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馬拉松的科學

看板Road_Running (路跑 - 跑步 - 馬拉松)作者 (山賊)時間15年前 (2010/12/19 23:56), 編輯推噓8(801)
留言9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跑馬拉松的科學 馬拉松全程42.195公里。許多跑者在最後一段路程「撞牆」,跑步速率急遽下降,心裡 覺得跑不下去,難以振作。美國許多城市每年都會舉辦馬拉松賽,合計有幾十萬人參加 ,其中百分之四十以上有撞牆經驗,1~2%退出比賽。 原來我們從事費力的運動時,身體利用的能量來自碳水化合物,主要是肝臟、大腿肌肉 裡儲藏的肝醣,還有血液中的葡萄糖。其實身體脂肪裡的能量更多,但是要等現成的醣 耗盡,身體才開始利用。脂肪代謝物-酮類-在體內累積,會造成肌肉疼痛與倦怠感,撞 牆就是體內醣類消耗殆盡的徵兆。 美國哈佛醫學院學生拉波波特(Benjamin Rapoport)參加過18次馬拉松,紐約市、波士頓 的馬拉松都跑過,最佳紀錄是2hr 55min(世界記錄是2hr 3min 59sec)。2005年紐約那次 撞牆經驗,讓拉波波特對跑步生理學發生興趣。他不只是醫學生,也是哈佛與麻省理工學 院合辦的「健康科技」學程(HST)博士生。10月下旬,他發表了研究報告。 原來跑馬拉松的兩個關鍵生理指標是:帶氧量與兩腿肌肉質量。帶氧量是身體在運動時能 夠提供肌肉的氧氣量。有充分的養,葡萄糖才能完全燃燒、釋出能量。訓練有素的運動員 比四體不勤的人,帶氧量高75%。而肌肉質量越大,儲存的肝醣越多。拉波波特的研究成 果是一個數學模型。有意跑馬拉松的人,把自己的帶氧量、兩腿肌肉質量、體重,以及預 定跑完全程的時間,輸入這個模型,就知道自己一路上應該補充多少糖份。 波拉拉特告訴記者:「許多人認為撞牆是不可避免的,其實不是。為了避免撞牆,你必須 先弄清楚自己的斤兩,找到合適的節奏,就能跑完全程而不撞牆。要訣是你根據這個節奏 補充糖份。」當然,跑馬拉松不只是試煉自己的生理,心理素質也是完賽的重要因素。除 了堅忍不拔的毅力,「按預定節奏執行計畫」也是成功的要件。他說:「一旦確定了節奏 ,就必須一以貫之。有些人在開跑後,往往太過於興奮,改變了節奏。那可犯了兵家大忌 。」 資料來源:2010年12月號「科學發展」雜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4.177.133

12/20 04:04, , 1F
哈哈~最後一句很像在說我
12/20 04:04, 1F

12/20 08:37, , 2F
好想算算看!
12/20 08:37, 2F

12/20 09:14, , 3F
嗯,說真的,我沒遇到什麼撞牆期.
12/20 09:14, 3F

12/20 09:19, , 4F
樓上暴力哥= =+~
12/20 09:19, 4F

12/20 18:46, , 5F
樓樓上是高手 當然沒遇過撞牆期~=.=+
12/20 18:46, 5F

12/20 21:58, , 6F
唉....我是到後半走路走到撞牆...(攤手)
12/20 21:58, 6F

12/20 23:40, , 7F
endurancecalculator.com/EnduranceCalculatorForm
12/20 23:40, 7F

12/20 23:40, , 8F
.html
12/20 23:40, 8F

12/23 17:57, , 9F
12/23 17:57, 9F
文章代碼(AID): #1D3Yifr8 (Road_Running)
文章代碼(AID): #1D3Yifr8 (Road_Run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