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NBA真的在賠錢嗎?

看板NBAGM作者 (.....................)時間13年前 (2011/07/01 19:23), 編輯推噓7(7016)
留言23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9 (看更多)
http://thebostongarden.pixnet.net/blog/post/32969956 當Larry Coon說話的時候,仔細聽就對了。順便預告,下一篇是驚爆紐澤西籃網隊 財務內幕。 http://tinyurl.com/43b5xbv Is the NBA really losing money? Are the league's stated losses merely an accounting fiction? Here's a closer look By Larry Coon Special to ESPN.com NBA的CBA在禮拜五12點01分截止。如果那時候還沒有新的合約,那麼聯盟就會關門 ,暫停所有商業營運直到勞資糾紛解決。 現在球季已經結束,來到了 CBA的關鍵時刻,兩邊緩慢地進行談判。但是兩邊的歧 異依然又深又寬。雖然兩邊都有一些動作,但是封館似乎是難以避免的了。在合約 正式截止前,兩邊依然有最後一次面對面的機會,儘管NBA理事長David Stern老說 總是會有時間簽新合約的,但是現在結論依然遙遙無期。 聯盟宣稱30支球隊裡有22支都在賠錢,一年總共要損失 3.7億美元。球隊老闆希望 對聯盟財務模型徹底大修,並且提出包括 4,500萬美元硬上限,並且回溯到目前合 約適用的方案(這會讓現在的合約減少15到 25%,依據球員不同起薪而異)-但是 這個提案被球員工會說成是「無從談起」。他們也討論過其他方案,可以把球員薪 資限制在接近目前的水準,因此當整體收益在未來十年逐漸增加時,球員所得到的 比率卻會逐漸下降。 「他們的要求太龐大,我們就是做不到。」NBA球員工會的執行董事Bill Hunter這 樣和記者說。 球員工會則對聯盟的健康狀態有另外一番故事。「我們相信只有小部分球隊在賠錢 ,而他們的問題可以透過收益分享機制解決。」Hunter這樣告訴ESPN.com的Henry Abbott。 工會主席Derek Fisher把矛頭也公平地指向了球隊的制服組。「我們碰到的狀況是 球隊在支出管理上有問題,付給員工不相等的高薪,或者沒有以他們的最佳利益為 原則來決定球員和人事-這些事現在卻被用來戴在我們頭上。」Fisher在十月受訪 的時候說。 聯盟說已經提供完整的財務資料給球員工會以證明他們的損失。「我們給了他們經 過簽證的財務報表。」Stern 說:「我們提供了稅務資料,如果他們有需要,我們 會提供更多。」 「我們覺得坦蕩,因為我們給球員工會的財務資料,是運動史上前所未見的完整。 」他說。 但是工會不同意那些數字所說的數字。 「關於這些數字的歧見仍在爭辯當中,我們不同意這些損失數字反應了聯盟財務的 實際情況。」Hunter在全明星賽週發表的新聞稿裡說。 球員工會宣稱,有相當程度的損失只是會計作帳結果,並不代表實際營運的損失。 「也許根本沒有損失。完全關乎使用哪種會計準則。」Hunter說:「如果你決定不 計入利息和折舊,大概可以劃掉3.7億元損失中的2.5億元。」 Hunter說的是球隊購買某些資產時可以分期攤還。這會出現在資產負債表,但是分 期攤還並沒有太多經濟上的意義。這不是實際上會付出去的錢。 聯盟宣稱的損失只是會計虛構出來的嗎?紐奧良黃蜂隊的財務報表去年被透露給大 眾,Deadspin網站最近得到紐澤西籃網隊的類似資料。ESPN.com找來了一群財務專 家檢視這些資料,幫助決定這些球隊是不是真的在虧錢。 這些財務報表讓我們看到一些幕後運作─一些 NBA內部工作的洞見─但是如果從它 們推論太多會是錯誤。那只是30支球隊裡的 2支。那些資料也不是最新的-籃網隊 的是2005年到2006年球季,現行 CBA的第一年。黃蜂隊的資料比較新─更精準點說 是2008年到2009年球季─但還是兩年前的事了。 它們也代表了兩支最近出售的球隊,以黃蜂隊為例,受到夏洛特時期管理不佳,搬 遷到紐奧良,又遭遇卡翠娜颶風的毀滅影響。既然大部份的球隊最近都沒有要出售 ,很少球隊經歷過黃蜂隊面臨的考驗,因此這兩支球隊很難被當作常例看待。 但是這不是說從特定球隊得到這些資料毫無用處。球員工會宣稱聯盟過度誇張損失 ,把購買球隊的成本和球隊營運的盈虧混在一起。為了要檢驗這種說法,我們需要 最近經營權移轉的球隊的財報。很幸運的,現在我們手中有了。 所以我們不能從這些財報推斷出對聯盟整體的完整結論,但是當我們聽到這次勞資 糾紛的兩邊主張時,仍然可以讓我們知道,並且也許得出哪邊的論點比較可靠的看 法。 一般說來,財務報表提供了公司在特定期間表現的速照。這些報表告訴讀者(在此 例是聯盟辦公室、債權人、潛在投資者和現在的球員工會)公司是誰的,對誰欠債 ,營收哪裡來,營收哪裡去。這些報表由公司的會計師準備,並且經由獨立的會計 師事務所簽證,以確保數字都是正確無誤,也符合一般公認會計原則(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GAAP)。 黃蜂隊的財報是一幅艱困的照片。當時是球隊遇到卡翠娜颶風後的第二年。營收略 低於平均,但是球員薪資總額跟平均差不多。從營運的角度來看還算可以撐下去, 不過只有很小的失誤空間。為害最深的部份是債務-他們可能在夏洛特有大筆債務 ,逼使前老闆George Shinn要不是把球隊賣掉,不然就是搬走。他選擇了後者,但 是這又增添了3,000萬元的搬遷費。接著球隊又遇上毀滅性的颶風,最後他們在2009 年總共有超過1.2億元的債務。 籃網隊是另外一支衰弱的球隊,這解釋了他們搬到布魯克林的理由。在這份財務報 告的期間,他們的進場觀眾人數是聯盟後段班,球員薪資總額是聯盟最高,並且又 是在一個高成本的環境中營運。在這些條件下,你可以想見球隊會賠很多錢,的確 沒錯-它宣稱在2005年和2006年分別賠了4,900萬元和5,740萬元。 但是這些財報也透露了Hunter和球員工會有意見的會計準則方式。布魯克林籃球( 籃網隊的母公司)付了3.61億元買下球隊。為了讓資產負債表平衡,得要有相同數 額的資產。有些是實體的資產;應收帳款;和類似這些的東西。其他是「無形」資 產,這是買家付出金額超過有形資產的數額。這些資產(但不是球隊本身)需要在 「耐用年限」中攤銷,而它們的價值有部份(以籃網隊為例有 2億元)算進每年的 營業費用。對籃網隊來說,2005年這些費用加總有4,150萬元,2006年則是4,020萬 元。 換句話說,2005年籃網隊營業損失(operating loss)4,900萬元裡的4,150萬元, 2006年5,740萬元裡的4,020萬元,只是為了要讓會計簿平衡。那是球隊買價的一部 分,但是每年以費用計算。這不代表它們窗飾財務報表,或是想要欺騙球員。這就 是一般公認會計原則把購買球隊的費用,轉成一定期間內的營虧。然而,這在Hunter 和工會的討論中是不合理的論點,因為他們認為籃網隊沒有在兩年裡「賠」了1.064 億元,而是分別只有750萬元和1,720萬元。 黃蜂隊的財報顯示,儘管處境困難,但如果沒有壓垮人的利息費用,他們在2009年 還可以有合理的營業利潤。儘管在這樣辛苦的處境,球隊還以低利貸給了 Shinn和 他的公司3,500萬元-同時以較高的利息借進1億元。沒有理由去懷疑那缺乏正當理 由,但是那些貸款依然造成球隊現金流上的問題。球員也許會反對說,球隊沒有好 好地管理不是他們的責任,那些和球隊籃球營運無關的債務也跟他們無關。 在這兩個例子他們的論點都相同:有些問題不是球員的問題。除非球員可以從球隊 買賣中分得利益,不然他們不應該為了買下球隊的成本負責。既然他們對於球隊的 管理決定無從置喙,那他們也不該為了出錯的決定付出。 如果把這個例子適用到全聯盟,這些數字就會快速累加。自從 CBA在2005年生效後 ,七支球隊曾經轉手。球隊簿記不同數額的無形資產,然後每年攤銷,所以我們無 從得知任一年有多少金額因為攤銷。如果我們假設每支球隊減掉 3,000萬元,那麼 每年聯盟因為球隊轉手,就會產生 2.1億元的營業損失。除此之外,很多老闆可能 每年支付數以百萬計的利息,而這是為了當初購買球隊的融資。這些都是實際上的 債務,代表了要支付出去的金錢,但是它們跟球隊經營權有關,這部份球員並沒辦 法參與。 再說一次,我們不能從兩支球隊推論到聯盟整體。但是Hunter看過所有30支球隊的 最新資料,宣稱聯盟3.7億元的損失中,至少2.5億元是因為這種會計原則。從我們 在這兩支球隊看到的情形,他也許的確有理由。 從老闆的觀點,不管是不是因為會計準則,聯盟每年依然在賠錢。他們堅持聯盟的 整個財務模型都有問題,而這需要的不只是更好的球隊管理和更多的收益分享。 「如果虧損,收益分享是不能解決問題的。」Stern 說:「因為從聯盟的角度,你 不可能利用收益分享轉虧為盈。」 老闆希望有一個讓所有球隊都能持續且具競爭力的系統,這就需要全面大修了。Stern 說:「在某些市場,就算他們每件事情都做對,受到市場大小和收入有限的影響, 他們依然不會賺錢。」 聯盟提出的解決方案包含收益分享機制重新檢討,另外對球員成本更好的控管。先 是確認聯盟整體可以賺錢,然後把錢分享出去,讓大市場球隊和小市場球隊在同一 個水平裡競爭。 「想出一套系統,讓每支球隊都有同等的籌碼。」Stern說。 球員贊成收益分享機制重新檢討,但是聯盟提議要控管球員成本就很難接受了。最 大的問題就是硬性薪資上限。NBA 目前採用的是軟性上限-球隊在某些情況下可以 超過上限,比如說和原有球員續約。因為球隊不需要讓薪資總額維持在上限之內, 只有很少球隊受到限制。2009年到2010年球季聯盟的球員薪資總額是21億元,而CBA 的機制保證球員得到總營收的57%。 4,500萬元的硬上限會降低球員薪資總額到13.5億元,下降36%。這意味著球員薪水 比這季還要少7.6億元。 「如果要我們在提案和封館之間選擇,我們歡迎封館。」Hunter說。 依據損失 3.7億元的數字,那大概是聯盟需要損益兩平所刪減數字的一倍。當然了 ,聯盟的目標不只是損益兩平。 「我們要達到一個比率,讓球隊和聯盟都可以獲利。」Stern說。 聯盟後來提供了保證,讓球員薪資在未來十年都至少有20億元,但是讓薪資隨著合 約存續卻相對地不變,而收益則會持續增加。這同樣會達到老闆希望成本縮減的目 的-讓球員薪資佔收益的57%,在十年間降低到大約40%-但是會是逐漸下降,而不 是要求球員在合約一開始就巨幅減薪。 這項提議(甚至還沒有提升到正式提案的程度)也包括老闆所稱的「彈性上限」( "flex cap")。 這是硬性上限和軟性上限的混合體,有著6,200萬元的軟上限,其 上還有數額未定的硬上限。但是Fisher說,他認為彈性上限和硬上限只是語義學上 的不同而已。 「我們認為這完全扭曲了現實。」Fisher說:「那不是彈性上限,那是硬上限。」 聯盟把談判和收益分享當作是兩項不同而平行的討論也很有趣,球員認為收益分享 可以是提案的一部份。老闆則說如果他們可以藉由控制薪資(比如說硬上限)轉虧 為盈,收益分享機制可以解決剩下的問題。但是 4,500萬元的硬上限已經遠超過中 線-它的目標是讓最拮据的球隊都可以賺錢,而收益分享機制甚至還沒開始使用。 老闆可以藉由收益分享緩和球員對於收益不均的質疑,但是卻讓這種不均的最糟糕 層面加深。或者他們只是在做好的談判者做的事-爭取空間。後來讓薪資隨著時間 增加,所佔比例下降的提案,顯然表示後者才是原因。 所以這樣你對勞資糾紛大致有了概念。老闆想要賺錢,並且提高他們投資的價值, 就像其他企業老闆一樣。球員希望保護他們的既有力量和工作安穩,就像其他公司 員工一樣。兩邊對於問題的本質和規模,還有如何改變無法有共識。兩邊都希望他 們的說法是正確的。 說到底,我們不會談到聯盟損失到底是3.7億元、1.2億元、還是完全沒賠錢,哪個 才是正確的解讀。也無關乎兩邊對於球員到底該得到多少錢,或者球隊應該有權賺 進多少錢有共識。但是對於這些議題的合意當然可以加速解決方案的誕生。 球員指出他們願意分擔合理的負擔,但是目前為止他們對於聯盟的狀態還是堅持樂 觀的解讀,對於他們沒有決定權的因素拒絕被苛責。老闆堅持對於聯盟的健康有悲 觀的解讀,還有對於問題有著極端的方案。而兩邊已經堅持己見,僅僅修飾文字長 達兩年了。 依據這些財務報表,事實可能處在兩邊之間。所以遲早,會有解決方案的。 真正的問題是需要多久,還有會變得多慘烈。 -- Walter Brown "Red" Auerbach Dennis Johnson Bill Russell Jo Jo White Bob Cousy Tom Heinsohn "Satch" Sanders John Havlicek Dave Cowens Don Nelson Bill Sharman '57 '59 '60 '61 '62 '63 '64 '65 Boston Celtics '66 '68 '69 '74 '76 '81 '84 '86 Ed Macauley Frank Ramsey Sam Jones K.C. Jones Cedric Maxwell Kevin McHale Larry Bird Reggie Lewis Robert Parish "Loscy" Danny Ainge Len Bias Johnny Most Garden '08 Ray Allen Kevin Garnett Paul Pierce http://thebostongarden.pixnet.net/blo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196.51

07/01 20:01, , 1F
所以到頭來是會計準則的問題= =?
07/01 20:01, 1F

07/01 20:05, , 2F
翻的好讚^___^b 辛苦了~~看bri文長知識^^
07/01 20:05, 2F

07/01 21:00, , 3F
也不是會計準則的問題,這篇大意是說,多數球團
07/01 21:00, 3F

07/01 21:01, , 4F
在實際營運來講應該是賺錢的,但老闆也真的在賠錢
07/01 21:01, 4F

07/01 21:02, , 5F
賠錢的原因是,老闆投資球隊時候的融資過程產生...
07/01 21:02, 5F

07/01 21:03, , 6F
然後當融資的支出大過實際營運的收入時,也還是賠錢
07/01 21:03, 6F

07/01 21:06, , 7F
整個來說,其實跟NBA球團的M型化也有關係
07/01 21:06, 7F

07/01 21:07, , 8F
小市場球隊很難吸引明星,除選秀運氣好,也難有戰績
07/01 21:07, 8F

07/01 21:07, , 9F
沒戰績就沒球迷,也就沒收入,惡性循環..
07/01 21:07, 9F

07/01 21:09, , 10F
然後自家養出的明星,也會像是LBJ那樣跑去大市場球隊
07/01 21:09, 10F

07/01 21:09, , 11F
根其他明星聯手,然後一下子就又沒競爭力
07/01 21:09, 11F

07/01 21:40, , 12F
看完前半部,不知道我舉這個例子洽不恰當
07/01 21:40, 12F

07/01 21:41, , 13F
假如我開了一家餐廳成本是2千萬,每個月的收入是100萬
07/01 21:41, 13F

07/01 21:41, , 14F
支出是90萬,這樣表面上看起來我一個月是賺了10萬
07/01 21:41, 14F

07/01 21:41, , 15F
不過考量到成本,其實總體來講是虧損的
07/01 21:41, 15F

07/01 21:42, , 16F
一個月賺10萬何時才會補滿那2千萬後開始真正的賺錢呢
07/01 21:42, 16F

07/01 21:43, , 17F
現在資方要求成本納入盈虧考量,不過勞方卻覺得不合理
07/01 21:43, 17F

07/01 21:45, , 18F
數字方面可能舉例的不太好,把2千萬改成20億會明顯一點
07/01 21:45, 18F

07/01 21:48, , 19F
經濟學好像是叫做"攤提"吧 類似這種概念
07/01 21:48, 19F

07/01 21:49, , 20F
"利息和折舊"是赤字的最大主音
07/01 21:49, 20F

07/03 00:06, , 21F
07/03 00:06, 21F

07/03 00:42, , 22F
然後搭配下一篇來看,那個折舊根本是虛空的數字。
07/03 00:42, 22F

07/13 12:15, , 23F
有一句看錯了,是聯盟向球員保證未來10年至少20億
07/13 12:15, 23F
謝謝指正,已經改正了:) ※ 編輯: bri 來自: 219.87.86.164 (07/13 13:18)
文章代碼(AID): #1E3Qv1oO (NBAGM)
文章代碼(AID): #1E3Qv1oO (NBA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