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高階鋁車 VS 入門碳車?
看板bicycle (單車 腳踏車)作者allforyour2 (哭雲)時間9年前 (2015/08/09 13:59)推噓16(16推 0噓 57→)留言73則, 20人參與討論串3/13 (看更多)
※ 引述《ric917 (time will tell)》之銘言:
: 看到下面大家的討論,小弟來拋磚引玉看看。
: 所謂舒適度,其實要看個人的騎乘路線跟耐受力
: 騎計時賽就完全不需要考慮車架舒適度問題。
: 舒適度跟剛性又有點相斥,
: 一台好車一定有剛性的需求,
: 有些車架可以在網路上找到相關資訊。
: 碳纖維車架訴求是輕,可是有些高階鋁車重量比一般碳車還輕,那鋁車真的有比較差嗎?
: 耐用度上鋁車材質較均勻,碳纖維則因為纖維跑的方向有差異,在長時間使用後,會有附著度較差的纖維位移造成的鬆散感,雖然騎乘上依然堪用。還有碳車怕摔,在會破壞的入力進來車架的時候,碳纖維會選擇裂開,鋁會選擇變形再裂開。裂開之後的車架我自己是不敢用的,但是變形可以看位置接受。
: 所以依照原po的不換車需求應該可以選擇高階鋁車,個人滿喜歡Caad10的
: : ps.買車主要運動用(跑步跑兩年了想換點口味),沒要高度競速
原po是以運動休閒用,所以沒要競速,只要舒服又好騎。
很多人比較的時後,「快」、「慢」、「舒適」都混在一起談。
比如公路車跟前避震登山車好了,有人說好舒適就去騎登山車啊
問題是一個弱雞騎公路車保持25km/hr跟一個高手騎登山車保持30km/hr
你會說公路車比較慢嗎?不會啊,因為弱雞去騎登山車可能就剩15km/hr了
每個人腿力跟耐力不同,對於休閒不想競速、拚速征服山頂的人來說
騎公路車跟登山車當然都可以,但是如果又不想太慢,那就選公路車了。
不管怎樣,同樣價格的公路車一定會讓使用者比騎登山車更快我想這沒有疑義吧?
可是很多人都愛代用,說要舒適就去登山車,講的好像公路車就是要比速度
公路車設定可能剛性5~10在變化,舒適0~05在變化。
登山車設定可能剛性0~08在變化,舒適0~10在變化。
碳的公路車可能剛性5~10在變化,舒適3~05在變化。
鋁的公路車可能剛性5~10在變化,舒適0~03在變化。
公路車可不可以追求偏舒適?當然要啊,不然defy是榦麻的?全部填海就好了啊。
那公路車的高階鋁車跟低階碳車差在那?重量都不會差太多。
差別在碳車耐震,剛性可能差一點但一樣有公路車的水準
像是剛性7舒適5,也可能剛性9舒適3
鋁車在剛性7舒適2,剛性9舒適可能就0
所以為什麼現在都碳車?高級碳可以達到又輕又剛性又有點舒適度。
低階碳跟高階碳差在那?不就差在低階碳比較重,剛性可能輸一點。但舒適度反而高
而且也要看程度,如果低階碳的取向在剛性,那可能重量較重於高階碳
但剛性並沒輸的(用的布更多啊!!!質不足用量取代,碳纖是越粗越剛強的)
比如一個低階碳8kg的成車跟5kg的高階碳車,剛性誰強誰弱尤不可知。
那高階鋁跟低階碳要選那一個?
我拿自已當例子,我也是休閒騎車,沒有想拚速度,只要能到點。
但又不想太不舒服,手麻屁股痛的。
我騎越野車,雖然舒適,但爬坡可能就爬不上去了。或騎平路要騎遠腳就酸了。
版上一堆人會說:「那你就多騎多練,做重訓踩飛輪就可以了啊」
靠杯,我就沒那麼多時間投入到騎單車啊,我還想打桌球練寫字看小說。
那如果騎鋼性較好,讓我勉強能爬坡,快速騎平路到遠方的。
手就會麻屁股就會痛,久了就不想騎了。
我上一台舊鋁車就這樣,尤其是騎關渡紅樹林,那邊的路真的一直小震不停。手真的超酸
我騎35km,屁股就痛,手就很麻,整個感覺就超累的啊,騎到屁股開花幾次就不想了
後來試騎碳車defy,媽啊,為什麼關渡紅樹林變平面道路了,都沒什麼震的感覺。
當然有人會說:「騎久就會適應了,到時後就不用那麼舒適了」
靠杯,啊我可能一個禮拜平日2天騎一個小時,假日1天騎三個小時,
怎麼騎都不可能適應的,我這種就是休閒車手啊。
現在買了一台登山二手車,平常騎的河提15km,換車之後騎的很累啊。
不像之前騎公路車,好像在熱身。
媽的騎登山車是舒適,但居然快跟不上女友的速度,之前明明都是我等她跟上來的。
舒適嗎?廢話,公路車在怎麼舒適也不可能比的上登山車(同等級下)
但喜歡嗎?不喜歡啊,騎都騎不動了,又不想花一堆時間練車,
何況就算我真的想練,練了之後也是公路車比較快,騎比較遠。
所以我真的覺得,休閒騎的,如果沒打算丟太多錢(我預算五萬就不可能在往上了)
建議二線低階碳就好,跟高階鋁比剛性可能輸一點,但不會像登山車那麼多。
但卻讓身體沒那麼痛苦,騎一下就又酸又麻屁股快開花,想到就想找理由休息不騎了。
只要是公路車的設定,剛性就不會差太多,如果要比賽,要計時,那當然有差。
因為差三十秒就差很多了。但沒有的話勒?30秒就是看一下風景就過去的事。
高階鋁還有優點就是好脫手,畢竟都是名牌,價格較好。低階碳通常都是二線廠
像是hasa啦卜赫馬啦富士啦之類的,脫手可能較低價一點。
不過好像沒看到有r1或comp在賣的...../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4.155.24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cycle/M.1439099961.A.73A.html
→
08/09 14:08, , 1F
08/09 14:08, 1F
推
08/09 14:15, , 2F
08/09 14:15, 2F
→
08/09 14:18, , 3F
08/09 14:18, 3F
我記得好像是閃電還是可樂的二級車架剛性比一級車架好?
不過剛性真的不重要,我這篇強調的是。休閒車手真的碳車比較好
剛性對休閒車手不是很必要,但舒適性卻很有用。
推
08/09 14:29, , 4F
08/09 14:29, 4F
→
08/09 14:37, , 5F
08/09 14:37, 5F
推
08/09 14:40, , 6F
08/09 14:40, 6F
→
08/09 14:40, , 7F
08/09 14:40, 7F
推
08/09 14:45, , 8F
08/09 14:45, 8F
紅樹林很平??????????
→
08/09 14:51, , 9F
08/09 14:51, 9F
→
08/09 14:51, , 10F
08/09 14:51, 10F
→
08/09 14:52, , 11F
08/09 14:52, 11F
→
08/09 14:52, , 12F
08/09 14:52, 12F
→
08/09 14:54, , 13F
08/09 14:54, 13F
→
08/09 14:54, , 14F
08/09 14:54, 14F
→
08/09 14:55, , 15F
08/09 14:55, 15F
→
08/09 14:56, , 16F
08/09 14:56, 16F
我的意思是,碳車就算剛性輸好了(一堆人買一級鋁不就是剛性好?)
但不代表碳車剛性就輸啊...剛性贏舒適贏那你要買鋁車的怎麼辦?
→
08/09 15:32, , 17F
08/09 15:32, 17F
→
08/09 15:33, , 18F
08/09 15:33, 18F
→
08/09 15:33, , 19F
08/09 15:33, 19F
→
08/09 15:34, , 20F
08/09 15:34, 20F
→
08/09 15:36, , 21F
08/09 15:36, 21F
→
08/09 15:36, , 22F
08/09 15:36, 22F
→
08/09 15:36, , 23F
08/09 15:36, 23F
→
08/09 15:37, , 24F
08/09 15:37, 24F
→
08/09 15:38, , 25F
08/09 15:38, 25F
好啦,就算真的輸,有很多很多?但吸震度一定是碳車比鋁車好啊
我內文不就強調了,又不是比賽,少個30秒有關係嗎?少個2分鐘有關係嗎?
比賽的話很有差,但休閒的時後就是一個風景的時間而以。
所以要剛性榦麻啊,我覺得休閒車手需要的是一台有一定的水準,讓腳力能發揮
但又不要太困難,讓手麻屁股開花還要虐待自已讓自已習慣。
→
08/09 15:58, , 26F
08/09 15:58, 26F
推
08/09 16:05, , 27F
08/09 16:05, 27F
推
08/09 16:34, , 28F
08/09 16:34, 28F
→
08/09 16:35, , 29F
08/09 16:35, 29F
→
08/09 16:37, , 30F
08/09 16:37, 30F
→
08/09 16:39, , 31F
08/09 16:39, 31F
→
08/09 16:40, , 32F
08/09 16:40, 32F
→
08/09 16:40, , 33F
08/09 16:40, 33F
推
08/09 16:43, , 34F
08/09 16:43, 34F
拜托快點回,最好是一篇能夠說明「休閒騎手」超級需要剛性,不需要碳車的
讓我在苦惱一下要選什麼車好了。
平地時速30以下的休閒車手到底需要什麼剛性啊?
推
08/09 16:48, , 35F
08/09 16:48, 35F
→
08/09 16:50, , 36F
08/09 16:50, 36F
推
08/09 17:14, , 37F
08/09 17:14, 37F
→
08/09 17:14, , 38F
08/09 17:14, 38F
→
08/09 17:15, , 39F
08/09 17:15, 39F
推
08/09 17:23, , 40F
08/09 17:23, 40F
→
08/09 17:34, , 41F
08/09 17:34, 41F
可能是以前的情況吧?現在當然沒有輸了啊。碳車設計的好
利用碳布對力的遮斷,可以達到有輸出又穩定。
推
08/09 17:53, , 42F
08/09 17:53, 42F
推
08/09 17:57, , 43F
08/09 17:57, 43F
→
08/09 19:33, , 44F
08/09 19:33, 44F
→
08/09 19:34, , 45F
08/09 19:34, 45F
→
08/09 19:35, , 46F
08/09 19:35, 46F
推
08/09 19:40, , 47F
08/09 19:40, 47F
→
08/09 19:41, , 48F
08/09 19:41, 48F
→
08/09 19:42, , 49F
08/09 19:42, 49F
→
08/09 19:43, , 50F
08/09 19:43, 50F
舒適度主觀,無法量化,所以就不能選碳車?
測試就證明碳車能吸震,只是因為不同設計的用途所以有不同的程度
不然G排做tcr跟做defy是出來騙錢的喔?二個都碳車啊,沒用是不是?拜托打臉g排好嗎
→
08/09 19:52, , 51F
08/09 19:52, 51F
推
08/09 19:53, , 52F
08/09 19:53, 52F
→
08/09 19:54, , 53F
08/09 19:54, 53F
→
08/09 19:56, , 54F
08/09 19:56, 54F
→
08/09 19:58, , 55F
08/09 19:58, 55F
鋁本身是金屬,鋁車要做到能輕又有力,有他的極限。
就像你不能要求電動車加速要快、極限要高、使用時間要比汽油長。
材料本身有他的極限在。
碳車是因為碳纖維對抗不同角度的力量有他的遮斷點
如果聽不懂,就是碳車你拿槌子從旁邊敲,可能一下就敲斷了
為什麼?明明載人就可以承受幾十公斤啊,怎麼槌子敲不用幾公斤的力量就斷了?
因為編疊的角度問題啊。
鋁車有什麼好?好在你零件可以隨便鎖,鎖緊就好了,而碳呢?鎖到裂掉都有可能
要換座高?快拆隨便壓,要換龍頭?內六角隨便鎖。
碳車呢?要對扭力,要小心鎖。為什麼?就碳跟鋁的材質限制不一樣啊。
※ 編輯: allforyour2 (114.44.155.240), 08/09/2015 20:56:20
→
08/09 22:03, , 56F
08/09 22:03, 56F
→
08/09 22:03, , 57F
08/09 22:03, 57F
→
08/09 22:04, , 58F
08/09 22:04, 58F
→
08/09 22:04, , 59F
08/09 22:04, 59F
→
08/09 22:05, , 60F
08/09 22:05, 60F
→
08/09 22:06, , 61F
08/09 22:06, 61F
→
08/09 22:06, , 62F
08/09 22:06, 62F
→
08/09 22:07, , 63F
08/09 22:07, 63F
→
08/09 22:08, , 64F
08/09 22:08, 64F
→
08/09 22:18, , 65F
08/09 22:18, 65F
→
08/09 22:18, , 66F
08/09 22:18, 66F
→
08/09 23:28, , 67F
08/09 23:28, 67F
→
08/09 23:29, , 68F
08/09 23:29, 68F
→
08/09 23:29, , 69F
08/09 23:29, 69F
→
08/09 23:30, , 70F
08/09 23:30, 70F
推
08/10 00:33, , 71F
08/10 00:33, 71F
推
08/10 10:06, , 72F
08/10 10:06, 72F
→
08/10 10:07, , 73F
08/10 10:07, 73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bicycle 近期熱門文章
PTT體育區 即時熱門文章
170
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