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慢跑 跑出健康

看板Road_Running (路跑 - 跑步 - 馬拉松)作者 (混沌惡魔)時間17年前 (2008/02/13 13:22), 編輯推噓0(002)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4 (看更多)
副標:提升心肺耐力、促進體能。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別再找藉口,說你沒運動… 「最經濟、活動效果最好、又不受時間、空間限制,適合每個人,增加心肺功能、燃燒脂 肪…」,台灣大學體育室副教授簡坤鐘細數慢跑的好處。 簡坤鐘說明,只要沒有關節不適等障礙問題,皆可以依照個人能力,增加自己慢跑的強度 與時間。心臟功能的強化是健康要素之一,慢跑能提升心肺耐力、促進體能,根據研究亦 可證實,保有慢跑習慣者的平均壽命較長。 一般人靜止時較佳的脈搏數最好介於65至75次,靜止的脈搏數愈低,表示心肺功能愈強, 馬拉松選手的脈搏數幾乎是在40次上下。心肺功能佳者,有助於體內臟器養分輸送、代謝 循環功能,亦能提高免疫力而減少疾病侵襲。 簡坤鐘提醒,慢跑的速度取決於個人的體能狀態,可以跑步後的最高心跳率來看看自己是 否有足夠的運動,一般人最高心跳率的適合標準可由以下公式計算: 【(220-年齡)*0.7±5=最高心跳率】舉例來說,20歲的年輕人,最高心跳率應該是135至 145上下。 以健康的角度來看,平均最高心跳率有效持續5分鐘,心肺有氧運動20到60分鐘,燃脂、 增加心肺效率最佳;簡坤鐘建議慢跑者可以跑5分鐘,讓自己最高心跳率維持標準,休息 2到3分鐘,再慢跑第2次5分鐘,休息第2次…,共4次5分鐘,即有達到最佳心肺運動狀態 。 台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林姝萍也很推薦慢跑,只要準備一雙較好的氣墊鞋,就可以上路 啦!但提醒初嘗慢跑者,可以逐漸增加強度,且4、50歲有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最好還 是經過醫師評估,要注意是否有膝關節不適,如果有胸悶現象,則不要勉強,因為很有可 能是早期心臟問題的症狀。 林姝萍建議,一般人慢跑大約1小時7到8公里,若喘不過氣,也可以改為快走速度,大約 1小時6公里。慢跑強化腿部肌肉,亦有助於關節,建議不要長期帶護膝慢跑,因為長期帶 護膝慢跑,是借助外力固著關節,反而讓肌肉休息,沒有得到運動強健肌肉的功能,而後 可透過慢跑前後的暖身及伸展運動,讓肌肉伸展更佳。 心動嗎?別再找藉口說沒有運動的地方、沒有運動的朋友,何不來趟「慢跑」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9.136.4

02/13 16:21, , 1F
#3337
02/13 16:21, 1F

02/13 18:10, , 2F
來源取自「聯合報」,感謝。
02/13 18:10, 2F
文章代碼(AID): #17idw14v (Road_Runn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7idw14v (Road_Run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