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間歇跑的迷思

看板Road_Running (路跑 - 跑步 - 馬拉松)作者 (花哈哈)時間17年前 (2008/02/11 03:06), 編輯推噓3(303)
留言6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4 (看更多)
※ 引述《turtleplus (Above and Beyond)》之銘言: : 因為參與國科會的計畫,現在我在德國唸書, : 行有餘力就可以跑步。 : 碰巧我的鄰居也很愛跑步,還說要挑戰馬拉松跑進三小時。 : 對於長跑的觀念,他們這邊都會分好幾期, : 粗略來說,進入真正(艱苦)的訓練之前, : 他們幾乎都是跑長跑練習,而且配速都不會很快, : 所以不會像我這個台灣人老是把自己搞受傷。 : 所謂的間歇跑,就是他們說的interval training : 就算跑,也是當成分段來跑的長跑,在某幾段路程才會稍做加速。 : 他常跟我說,我總是跑太快了! : 我跟我鄰居一樣的PB,但是我跟他一起練習時都覺得他的配速很慢 : 目前也幾乎沒練間歇。(不過天氣因素也有差,在台灣跑太熱了) : 大概要等下個月開始才會為了5月初的全馬做進一步的訓練。 : 譬如三月中會一起跑個10km的小測驗以及一場比賽, : 來決定全馬的配速。 : 感覺上跟他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很容易就可以跑個30-35km, : 我卻很少跑到這麼長。 : 所以我覺得要跑長距離的人,還是先把里程跑起來吧, : 而且循序漸進,儘早累積有氧耐力,或者加上一些肌力的鍛鍊, : 降低以後的受傷機率。 : 此外,我之前幾個月都穿較薄的鞋子練跑,結果現在膝蓋受傷了, : 現在會覺得大部分里程都穿慢跑鞋跑才對, : 除非練習配速較快的間歇跑或測驗,那時才適合穿其他輕薄的鞋子。 練長跑幾個要素 1. 基本體能 2. 心肺能力 3. 肌力 4. 心理素質 個人的看法,練的順序也是如上 不過也許有人天賦異稟就可以略過不練 分述如下: 1. 基本體能 我常用油箱的例子,就是想辦法把油箱練大 在練這之前,還是先把各肌群長好先 在各肌群都有一定的強度之後, 以跑步來說,注重的在於跑步的距離,也就是你到底能跑5km,10km或20km 當然用其它運動輔助也是ok,就像是你很辛苦的慢慢跑完10km 然後再來個跳繩500下,仰臥起坐等等... 此外,大吃大喝也是把油箱練大的要件之一 2. 心肺能力 長跑最重要的就是常跑,唯有常跑才能維持你的心肺能力(當然用游泳也可以) 除了維持之外,要加強心肺功能的作法就是間歇運動了 有些定量的東西會因人而異 就說些定性的東西吧 一開始一樣不要求強度,只求能一段快一段慢 要瞭解自己的狀態,慢慢把快的速度加快,把慢的時間縮短 一般來說間歇不用每天做(這邊是指200m*20之類的,熱身的間歇量不大可每天做) 可和長距離交錯著練習 練間歇除了讓你的耐久性提升外,最主要的是可以隨對手速度和地形變換 而可以對於跑步強度的變化有更高的接受度(簡單說就是比較不會爆掉) 3. 肌力 提升肌力主要的目的有2: 1. 最後幾百公尺要加速不想衝輸別人 2. 當你心肺功能OK時,讓你的配速能夠再提升 (當然肌力提升有機會動作更放鬆) 最簡單提升肌力的方法就是做重量訓練室,看哪邊弱就做哪邊 不過重量要輕,次數和時間要長.... 另外一種就是和心肺功能一起練.... 像是跑斜坡(上坡和下坡都可以練),還可以用單車內胎拖人或拖其他東西負重跑 或是把重量訓練室的東西(用基本體能代替也可)搬到操場上 每跑100m就做個一項,輪流做 這樣比較不會因為沒辦法控制肌力而一下子就配速不當就爆掉了 4. 心理素質 那個就多練習專注和放鬆,印象練習也有幫助 其他像是柔軟度也是有幫助.... 我想德國人的肌力應該會比你的肌力強一些... 所以他們比較需要的基本體能和心肺能力加強.... 另外就是台灣的文化會比較急一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116.106

02/11 06:02, , 1F
大推台灣文化會比較急!!!XD
02/11 06:02, 1F

02/11 16:45, , 2F
結果練得那麼猛也沒有比較強
02/11 16:45, 2F

02/11 18:45, , 3F
認真練大約一年多就可以全馬不到三小時惹..
02/11 18:45, 3F

02/11 22:48, , 4F
我想大家都很認真練,關鍵在太急
02/11 22:48, 4F

02/12 09:54, , 5F
放長線釣大魚 哈哈
02/12 09:54, 5F

02/12 17:00, , 6F
這不是釣到了嗎?
02/12 17:00, 6F
文章代碼(AID): #17hqieir (Road_Runn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4 篇):
文章代碼(AID): #17hqieir (Road_Run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