,因為一切眾生皆須有所認識了別,才 能有表義名言的活動。然而兩種名言是交互作用的,眾生因於了別 認識發為音聲文字,而音聲文字又回頭來堅定原來的認識,這就如 同詮釋學中所謂的「詮釋循環」一般。 ----------------------------8<---------------------------- 能表達及傳達意義者皆是表義名言。具有了境之心、有能知心 能了別五塵境及定境法塵者,皆是顯境名言所攝。表義名言不得離 於顯境名言而獨存;然顯境名言得離表義名言而獨存。如入定或住 於話頭之境界中,唯有顯境名言。 蠻深奧的,待我去圖書館再翻書看看。 在靜坐實作裡,念頭多半以「心聲」之類的語言形式出現,不 必口說,卻能覺得念頭是以「默唸」的方式在進行。當然了,此必 有意言存在,但是不是也有表言的參與?恐怕還得了解一下《成唯 識論》的原意了。 ※ 編輯: ilanese 來自: 61.216.242.28 (05/24 14:34) 《成唯識論》裡的顯境名言、表義名言是在解釋習氣形成的原 因之一。 我想我以後可能就儘量不使用這兩個名詞,因為拿實際的現象 來描述說明就好了。 ※ 編輯: ilanese 來自: 61.231.231.182 (05/28 10:02)

06/05 00:17, , 7F
對於言語與靜坐的現象 我相信古人一定已經觀察到了
06/05 00:17, 7F

06/05 00:17, , 8F
只是長久以來 從未見到相關論述
06/05 00:17, 8F

06/05 00:18, , 9F
多謝il大的引述
06/05 00:18, 9F

06/05 00:19, , 10F
看來唯識論固然深奧 但許多東西當是透過實踐而得來的
06/05 00:19, 10F
我個人的看法是闡述靜坐的哲學方面的問題,寫的最好的還是 唯識,當然了,得從佛教的上座部一路看下來整個的思想演進。 ※ 編輯: ilanese 來自: 61.216.241.42 (06/05 12:58)

06/07 19:06, , 11F
上座部 是南傳阿含等經典嗎?
06/07 19:06, 11F
不只是阿含,而是整個唯識思想的演進,那些東西就很多了, 特別是一些論師寫的東西。 ※ 編輯: ilanese 來自: 61.216.241.232 (06/28 13:50) ※ 編輯: ilanese (1.169.120.188), 03/16/2019 20:58:51
文章代碼(AID): #1DqUSc9Q (meditation)
文章代碼(AID): #1DqUSc9Q (medi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