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孟子說氣

看板meditation (靜坐 - 冥想)作者 (哇 快看到外星人了耶)時間13年前 (2011/04/21 11:26),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這段我覺滿喜歡的,很有啟發性,或許對於練氣,靜坐,以及生活追求的境界都有幫助吧 所以就打出來給大家看看。 我離這境界的距離還真是遠,太多改不掉的慣習和臭脾氣, 只能努力看看了。之前所追求的方向似乎錯很大,真是繞了好大一圈阿。 這篇之前孟子還有說不動心的方法,培養大勇讓自己可以不動心 我覺得說得很好。有興趣的人可以找來看看 我程度還沒高到接受魔考,不過我想培養出這種大勇,當面對魔考時, 也能理直氣壯的不懼吧 另外,孟子也在這篇教了我們獨立思考的方式,不要單單從言語的表象所迷惑, 言語其實就像魔一樣,如果能在生活中培養這樣的智慧,明辨對錯。 讓自己的心不受環境影響,情緒不受別人言語而造成波動 也會有幫助吧 --------------------------------------------------------------------------------------- 出處: 三民書局 新譯四書讀本 孟子說:「志,是氣的統帥;氣,是充滿體內的力量。那志到達哪裡,氣就跟到哪裡。所 以我說不動心的要訣是:『保握住志,不要擾亂了氣。』」 公孫丑說:「您既然說『志到達哪裡,氣就跟到哪裡』,為什麼又說『保握住志,不要擾 亂了氣』呢?」 孟子說:「因為志專一的時侯,就牽著氣走;氣專一的時候,也能牽著志走阿。比方現在 有人在飛奔,有人在疾走,那都是氣的作用;但反而使心志也跟著激動起來。」 公孫丑說:「請問夫子的不動心功夫有甚麼長處呢?」 孟子說:「我知言,我善於培養我的浩然之氣。」 公孫丑說:「請問甚麼叫做『浩然之氣』?」 孟子說:「很難說阿。這種氣,最廣大、最剛強,如果用正當的方法培養,不妄加殘害, 就能充塞在天地間。這種氣,配合著正義和天理;沒有了正義和天理,就要萎靡下來了; 而且,它是由正義的長久積聚,從內心發生出來;不是藉偶然的正義行為,從外面襲取過 來的。因此,當一個人的行為有不合道義,自己內心覺得不滿足時,氣就跟著萎靡下來了 。(PS,滿讚同的) 所以我說告子還沒懂得什麼是義,因為他把義看做外在的東西。當然,他也不會懂養氣的 道理了。還有,培養這浩然之氣,必須時時進行,不可有一刻忘記;並且心理只要不忘記 就好了,也不必另想辦法,幫它快速長成。 可別像傻頭傻腦的宋國人似的: 宋國有個人,因為愁他的禾苗老長不大,就把苗全部都拔 高一些,然後累得頭昏腦花地回去,告訴家裡的人說:『今天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大了! 』他兒子急忙跑去看,禾苗已經乾枯了! 現在天下的人,無論做甚麼事,能夠不像宋人這 樣幫助禾苗長大的,是很少了。 認為養氣沒有好處便放棄不管的,就好比是不肯除草養苗 的懶漢。知道養氣的好處,卻急著幫它長大,就好比拔起禾苗的傻瓜;不但沒有益處,反 而害了它哩。」 公孫丑問:「什麼叫做『知言』呢?」 孟子說:「聽了別人偏執一端的言辭,就知道他的心為什麼被遮蔽不明;聽了別人汪洋自 恣的言辭,就知道他的心為什麼會陷溺不拔;聽了別人混淆是非的言辭,就知道他的心為 什麼叛離正道;聽了別人支吾閃爍的言辭,就知道為什麼他的心會窮於應對。 拿治理天下的君、相來說,這四種言辭既在心裡產生,就要危害到政教;既出現在政教上 ,就要危害到行事;即使堯、舜、孔子等聖人復活,也一定會贊成我的話的。」 原文: 「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夫志至焉,氣次焉,故曰:『持其志,無暴其氣。』 」 「既曰『志至焉,氣次焉』,又曰『持其志,無暴其氣』者,何也?」 曰:「志壹則動氣,氣壹則動志也。今夫蹶者、趨者,是氣也;而反動其心。」 「敢問夫子惡乎長?」 曰:「我之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 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我故曰告 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 宋人有閔 其苗之不長而揠之也,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 ,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捨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 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何謂知言?」 曰:「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生於其心 ,害於其政,發於其政,害於其事。聖人復起,必從吾言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5.156.5.36 ※ 編輯: yule1224 來自: 75.156.5.36 (04/21 11:35)

05/10 00:26, , 1F
05/10 00:26, 1F
文章代碼(AID): #1DhwFKxi (meditation)
文章代碼(AID): #1DhwFKxi (medi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