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走線

看板bicycle (單車 腳踏車)作者 (k3)時間18年前 (2007/04/05 01:00), 編輯推噓3(3012)
留言15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 引述《k12 (k3)》之銘言: ※ 引述《heyhay (Darth Siman~達斯西麵~)》之銘言: : ※ 引述《k12 (k3)》之銘言: : : : → u941812:see http://parktool.com/repair/index.asp 04/02 17:37 : : 就看u大推薦的這兒吧,不過我也必須說,有些部分他跟我的理念 : :   有點不同(譬如後變後管太長了),原則是同樣的,不論有沒有完全對, : :   有看到示範再加上常常思考,會有不少收穫的。 : 就K3您的作法 : 後變線管的長度如何量測? : 常看到您說直進直出 : 但我自己的經驗裡 : 最短距離的後變線管 : 在某些騎乘的狀況下會造成後變不順暢 : 如越野林道等, : 我自己觀察的經驗 : 由於震動造成後變速器上下擺動, : 此時線管會拉扯後變, : 若太剛好的話似乎會造成後變失準?! : 亦或是我的量測方式有誤? : (後變到最大飛輪時線管不會過度彎折) http://parktool.com/repair/readhowto.asp?id=113 這頁的下半部會有一張後變後管長度的照片,左半邊他認為太短,   右半邊他認為剛好,我的意見跟他相反,我認為右半邊長太多了。 用這張圖片去思考一個問題,顯然當線管愈來愈短時,接在後變速   器上的那個線管愈做不到直進直出,但是接在車架上的那個部分卻愈來   愈直進直出;反之亦然,線管愈長,則接在後變速器上的那個部分愈來   愈直,而接在車架上的那個部分卻愈來愈彎。 是的,就是這樣,線管過長(或說線管過短)並不是使得每個地方都   同時變糟,大多數時候,是使得一部分變糟,另部份變好。 我很久很久以前曾經提過一個概念(不是在這個板):調車並不是哪   個零件佔幾成,哪個零件佔幾成。調車是扣分制:每有一個地方做得不   夠好(或用得東西比較差),就扣些分。 所以這變速後管的兩頭必須互相遷就,既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 兩頭都稍微扣些分,不要一頭扣很多。 網頁上的技師所主張的長度,看來是只顧到線管接後變速器的部分   ,而忽略了線管接車架的部分所造成的。 現在不管那位技師的主張對或不對了,如果假設我是對的,那我會   怎麼走。 後變既然會變動位置,後變後管的長度不只必須走線,而且必須考   慮以哪個瞬間來走線。直接說結論(有點繞口,看不懂的人多看幾遍):   前大後小瞬間(其實後大或後小差距不大,重點在前大),線管繃最緊,   所以用來看是不是"過短"(看線管接後變的位置);前小後小瞬間,線管   最鬆,所以用來看是不是留得"過長"(看線管接車架的位置)。 大致上是這樣看,確實並不是在後變變到最大飛輪時檢查。 這樣做出來的線管長度,外觀看來有點像那網頁裡的左圖,不然就   是只比它長1,2公分而已,至於哪樣的長度比較好,各位在看過我的說明   後可以有合理的判斷。 線管走到適當長度(不過長,不過短)時,對後變的拉扯力量應該也會   最小。 : 推 yuhongpan:後變的問題...換成sram就好啦XD 04/04 01:41 登山車後變的設計,sram真是超越shimano的。 現代的後變,是由shimano最先把所有的好設計整合在一起的,所以大   多數的後變跟shimano後變的設計沒啥不同(它們真的是抄shimano的),而   且這樣的設計已經好到不能再好了,我想shimano作夢也沒想到它會被超越   。 先前我雖然已經了解sram後變更好,但在調整上卻幾乎看不到效能差   異。最近看到網路上分享的影片,我恍然大悟:差異要到off-road上才會 明顯一點,shimano會晃,sram不會晃正是設計重點。但到底不會晃,變檔   比較快還是比較慢是我目前還沒想透的,還要再一些時間。 另外一比一的拉線槓桿比反而是我比較欣賞的重點,雖然這可能是先   前sram轉把系統誤打誤撞留下來的優點:因為這樣的拉線槓桿比比較省力   ,所以線的摩擦力更不易造成影響。再者,變速小往大是由手出力,而大   往小是靠彈簧,這樣的拉線槓桿比可以讓它們用更強壯的彈簧作出更好的   大往小效果,但小往大的手勁卻不需要比較大(它們真的這樣做了)。所以   目前sram後變確實有相當理想的效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0.157.134

04/04 13:56,
昨天晚上有看了一下,也是思考同樣的問題
04/04 13:56

04/04 13:58,
所謂的直進直出,就是要線在內管不會去跟管壁太黏(擠壓)
04/04 13:58

04/04 14:00,
昨天試走了一下,有個想法是不管抓線的最短距離,而是抓線在
04/04 14:00

04/04 14:01,
管內最置中的位置,與管壁最無摩擦,不知這樣想對不對
04/04 14:01
差不多。

04/04 16:58,
所以可以說是「兩害取其輕」囉?
04/04 16:58
嚴格說,兩邊各扣兩分,比一邊沒扣分,一邊扣20分好多了。

04/04 23:44,
確實很少看到走這麼長的案例
04/04 23:44

04/04 23:44,
而且大部分時候,內線受阻反而都是在後下叉外管彎折的地方
04/04 23:4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0.157.134

04/05 01:01, , 1F
個人也相當欣賞SRAM,不過低階後變質感又差了些
04/05 01:01, 1F

04/05 01:03, , 2F
感謝K3,原來重點要放在大盤上,難怪覺得後變總是不太順
04/05 01:03, 2F

04/05 01:03, , 3F
另外offroad我自己體會到的差異,後變甩來甩去在踩踏的時候
04/05 01:03, 3F

04/05 01:03, , 4F
還蠻容易造成跳齒的
04/05 01:03, 4F

04/05 01:03, , 5F
另外SRAM的腿彈簧似乎也普遍強於SHIMANO
04/05 01:03, 5F

04/05 01:04, , 6F
在未調整彈力的情形下比較
04/05 01:04, 6F

04/05 01:04, , 7F
不過SRAM那個後變的導線架部分如果是鋁合金的應該會比較完
04/05 01:04, 7F

04/05 01:04, , 8F
善吧?之前在國外的論壇看過那部位斷裂的紀錄,似乎是個很
04/05 01:04, 8F

04/05 01:05, , 9F
有爭議的設計
04/05 01:05, 9F

04/05 01:05, , 10F
腿彈簧的部分今天跟朋友討論覺得是SRAM在力臂設計上的差異
04/05 01:05, 10F

04/05 01:05, , 11F
雖然彈簧頗硬,可是變把部分卻不會覺得扳起來很難扳動
04/05 01:05, 11F

04/05 01:08, , 12F
好險議題還沒延伸到更下面的圖
04/05 01:08, 12F

04/05 01:20, , 13F
龍頭走線嗎?~XDDDD
04/05 01:20, 13F

04/05 01:23, , 14F
我想那個不會晃的重點不在於變速效率,而是如heyhay大所說
04/05 01:23, 14F

04/05 01:24, , 15F
的避免在震動的時候誤變到其它檔位
04/05 01:24, 15F
文章代碼(AID): #164zcSQw (bicycl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3
7
18年前, 04/05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 之 3 篇):
0
4
18年前, 04/06
3
7
18年前, 04/05
3
15
18年前, 04/05
文章代碼(AID): #164zcSQw (bicy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