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請問靜坐是否也有天分或緣分的因素在內?

看板meditation (靜坐 - 冥想)作者 (man)時間14年前 (2010/03/21 13:17), 編輯推噓22(220228)
留言250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6 (看更多)
標記 “bhūtaṃ bhūtato passati”(如實見有),這個精確的教導,已足夠讓(佛陀時代)那 些依循「略說」便能修行的利慧者獲得毗婆舍那智慧。然而此種利根人,後來漸漸減少。 因此,注釋書阿闍黎(atthakathacariya)說明作「標記」(labelling)的需要。 曾經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 作標記,不就等於把「概念法」(paññati)引進來,背離經典「如實見」的教導嗎?雖 然在修習以概念法為所緣的奢摩他時,作標記是很自然的事,例如,修「地遍」時將心放 在名稱概念上:「地」、「地」;或者,在修「三十二身分」時,取其相、確定其顏色、 形狀、地點等等。然而,毗婆舍那僅觀察「究竟法」(paramattha);若對名、色法的自性 相作標記,會干擾對究竟法的觀察吧!因為,毗婆舍那要了知的所緣是究竟法,作標記不 是多餘的嗎?《清淨道論大疏鈔》將「標記」稱為“tajjāpaññatti”(即「彼生概念 」—“tajjā””,意指「依〔即所緣〕而生起的」;“paññatti”paññatti”,意 指「概念法、名稱」)。舉例而言:「熱」的–感受,是究竟法,可以不用標記就覺察得 到。而「熱」這個究竟法本身,有個世間慣用的名稱,也就是「熱」。在定力尚不足以將 心直接投向所緣的初學者,可以用「熱」這個概念名稱來幫助他專注。在此,「熱」的感 受,是「自性法」;用以指涉它的名稱,便是“tajjāpaññatti”(依某個所緣而生起 的概念)。當修行逐漸成熟時,就不需要「標記」,心可以自動地覺知所緣。 《清淨道論大疏鈔》中所記述的原文如下: Nanu ca tajjāpaññattivasena sabhāvadhammo gayhatīti? saccaṃ gayhati pubbabhāge, bhāvanāya pana vaddha-mānāya paññattiṃ samatikkamitvā sabhāveyeva cittaṃ titthati. (Vism-mhI 266) 難道不需藉由「彼生概念」來把握自性法嗎?的確!在前階段〔禪修者〕需藉由「彼生概 念」來把握自性法。然而,當修行進步時,心會超越概念,而只安住在自性法上。 如此,當人依據“bhūtaṃ bhūtato passati”passati”(如實見有)的教法,觀照地、 水、火、風等四界時,他可以運用「標記」的方法,將它們標記為「軟」、「硬」、「熱 」、「冷」、「流動」「凝結」、「緊」、「鬆」等等。同樣地,當他見、聽、觸時,他 也用概念標記為「見」、「聽」、「觸」。雖然不同語言的「標記名稱」不同。然而,不 同名稱所指涉的究竟法,如硬、緊、移動等是一樣的。隨著定、慧的更加成熟,禪修者觀 察到所緣生起的速度,也變得更快,由此,禪修者於修行上更有經驗時,將會捨掉「標記 」,只是純粹地觀照所緣。這情形在「生滅智」的階段更是如此,此時,禪修者必須緊緊 跟著快速生起的現象;到「壞滅智」的階段時,現象生起的速度又更加迅速。到達這些階 智時,禪修者有兩個選擇—如果他想堅持標記,他的修行就會受阻,且觀察不到部分的所 緣;但如果他想把握全部的所緣,他就會捨掉「標記」。 有時候,當禪修者運用標記來觀照主要所緣時,其他的現象、或者說其他的所緣,可能也 會出現。對於這些現象,通常禪修者就只是知道而未作標記。 如同初學語文的小孩子,很難不用拼字、發音,而只靠目視就了解詞句的意思。同樣地, 禪修的初學者也很難不用標記而只憑純粹的觀照就獲得定力。然而,如同成年人不適合用 拼字、發音來理解詞句一樣,有經驗的禪修者也不適合在進入較高的階智時使用標記來觀 照。 初學者使用標記的方式,就像小孩子初學語文。一開始,小孩子先拼出字母,之後再發音 ;但是,當熟練後,他就不需要拼出字母,即能直接發音;到最後,他能只依目視,就了 解整個詞句的意思。有少部分較不聰明的年輕人乃至成人,〔為了強化觀照的專注力〕必 須在學習之初,發出聲音來標記所緣。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知識份子,於一開始時就練習 「無選擇的方式」(choiceless method),僅觀照所緣而不在心裡作標記—我們不知道這 一類人,是否獲得任何的定力或智慧。實際上,在此階段,尋(vitakka)和伺(vicara) 的 運用,是需要的。 ("班迪達"所著"解脫道上"74頁~78頁) 班迪達的解釋很清楚,標記不是四念處,但可幫助初學者更專注。 此外,馬哈希和他的弟子班迪達最少都已經證得初果。 證得初果的人已經得到擇法覺支,所以不會教別人錯誤的佛法。 ============================================================================== 看念頭(心)階段   在完全領悟「身心目標」之後。應該繼續看念頭。將規律的手部動作或走動的速度加 快。   不要壓抑念頭,輕輕鬆鬆練習。輕鬆地看念頭。念頭生起時,不管是快樂或悲傷,只 要察知身體的動作,念頭便會立刻停止。   通常念頭生起時,心便被帶著跑,如小貓捕大老鼠似地。大老鼠(念頭)比小貓(覺 性)強。當大老鼠出現時,小貓本能地便會捉牠。大老鼠因為害怕逃跑,即使小貓緊捉不 放,過一會兒,當小貓累了,就把大老鼠放了。同樣地,念頭將不停地生起,也將自動地 停止。   當我們一再地訓練自覺,就好像不停地飼養小貓直到牠長大強壯一樣。念頭生起時, 心不會被拖走,念頭自然立刻停止。   念頭如果來得兇猛,我們必須握緊拳頭或做任何有效的姿勢。如果動作夠強,念頭會 即刻停止。   繼續練習,只要念頭一起,你便能立刻覺知。正如我常告訴你們的,如果有兩個人和 一張椅子,強健快速的人會坐到椅子。當我們一再地訓練培養自覺,「自覺」將取代「不 覺」,而「不覺」將逐漸減少。   任由念頭生起。念頭生起得越頻繁,我們也越覺知。當「自覺」越來越強時,便能趕 上念頭。   假定有一百個念頭生起,我們只覺知十念而不覺其他九十,接著是能覺知二十而不覺 八十。繼續練習到能知八十而不覺二十,接著知道九十、九十五。當一百念中能知九十五 時,我們應該要很用功的練習。不要灰心、懈怠或在白天睡覺。   當念頭生起時,我們要立刻覺知,一而再,再而三。心在這一點會轉變。「正道」從 此開始,這就是涅槃的起點。   從前,心在黑暗中,不認識「正道」。當它能快過念頭時,心將會變光明。這光並不 是肉眼可見的外界之光。心本身就是自在光明的。它稱之為「慧眼」,也就是「內觀智慧 」的生起。   我們應繼續以任何我們喜歡的速度練習手部的規律動作或來回經行。   繼續用功,讓智慧本身穿透「內觀目標」。不再需要求教於老師或經典。   當智慧穿透「內觀目標」時,心將次第解脫。共有五個層次:第一禪那(此處禪那是 指以心看見、知道、觸及這些內觀目標)、第二禪那、第三禪那、第四禪那及第五禪那( 此指煩惱已斷,如繩斷兩截)。   當我們看見、知道、明白這些「內觀目標」時,念頭生起得更快了。   一旦抵達最後層次時,智慧自然會生起。當我到達這境界時,領悟了「世尊只剃一次 髮」的話。(註:當悉達多太子決定出家時,他離開了王宮,在河邊換衣服並剃髮。據說 他那時的頭髮大約兩吋,剃髮後就未再長。)   一旦你已證悟「此」,你能了解它。你無法事前知道它。如果你能事前知道它,那只 是知識,而不是「是」。   當我看見、知道、明白「此」時,領會到「哦!世尊只剃一次髮。」並非指真正的頭 髮,而是指已斷「此」。就像在兩柱間緊繃一根繩子,如果在中間截斷它,它將彈回兩邊 的柱子上,而無法再連接。   我們將知道、看見「改變」。它是絕對地輕鬆,就像是毫無重量。這是終點,當它結 束時,智慧會現前,而你將體證「苦滅」。 薦言   有兩種念頭,第一種是剎那生滅的妄念,它帶來了貪、瞋、癡。第二種是我們作主的 念頭,它不會引發貪、瞋、癡,因為是帶著正念正知去想的。   在這方法,不要試圖壓抑念頭。讓念頭自然地現前,念頭越多,覺性愈強,有些人討 厭妄念,怕妄念使他們不能得定。那是種誤解。妄念是好事,  因為念頭動得越多,覺 知越強。繼續用功訓練自覺,但不要專注。   當念頭生起時,不要壓抑它們,而要以覺知身體的動作來離開念頭。「自覺」將取代 「不覺」。   觀察念頭是大多數人所忽略的首要事情。念頭一起,我們便開始批判或評論它。這表 示我們是「進入」念頭裡而非「放下」念頭。那是「知道念頭」,不是「看念頭」。   如果我們一直觀察念頭而沒有任何身體的動作,當念頭生起時我們很容易進入「念頭 」裡。因此,覺知身體動作是必要的。念頭生起時,我們能看見、知道。   當我們看見鬼、神、佛像、水晶球,甚至佛陀,都不是真見。那只不過是我們的心遊 動所引起的。我們沒有看清念頭,所以內心自己導演著。它會導演捏造,是因為我們看不 見「念頭的源頭」。   不經觀照而起的念頭會想像出鬼、顏色、光、神、地獄或天堂。不論它是什麼,我們 都如實地觀照。那些是幻像、心的花招。   能如實看見才是真實的。因為所見的都是虛妄,所以不能使心自由。唯有見到實相。 方能使心從痛苦中解脫。   這是捷徑:當念頭升起時,立即覺知,這就是真正的修習佛法。規律地動作只是一種 方便法(藉以幫助我們看見念頭)。 ("隆波田"所著"自覺手冊") 修四念處沒有一邊妄想還可以一邊如實觀照妄想這種事,當正念夠強時, 貪嗔痴就會減弱,妄想自然就會消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9.133.12

03/21 14:29, , 1F
我只能建議你去看Taoism版的文章代碼(AID): #19O9xkgT
03/21 14:29, 1F

03/21 14:30, , 2F
你將那個系列的文章看看,就曉得有沒有這回事了……
03/21 14:30, 2F

03/21 14:31, , 3F
有經驗的話,你自然很容易就看的懂那系列的文章在說什麼?
03/21 14:31, 3F

03/21 14:32, , 4F
其實也盡力用很白話的方式,來將這類現象描述的很清楚了。
03/21 14:32, 4F

03/21 14:33, , 5F
以上推文是針對你這篇文章最後兩句你個人的意見。
03/21 14:33, 5F

03/21 15:26, , 6F
標記這方法挺好的,我喜歡
03/21 15:26, 6F

03/21 15:31, , 7F
大家都用自己適合的方法 找到光的那頭就好了咩~
03/21 15:31, 7F

03/21 15:39, , 8F
不要追求念頭的源頭 追求念頭的源頭代表還有”我”的存
03/21 15:39, 8F

03/21 15:39, , 9F
在。而入靜的過程應是逐漸脫離我 自然就“無無明”了
03/21 15:39, 9F

03/21 18:35, , 10F
「標記不是四念處」這句話是重點,你可以說標記法是後世禪
03/21 18:35, 10F

03/21 18:36, , 11F
師教導初學者的一種方法,但不能說這是佛說的法。
03/21 18:36, 11F

03/21 18:37, , 12F
「四念處」這種方法,本來就不是很適合直接給初學者修習的
03/21 18:37, 12F

03/21 18:38, , 13F
03/21 18:38, 13F

03/21 19:57, , 14F
誰說標記是佛說的法?佛教裡面除了佛說的法外也有阿羅漢說的法,
03/21 19:57, 14F

03/21 19:58, , 15F
證得聖果者說的法,只要對修行有幫助的法都可使用.
03/21 19:58, 15F

03/21 19:59, , 16F
此外,拿道教的東西評論佛法是很荒謬的,道教有四念處嗎?
03/21 19:59, 16F

03/21 20:01, , 17F
很多證得果位的禪師都說過正念變強妄念自然消失,
03/21 20:01, 17F

03/21 20:02, , 18F
這些禪師說的話自然比道教板的文章可靠.
03/21 20:02, 18F

03/21 20:03, , 19F
的確光明可以覆蓋眼耳鼻舌身意 使之自然消失
03/21 20:03, 19F

03/21 20:03, , 20F
所以光明也是心靈鬆脫 意念鬆脫的關鍵
03/21 20:03, 20F

03/21 20:06, , 21F
有各種四念處的修法,有的有標記有的沒標記,絕對適合初學者修習.
03/21 20:06, 21F

03/21 21:23, , 22F
標記法對於初學四念處者來說的確有幫助觀照心導向所緣的效果,
03/21 21:23, 22F

03/21 21:24, , 23F
但隨著觀智的發展, 對於所緣的觀照愈來愈細微, 標記的速度會無
03/21 21:24, 23F

03/21 21:26, , 24F
法跟上觀照的速度, 自然就會捨棄標記了. 這就像慈心禪、隨死念
03/21 21:26, 24F

03/21 21:26, , 25F
等護衛禪一樣, 單憑慈心禪、隨死念的修習確實無法證得道果, 但
03/21 21:26, 25F

03/21 21:27, , 26F
這些修習對於四念處修行確實有正面的效果, 因此大多數禪修者還
03/21 21:27, 26F

03/21 21:28, , 27F
是會修習護衛禪作為內觀修習的助力. 另外, 在內觀修習的過程中
03/21 21:28, 27F

03/21 21:32, , 28F
可能會產生光明、輕安、喜、樂等等可悅的禪相, 在內觀修習中這
03/21 21:32, 28F

03/21 21:32, , 29F
些被稱為"觀染", 因為可能令禪修者產生貪愛欲求, 或者誤以為已
03/21 21:32, 29F

03/21 21:34, , 30F
證道智果智, 而令禪修者停滯不前, 所以對於內觀禪修來說, 很重
03/21 21:34, 30F

03/21 21:34, , 31F
要的一個態度就是對各種現象以平等視之, 心妄想時(可標記或不
03/21 21:34, 31F

03/21 21:35, , 32F
標記"想")覺知並觀照妄想, 心平靜時(可標記或不標記"平靜")覺
03/21 21:35, 32F

03/21 21:36, , 33F
知並觀照平靜, 而不必期望這些目標是否會持續或消失.
03/21 21:36, 33F

03/21 21:39, , 34F
對內觀禪修的實修或理論有興趣者可以參考Buddhism板精華區z-4-
03/21 21:39, 34F

03/21 21:40, , 35F
5-14-1 對於四念處的認識, 比較好的方式還是以佛法的角度去理
03/21 21:40, 35F

03/21 21:40, , 36F
證得果位是自封的?還是他人印證的?還是外人給的封號?
03/21 21:40, 36F

03/21 21:41, , 37F
解, 而不是以道家或其它靜坐法的角度來理解, 畢竟目標不同, 對
03/21 21:41, 37F

03/21 21:41, , 38F
目前這種現象可多的很,我也懶得去批了。
03/21 21:41, 38F

03/21 21:41, , 39F
於禪修的方向與技巧也不會相同.
03/21 21:41, 39F
還有 171 則推文
03/23 17:55, , 211F
任何一個馬哈希禪法,或正念動中禪,或葛印卡禪法的禪修活動,
03/23 17:55, 211F

03/23 17:57, , 212F
裡面指導的法師一定都證得生滅隨觀智.
03/23 17:57, 212F

03/23 17:57, , 213F
台灣練內觀的人很多,你想頂禮多的是機會.
03/23 17:57, 213F

03/23 18:08, , 214F
其實我比較相信Cid的說法……
03/23 18:08, 214F

03/23 18:10, , 215F
真那麼強的話,你觀一下就無念了,還修什麼標記法。 XD
03/23 18:10, 215F

03/23 19:15, , 216F
我離生滅隨觀智還很遠,這樣就算很強?
03/23 19:15, 216F

03/23 19:16, , 217F
很多修內觀的人都有觀照疼痛疼痛變弱的經驗,Cid也有這種經驗.
03/23 19:16, 217F

03/23 19:17, , 218F
不要以為你做不到別人也做不到.
03/23 19:17, 218F

03/23 19:17, , 219F
另外我已經跟你解釋很多次了,四念處的目標不是無念,
03/23 19:17, 219F

03/23 19:18, , 220F
就算證得生滅隨觀智也不會無念,不要一直搞錯.
03/23 19:18, 220F

03/23 19:19, , 221F
四念處只是純觀照身心變化而已,有什麼出現就觀照什麼.
03/23 19:19, 221F

03/23 19:20, , 222F
無念不會比有念好,也不比有念差,任何經驗都是平等的,不好不壞.
03/23 19:20, 222F

03/23 19:21, , 223F
樓上的,是你把第四觀智說的很神耶……
03/23 19:21, 223F

03/23 19:23, , 224F
我從沒用過"神"這個名詞,生滅隨觀智單純就是觀照任何所緣
03/23 19:23, 224F

03/23 19:24, , 225F
任何所緣就會消失,不要再歪曲我的話了.
03/23 19:24, 225F

03/23 19:25, , 226F
那是因為那個所緣本身就生滅的速度很快,而不是因為觀的原
03/23 19:25, 226F

03/23 19:25, , 227F
因而導致快速消滅吧?
03/23 19:25, 227F

03/23 19:26, , 228F
觀只是覺知,而不是去讓所緣生滅吧?
03/23 19:26, 228F

03/23 19:32, , 229F
修四念處本就不能有想讓所緣消失的欲望,正念夠強所緣自然消失.
03/23 19:32, 229F

03/23 19:46, , 230F
與其說是"正念夠強所緣自然消失", 不說說是"正念夠強才能見到
03/23 19:46, 230F

03/23 19:47, , 231F
所緣消失", 所有名色現象都是不斷地生滅的, 凡夫因為無明而無
03/23 19:47, 231F

03/23 19:48, , 232F
法了解這一點, 因此認為有一個恆常的"我".
03/23 19:48, 232F

03/23 19:48, , 233F
嗯,懂……
03/23 19:48, 233F

03/23 19:50, , 234F
意思是要籍由實際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不斷地生滅,來體驗無常
03/23 19:50, 234F

03/23 19:50, , 235F
而觀照到所緣片刻地滅去, 不表示新的名色目標不會生起, 比如說
03/23 19:50, 235F

03/23 19:50, , 236F
、苦、無我、不淨嗎?
03/23 19:50, 236F

03/23 19:51, , 237F
我曾經在觀照疼痛時體驗到痛生起又滅去, 但隨之而來是更強烈的
03/23 19:51, 237F

03/23 19:54, , 238F
痛又再生起又再滅去, 周而復始疼痛不曾停歇...但也有人能讓疼
03/23 19:54, 238F

03/23 19:55, , 239F
更正: 但也有人會觀照到疼痛滅去後就不再出現疼痛的所緣, 這單
03/23 19:55, 239F

03/23 19:56, , 240F
純就是每個人身心狀況的不同而已, 不需要以疼痛是否被斷除來作
03/23 19:56, 240F

03/23 19:56, , 241F
為修習成果的指標, 也不需要去期望透過內觀必然可以徹底解決身
03/23 19:56, 241F

03/23 19:57, , 242F
體的苦受, 對內觀行者來說, 更重要的是觀照心是否能夠捕捉到並
03/23 19:57, 242F

03/23 20:00, , 243F
觀照到當下生起的所緣, 因為無明是來自於無法如實見身心所緣,
03/23 20:00, 243F

03/23 20:00, , 244F
而不是來自於身心所緣的生起.
03/23 20:00, 244F

03/23 20:01, , 245F
這也是為什麼四念處修行者不以無念為目標的原因.
03/23 20:01, 245F

03/23 20:28, , 246F
證得生滅隨觀智的行者觀照痛時痛會消失,就算再有新的痛生起,
03/23 20:28, 246F

03/23 20:29, , 247F
觀照新的痛新的痛也會消失.所以證得生滅隨觀智的行者不再怕痛
03/23 20:29, 247F

03/23 20:30, , 248F
也不會排斥任何所緣.
03/23 20:30, 248F

03/23 20:37, , 249F
另外雖然四念處是純觀照不期待任何結果,但觀照會影響被觀照的
03/23 20:37, 249F

03/23 20:38, , 250F
所緣,不過這種影響是無法控制的.
03/23 20:38, 250F
文章代碼(AID): #1BfQlqqr (meditation)
文章代碼(AID): #1BfQlqqr (meditation)