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放下,沒有方法的方法

看板meditation (靜坐 - 冥想)作者 (吃蛋糕)時間10年前 (2015/02/09 02:28), 10年前編輯推噓2(2035)
留言37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這是節錄於楊定一的「靜坐的科學」 第八章 放下--沒有方法的方法 問:你再三提醒我們貪多而不專精的風險,既然你認為呼吸算是很有代表性的靜坐法門, 那麼我們還需要認識其他古人流傳下來的靜坐方法嗎? 答:我覺得有一個方法特別適合我們這個時代, 簡單來說就是沒有方法的方法,也就是「 只管打坐 (shikantaza)」, 現在就請大家閉上眼睛, 嘗試一下。 請閉起眼睛來,以舒服的姿勢坐著, 盤起雙腿, 將手輕輕放在膝蓋上, 也可以在 兩腿間結一個手印。若不盤腿, 在椅上舒服地坐著也行, 兩腿平放在地上。不然, 躺 在床上或地板上也行。 在心理一一掃描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 從頭頂開始, 向下移動, 直到腳趾為止。 順著你所觀想的部位, 到了眼睛就提醒自己「眼睛放下」, 再往下到了鼻子, 就提醒 自己「鼻子放下」, 以此類推, 直到達到腳趾為止。你可能要重複這整個循環一至兩 次, 才能消解你帶進靜坐的緊張。 接下來, 眼睛仍然閉著, 讓意識回到你的內心, 只看著念頭的來來去去。你不需 要有任何反應, 不需要處理這些念頭。只是溫柔地注視著這些念頭, 知道它們存在, 不需要去掌握念頭, 也不用轉念, 更不需要推開這些念頭。輕輕提醒自己, 你只是一 具屍體, 屍體早就沒有什麼好忙的了, 當然沒有什麼好在意的, 至少不會在意這些念 頭! 不需要跟自己解釋靜坐的方法, 沒有什麼是重要的!宇宙對這具屍體毫無興趣, 屍體也不會把這宇宙放在心上!事實上, 整個宇宙都引不起屍體的興趣!就以這樣的 心態, 持續這個沒有方法的方法。若分了心或雜念湧現, 就讓它去吧, 你知道的, 屍 體不會在乎這些。 只管打坐, 那是你眼前唯一的一件事。整個宇宙都消失在打坐之內, 只剩打坐這 件事。如果你是躺著的, 也是以同樣的心態應對, 只管躺著。 許多感受會襲上心頭, 或許是喜悅、悲傷、呆滯、無聊、疼痛、刺痛等等, 無論 什麼情緒, 只要單純知道它們在那兒就好, 不要試圖攀附任何經驗或覺受, 只要把心 思帶回你正在練習的靜坐。很快地, 你會發現這些感受已經消失了, 就像這些感受之 前的念頭一樣, 早已不知到哪裡去了, 而你根本沒有做過什麼。種種感受, 和念頭一 樣, 自由地來來去去, 根本與你做了或不做什麼無關。 這沒有方法的方法, 就是流傳已久的「只管打坐」無上法門。 問:若以這個方法靜坐, 需要主動壓制念頭嗎? 答:不需要, 你只需要輕輕鬆鬆地讓念頭自由的來來去去, 任何想要化解或壓制雜念的念 頭一出現, 就偏離了這個法門的精髓。然而, 倘若你發現自己已經偏離, 只要輕輕鬆 鬆地回來, 繼續前進就好。 如此修煉下去, 你的觀照力會越來越細微, 意識到自己是怎麼地追逐著一個又一個 念頭而不自知。隨著觀照力愈修愈敏銳, 你會突然意識到,其實生活中沒有一刻能徹 底空掉這些念頭。你的心靈愈來愈清明,到頭來只是一個任由念頭來來去去的通道, 隨著時間過去,就連通道也說不上了,連所謂的心靈都消失了。只要不屈服於分心的 誘惑,你就會發現,接下來還有不少有趣的事在等著你。 問:這個方法完全不管呼吸嗎? 答:沒有一個方法是和其他方法無關,所有的靜坐法門都有相通之處。當你只管打坐時, 呼西速率便會自然放慢,時候到了,你也會觀照到呼吸的狀態。察覺到呼吸時,同樣 把心帶回你的練習,也就是「無論什麼都無所謂」的身心狀態,包括呼吸。 問:這個方法聽起來很簡單,為什麼沒那麼常聽說呢?練習時會有哪些困難? 答:精確來說,因為這個方法太簡單,而使得修法之人常落入昏沉的陷阱,很容易打瞌睡 。這個方法需要一顆清明的心,既不壓制念頭,也不昏沉,只是泰然自若地觀照所有 來來去去的念頭和感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5.0.163.18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editation/M.1423420092.A.921.html ※ 編輯: missShark (135.0.163.188), 02/09/2015 02:29:09 ※ 編輯: missShark (135.0.163.188), 02/09/2015 02:31:05

02/09 17:03, , 1F
無批評之意,本來就是到什麼層次說什麼話囉。
02/09 17:03, 1F

02/09 17:04, , 2F
但是這整篇章其實到的談論是"放鬆"。
02/09 17:04, 2F

02/09 17:04, , 3F
所以放鬆本來就沒有一定的方法,只要你能放鬆就好囉
02/09 17:04, 3F

02/09 17:05, , 4F
只是許多人習慣靠靜坐的辦法,觀察念頭的辦法來談放鬆,
02/09 17:05, 4F

02/09 17:06, , 5F
也許不過就是要給自己一個空間跟時間,自然調整自己的習氣
02/09 17:06, 5F

02/09 18:23, , 6F
這個方法剛開始是放鬆的方法,後面是open-up meditation
02/09 18:23, 6F

02/09 18:23, , 7F
的原理,但不好練。
02/09 18:23, 7F

02/09 21:50, , 8F
我頭已經開開了(凹陷進去)。
02/09 21:50, 8F

02/09 21:51, , 9F
一開始是隆起,後來是凹進去。我覺得我可以在頭上種花了
02/09 21:51, 9F

02/12 22:01, , 10F
i大說的沒錯,整篇是兩個不同的東西組成,前面是放鬆,後面
02/12 22:01, 10F

02/12 22:01, , 11F
是meditation,放鬆很好練,睡著也沒關係。但重點是後面,非
02/12 22:01, 11F

02/12 22:02, , 12F
常難。
02/12 22:02, 12F

02/12 23:55, , 13F
就是默照禪吧...... 感覺很像COPY人家的...
02/12 23:55, 13F

02/12 23:59, , 14F
曹洞宗的默照禪傳到日本後,就變成「只管打坐」這玩意了
02/12 23:59, 14F

02/12 23:59, , 15F
02/12 23:59, 15F

02/13 00:00, , 16F
只是很多提到默照禪的書籍又會談到止觀,我個人是覺得怪
02/13 00:00, 16F

02/13 00:00, , 17F
怪的。
02/13 00:00, 17F

02/13 00:42, , 18F
其實我覺得他更多的是觀而已 觀念 觀景 觀物 不被所侵
02/13 00:42, 18F

02/13 00:44, , 19F
不知I大對默照想法如何 我個人是覺得他的止包含在觀上
02/13 00:44, 19F

02/13 00:47, , 20F
個人覺得可能是因為當初要傳法時 不知如何翻譯的問題
02/13 00:47, 20F

02/13 11:03, , 21F
默照禪若是止觀,那到天台宗修不就得了,幹嘛在禪宗修呢
02/13 11:03, 21F

02/13 11:03, , 22F
02/13 11:03, 22F

02/13 11:12, , 23F
我個人是認為台灣對默照禪的文字詮釋還是以法鼓山這脈做
02/13 11:12, 23F

02/13 11:12, , 24F
得比較好。
02/13 11:12, 24F

02/13 11:14, , 25F
默照禪之所以難修是因為它必須沒有「心一境性」的方法,
02/13 11:14, 25F

02/13 11:15, , 26F
並不是將注意力集中在某個標的上頭,那又怎麼會跟「止」
02/13 11:15, 26F

02/13 11:15, , 27F
扯在一起呢?
02/13 11:15, 27F

02/13 11:16, , 28F
正因為得讓念頭自然生滅,讓其自然地愈來愈少,乃至最終
02/13 11:16, 28F

02/13 11:16, , 29F
無念的狀態,所以說極難修持。
02/13 11:16, 29F

02/13 11:54, , 30F
所以才說這自然生滅的止包含在觀上囉 到時我會去法鼓
02/13 11:54, 30F

02/13 11:55, , 31F
應該會更清楚
02/13 11:55, 31F

02/24 12:46, , 32F
其實在佛教的三皈依(大圓滿)來看,佛為覺、法為正、僧為淨
02/24 12:46, 32F

02/24 12:47, , 33F
止觀、默照等等的方法都是為了得"定"
02/24 12:47, 33F

02/24 12:48, , 34F
所以實在不需要去有所分別,專門地找一門深入就行
02/24 12:48, 34F

02/24 12:49, , 35F
只要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理,沒有絲毫的誤解,那個各種方法都
02/24 12:49, 35F

02/24 12:49, , 36F
將會在一處匯合。
02/24 12:49, 36F

04/11 16:24, , 37F
04/11 16:24, 37F
文章代碼(AID): #1KrwgyaX (meditation)
文章代碼(AID): #1KrwgyaX (medi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