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入定的定義

看板meditation (靜坐 - 冥想)作者 (行雲)時間13年前 (2011/11/22 16:56), 編輯推噓3(302)
留言5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24 (看更多)

11/22 13:39,
一、那個覺知心是一定要的。
11/22 13:39
在佛教裡,除了「正定」的修習,另有兩類法門與之相關而不必盡同,那 分別是「正念」,以及禪密祖師所開出「直指人心,無修無染」等一類法 門。所謂「相關而不必盡同」,意指三者可以側重傳習,但也可以互相增 上,甚至結合在一起。這三者,在行境上,有時會被混同,而如果再引入 不同家派傳統的修法來對觀,那就更複雜了。 個人原先不同意i大把「心一境性」視為「一念」,而由此與「念頭自然寂 滅,最終無念」(i大語)的情況對比起來。首先,且不說由於「心一境性 」並不是佛法修持的終點,如果加入果地的「無修無染」,形成一種解脫三 昧,那在「心一境性」中,也會有「無念」的性質;單單就「心一境性」的 惺惺寂寂、清楚不動,也可能以「無念」來形容的。再者,我認為i大說的 那種「念頭自然寂滅,最終無念」的修法,如其是單純在佛教定學範圍看, 則也不是沒有「能」(覺知此無念的心)、「所」(無念之心境)的;而如 其不在或超越佛教定學範圍,則把它拿來與定心的「心一境性」相比,也是 不侔的。 其實,諸如「覺知」、「心」、「一念」、「無念」乃至「定」、「慧」等 名相,在不同的修證系統裡,可以有不同的內涵,而在實踐過程中,又可能 隨其心行與言談,重新加以定義。所以,有經說「因定發慧」,有經說「即 定之時慧在定」,有祖師說「無心是道」,有祖師說「無心猶隔一重關」, 看似矛盾,其實是同詞異義,值得進一步明辨其系統與內容。 i大是旁徵博引而深具實驗精神的,也許是借助於修證資料,摸索著自己的 道路吧。從「同情的理解」的角度,我知道i大應該是指靜心的方法,有一 種是專注在一個對象上面,有一種是不設定一個幫助注意的對象──這樣一 想,就可以理解其語意所在了。

11/22 13:39,
二、有些方法是不整治散亂的……
11/22 13:39
那種「不整治散亂」是表面的,或者是一種工具,其目標仍然在“整治” 散亂──使散亂心自去自來,而妄念不實,久久澄清無蹤──進而入道。 有些行者,以「整治」來入定發慧;有些行者,以「不整治」來入定發慧 ,到其入定發慧時,是沒有差別的。 至於修道位以上的「不整治」,那是以悟道為前提的行法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7.129.78 ※ 編輯: swandance 來自: 125.227.129.78 (11/22 16:58)

11/22 17:14, , 1F
真的不推不行!:)
11/22 17:14, 1F

11/23 17:35, , 2F
推2
11/23 17:35, 2F

11/23 18:15, , 3F
其實無念在道門來說,僅是入門階段而已…… XD
11/23 18:15, 3F

11/23 21:45, , 4F
元神、無為法、道家的自然無為哲理在道家是有一個脈絡,整
11/23 21:45, 4F

11/23 21:45, , 5F
個方法、哲學是能銜接的。
11/23 21:45, 5F
文章代碼(AID): #1EosEo9l (meditatio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5 之 24 篇):
文章代碼(AID): #1EosEo9l (medi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